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发布实施,铁路沿线车站周围的群众对车站随便排放污水意见很大,不少地方的环保部门也开始对车站随便排放污水进行限制或处罚。面对现实,急需铁路部门对中小车站生活污水排放采取治理措施。本文针对铁路沿线中小车站污水排放现状和途径及可采取的无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和设施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何根据每个车站的位置和环境条件、生活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标准确定设计方案,以此来选择符合实际的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下过滤田试验研究”是我院结合京九铁路工程建设 ,针对铁路沿线中小车站的污水处理工程站点多 ,线路长 ,水量少的特点 ,通过不同水量、不同地层、不同季节的对比试验 ,确定地下过滤田系统 (人工流料层、土壤层等 )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设计及运行管理模式。根据“地下过滤田试验研究”的成果 ,介绍地下过滤田系统在铁路沿线中小车站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宝兰线沿线车站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 ,介绍了SBR工艺的运行周期、反应池容积、曝气系统、排水系统、排泥量及BOD SS负荷、混合液污泥浓度、排出比、安全高度等SBR工艺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并提出了SBR工艺设计中 ,主要设施、需氧与供氧量、排出比、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负荷率的选择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明确了SBR污水处理工艺投资省、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 ,是铁路沿线车站污水处理最适宜的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排水现状及水质、水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阐述了MBR工艺应用于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及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5.
铁路中小站区的污水治理因其特殊性,运用SBR、SMBR、A/O、人工湿地等工艺在规模确定、工艺选择、日常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ABRFS折板气提曝气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充分利用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的作用,让气水混合液在模块内往复好氧、缺氧循环,有效解决铁路中小站区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难题。系统具有低有机负荷率、高固体停留时间、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操作维护简单、运行能耗低的特点,是一种较为适宜的铁路中小型车站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ABRFS折板气提曝气生物污水处理工艺通过不同操作程序可形成AOA-SBBR工艺,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6.
分析单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在铁路中小车站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结合铁路中小车站污水处理的特点,提出多项工程应用技术改进措施。改进后的单沟交替工作式氧化沟比较好地适应了铁路中小车站污水处理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铁路车站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车站污水作为污水处理的一个特例,具有污水量少,一般建设时远离城市中心,无配套市政管网可以接入,需要自行处理达标后就近排放或贮存等特点。目前污水处理工艺繁多,而车站污水处理主要以SBR工艺、厌氧污水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工艺为主,这几种工艺中,各有优缺点及适用性,应针对不同的污水情况予以设计,以使所设计工艺能够达到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排水现状及水质、水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阐述了MBR工艺应用于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及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铁路住宅小区排水现状及水质、水量特点的基础上 ,总结了铁路沿线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 ,详细论述了MBR工艺应用于铁路沿线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及优势 ,从而为铁路沿线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及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铁路沿线生活污水量少而分散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污水处理方案,即土地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土地处理法的主要构筑物是渗滤田或渗水井,经过沉淀的污水通过渗滤系统渗入地下,借助土层使污水得到处理。生化处理法则是以厌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经过沉淀的污水流入厌气生物滤池,并使其有充分的时间与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使有机物得以降解。这两个方案都具有工程造价和运营费用低、管理维修工作量少的优点,适合于铁路沿线生活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并区分了土壤加固、土壤稳定和土壤固化的概念,得出土壤固化和土壤稳定既有区别,又有交叉重叠的部分,但它们都同属于土壤加固的范畴。综述了目前主要的土壤加固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其发展,包括机械力加固、热处理加固、化学加固、加筋加固和注浆加固。其中,化学加固中的土壤固化剂技术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有大量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阐述了钙基类与非钙基类固化剂的种类、特点和加固机理,分析了新型非钙基类固化剂应用现状及其原因;介绍了生物注浆加固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试验、现场检测 ,利用工程弃碴改良膨胀土路堤的工程特性进行研究 ,给出改良土的最佳配合比 ,合理摊铺厚度以及压实工艺。现场实施表明经济有效、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加筋膨胀土挡墙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型试验,以土工格栅为筋材,以中等膨胀土为填料,考虑含水量和密实度对膨胀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含水率和密实度对挡墙承载力、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含水量填筑条件下,采用加筋能提高膨胀土的承载力,减小累积侧向变形和累积沉降,并随着密实度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在浸水饱和条件下,加筋能够约束膨胀土的膨胀量,但密实度对膨胀土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水泥土的强度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镇江软粘土进行室内水泥稳定化实验,研究水泥掺量、养护令期、添加改良剂、浸水湿养护及初始条件对强度增长的影响,力求通过强度变化间接了解水泥土的固化程度,为工程施工中掌握合适的条件,充分发挥水泥土的作用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掺加5%的水泥土强度明显高于原素土;加入改良剂可提高水泥土的早期强度,水泥土28天强度占标准强度的比例从40%增加到67%;湿养护比标准养护更有利于强度增长,添加7 8%的改良水泥土78天强度可达到8 3MPa。  相似文献   

15.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松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使用简单,稳定可靠,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几种代表土样在经过不同化学掺和剂的改良后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对比分析,揭示原土经过改良后填料在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液塑性、颗粒组成、渗透性、水稳性、收缩性以及矿物成分等方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土钉支护侧土压力合理分布模式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复合土钉支护侧土压力分布模式及相关国内外著名实测结果的基础上,考虑基坑底面受开挖影响的深度,提出一种新型的侧土压分布改进模式,即“五边形”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某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工程中。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五边形”侧土压力分布模式与实测结果相符合,与现有的侧土压力分布模式相比更加合理,对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的整体设计、稳定性分析、工程造价预算等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戈壁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路基试验段某工点戈壁土现场填筑试验,采用地基系数、静态变形模量、动态变形模量、孔隙率4种参数对路基质量进行检测,探讨戈壁土的物理特性、含水率、碾压机械、压实厚度等不同施工参数对压实效果的影响,提出合理碾压组合工艺。由力学检测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一般。由物理检测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可知孔隙率检测标准有待减小。提出戈壁地区压实检测标准建议值,现场实测时建议以地基系数和孔隙率或压实系数为主,可有效保证填筑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质量控制、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中"理想状态土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理想状态土体"的概念:较低的渗透性,相对适中的压缩性,较小的抗剪强度,一定的流动性.使用外加剂最好的效果就是使开挖下来的天然土体经过改良后接近"理想状态土体".应将盾构掘进中喷涌、结泥饼、开挖面失稳、排土不畅等因为土体性质不良导致的施工故障发生可能性降到最低.还对非理想状态土体引起的常见盾构施工问题进行了概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确立了评价理想状态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并认为只要有效、有针对性地使用外加剂,将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调整到分析范围,可将施工难题控制在最小的发生概率之内.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加筋土、素土及损伤土的三轴压缩剪切试验,其中损伤土的强度试验按2种方法进行。通过比较,发现加筋土的强度比素土的大,而素土的强度比按方法3所得损伤土的强度大,结合有关文献中的试验资料,按文中定义的5个强度的相互关系分析,认为加筋土的强度是在损伤土的强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强度增量而得到,此强度增量是由加筋材料的作用体现出来,若这个增量不足以弥补素土和损伤土之间的强度差值,则加筋土的强度会低于素土的强度,这主要是加筋材料给土试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伤;若加筋材料的补强作用足以弥补这种损伤,则显示出加筋的作用效果,这种补强作用的效果与加筋材料性质和它在试样中的位置有关;按方法4所得损伤土的强度比素土的强度大,其值同加筋土强度相当,从而证明加筋材料在试样的固结过程起加强作用,试样在剪切阶段表现出比素土高的强度,未发现加筋材料在试样的击实阶段起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