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放射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肾癌ACHN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对ACHN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HN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ACHN细胞Bcl-2、Bax、NF-κBP65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裸鼠人ACHN肾癌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ACHN肾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筛选合适的姜黄素浓度和放射性剂量进行实验;随机分组进行药物或放射线干预,观察不同处理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确定姜黄素对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移植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DNA-PKcs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悬液接种法可成功建立人ACHN肾癌移植瘤模型,成瘤率85.7%;采用总剂量10 Gy放射剂量和25 mg/kg姜黄素进行实验;移植瘤生长曲线显示姜黄素组、放射组和实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93%、49.20%、71.42%,实验组对移植瘤生长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姜黄素组及放射组(P<0.05),放射增敏率(E/O)值=1.64>1.4;与放射组相比,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DNA-PKcs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κB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下游调控蛋白VEGF、COX_2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人ACHN肾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姜黄素的放射增敏作用与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DNA损伤修复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BAZ1A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trl)、siRNA对照组(siNC)、BAZ1A siRNA转染组(siBAZ1A),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AZ1A蛋白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不同辐射剂量下细胞的存活分数(SF),并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放射增敏比(SER);MTS、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干预后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siBAZ1A可降低BAZ1A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强放疗对A54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在2~10 Gy的放射剂量下,siBAZ1A组细胞的SF值均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AZ1A组及siNC组相对于Ctrl组的SER分别为1.06和2.24,siBAZ1A组照射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迁移能力较对照组减弱,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BAZ1A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蛋白质表达情况,从蛋白组水平探讨肺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2-DE技术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总蛋白进行分离,获得蛋白质表达谱;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蛋白质鉴定。结果3块胶平均蛋白斑点数为1 138±49,平均匹配点数为986±32,匹配率为85.8%。随机选取背景清晰、分辨清楚、蛋白含量较高的20个斑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共获得了18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MF)。将PMFs质量数据通过Aldente软件查询SWISS-PROT数据库,根据匹配片段及氨基酸序列覆盖率等,初步鉴定出15种蛋白质。根据功能,这些蛋白质可分为:①基本代谢相关的酶类:果糖2-磷酸醛缩酶、视网醛脱氢酶1(RALDH1)、吡多醛激酶;②细胞骨架类:蛋白细胞角蛋白8(CK8)、-β2链微管蛋白;③应激相关蛋白: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④信号转导分子:膜联蛋白1(ANX1)、膜联蛋白4(ANX4);⑤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β1、抑制素(PHB);⑥转录及翻译相关蛋白: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hnRNP H);⑦杂类:Rgr protein、NPM、PCBP1。结论应用2-DE/MALDI-MS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2-DE蛋白质表达谱,初步鉴定了15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奈达铂(NDP)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氮甲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NDP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给药前后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变化;半定量PCR分析凋亡基因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情况。结果 NDP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FCM结果显示,10μg/mL NDP作用A549细胞48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增加[(25.14±3.97)%vs.(8.01±1.46)%];S期细胞的比例增加[(52.73±1.66)%vs.(38.38±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Bax、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P<0.05)。结论 NDP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细胞S期阻滞及上调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C57BL/6J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的基因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532nm固体激光机,制造C57BL/6J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2μL;实验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内皮抑素(恩度)2μL(0.01mg)。将造模成功的对照组和有明显抑制的实验组小鼠组织选取了4个样本进行杂交,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3万多个基因位点的基因芯片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基因表达的差异,选取其中表达差异大于1.5倍且P≤0.05的基因。结果用CD105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实验组新生血管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调的基因有116个,下调的基因有106个。通过GO分析,发现内皮抑素显示出了抑制细胞活性、抑制细胞生长的特性但并不启动免疫系统活性甚至可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特性。结论内皮抑素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活性以及移行并协同抑制免疫系统,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和TGFβ1在 5 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显色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表达率为 66%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细胞核内无表达 ,表达率为 60 %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两者表达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3例VEGF阳性表达标本中 ,单纯VEGF表达阳性者 ( 9/3 3 )明显低于VEGF与TGFβ1同时表达阳性者 ( 2 4/3 3 ) ;3 0例TGFβ1表达阳性者中 ,单纯TGFβ1表达阳性 ( 6/3 0 )也明显低于二者均阳性表达者 ( 2 4/3 0 ) ,VEGF与TGFβ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3 62 ,P <0 .0 1)。结论 VEGF和TGFβ1在NSCLC均有较好的表达。TGFβ1通过对VEGF表达的正向调控协同促进了NSCLC的病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NSCLC癌组织和27例正常对照肺组织中LRP、VEGF表达及MVD情况.结果 ①LRP阳性表达分布于癌细胞胞浆内,表达率66.1%,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P<0.01),其显著性与病理类型无关;NSCLC组LRP的表达在不同性别、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两年生存率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显著性与病理类型无关.NSCLC组VEGF表达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③NSCLC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显著性不受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的影响.MVD在Ⅲ+Ⅳ期肺癌中为18.5±5.8,明显高于Ⅰ期的13.8±5.1(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两年存活的MVD低于两年死亡的MVD(P<0.01).④NSCLC组VEGF、LRP高表达和MVD增高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肺耐药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RP的高表达可能与VEGF上调其基因及VEGF促进肿瘤MVD增加有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望降低甚或遏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I期(c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结转移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I期NSCLC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VEGF-C的表达,计数MLVD,检测血清VEGF-C蛋白含量,并结合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化疗前、后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NSCLC中,VEGF-C呈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组织中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91.9% vs. 76.7%)、MLVD[(20.0±4.8) vs.(1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EGF-C蛋白含量与组织检测VEG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48, P<0.01),化疗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C蛋白含量(237±72.3)ng/mL较化疗后(178±69.2)ng/mL变化明显(P<0.01).结论 VEGF-C在cI期NSCLC中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C蛋白含量测定是一种有效的VEGF-C检测方法;化疗前、后血清VEGF-C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erbB2的表达程度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找到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分裂的有效途径。方法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引物,构建封闭人C-erbB2基因表达的shRNA表达载体pGenesil-erbB2,在筛选出高表达C-erbB2的细胞株BT-325细胞中稳定转染构建的干扰载体pGenesilerbB2,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并探索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结果 pGenesil-erbB2通过对Bcl-2mRNA的干扰作用,有效的降低了Bcl-2的表达,并通过上调p53mRNA和p27mRNA,显著增加了p53、p-p53、p27的表达,加速了肿瘤细胞的凋亡,并减少了其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转染后的BT325细胞经γ射线使致死剂量(D0)降低,存活曲线肩区(Dq)变小,对γ射线敏感性显著增强。结论通过抑制C-erbB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放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18842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LINC00467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收集的25对NSCL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NCI-H1299)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467的表达;然后将NSCLC细胞系A549分别转染LINC00467siRNA(si-LINC00467组)和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分子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结果 GEO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LINC0046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和上皮正常细胞相比较,NSCLC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A549细胞中si-LINC00467组中LINC0046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si-NC组,si-LINC00467组CyclinD1和CDK6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LINC00467呈高表达,沉默LINC00467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1-磷酸鞘氨醇(S1P)、NFκB p65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中发挥其耐药性的作用。方法建立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Western blot、RT-PCR实验检测并比较耐药株和亲本细胞中的SPHK-l、S1P及NFκB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并对其进行了耐药性评估(IC50H460/DDP=50.62μg/mL,RIH460/DDP=2.95);在药物浓度为10~80μg/mL时,肺癌耐药细胞株H460/DDP的细胞存活率高于肺癌细胞株H46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H460耐药细胞中SPHK-1、S1P及NFκB p65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 5、P=0.046 5、P=0.021 8,P<0.05);且耐药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也显著增高。结论 SPHK-1/S1P、NFκB p65信号通路在肺癌H460耐药细胞中对发挥其耐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3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组织中组织蛋白酶 D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蛋白酶 D的阳性率为66.7% (2 0 /30 ) ,其表达与肿块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P <0 .0 1 ) ,与3年存活率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组织蛋白酶 D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辅助标志  相似文献   

14.
K-ras基因点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K-ras基因点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21例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和21例肺癌支气管旁淋巴结组织中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结果41例NSCLC中有10例K-ras基因点突变,发生率为24.39%。K-ras基因点突变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吸烟组K-ras基因点突变率高于非吸烟组,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层比较发现肺腺癌K-ras基因点突变与吸烟有密切关系,但与吸烟量大小及时间长短无关。21例肺癌支气管旁淋巴结组织中检出4例K-ras基因点突变,均为转移淋巴结。K-ras基因突变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在NSCL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吸烟是肺腺癌中K-ras基因点突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2(TSP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55例NSCLC癌组织和30例肺癌旁组织中TSP2的表达及MVD的改变。结果NSCLC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MVD与NSCLC侵袭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55例癌组织中TSP2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9.10±2.94)明显高于30例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灰度值(145.70±4.74)(P<0.05);TSP2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病情进展和转移明显有关。相关分析表明TSP2表达与MVD成负相关(r=-0.876,P<0.01)。结论TSP2与NSCLC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TSP2和MVD是临床估计NSCLC病情进展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19a、miR-19b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9a、miR-19b的表达,分析miR-19a、miR-19b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9a、miR-19b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19a、miR-19b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iR-19a、miR-19b在NSCLC血清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9a的ROC曲线下面积0.989,灵敏度95.1,特异度94.0;miR-19b的ROC曲线下面积0.983,灵敏度93.4,特异度94.0。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19a、miR-19b高表达,miR-19a、miR-19b有望作为NSCLC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agile histamine triad (FHIT) and protein kinase C alpha (PKCα)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s. Methods FHIT and PKC伪 double positive samples were screen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rom 13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s. Co-immunoprecipitation was performed by using anti-FHIT and anti-PKCα. The immune precipitate was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Immune precipitate staining detection showed that 3 samples out of the 13 cases were double positive for FHIT and PKCα. FHIT protein was present in the immune precipitate of anti-PKCα while there was PKCα in the immune precipitate of anti-FHITmAb. Conclusion FHIT and PKCα exist as a complex in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ssues, which will provide a new route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and immunotherapy of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