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车道等级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事故预测模型(也称安全性能函数SPF)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收集了31条双车道公路(总里程约740 km)的事故、交通量和线形数据,采用了泊松、负二项、零堆积泊松和零堆积负二项四种统计概率分布,从路侧事故数、路侧事故死亡人数、路侧事故受伤人数三方面对路侧事故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弹性分析从量化的角度给出了道路几何条件、交通量水平与构成等指标与路侧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双车道公路普通路段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预测模型,探索双车道公路路侧事故的分布规律。研究中根据我国双车道公路两侧用地情况,把公路划分为普通路段、村庄路段和交叉口路段,并对普通路段进行了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路段的划分、路侧事故的定义、路侧危险度的划分、模型的结果自检验以及应用检验等等。研究结果表明交通量、货车比例、平曲线用长度加权的弯曲度、所在地域对路侧事故率的高低有较大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路侧事故预测值和实际值呈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张铁军  唐琤琤 《公路》2007,(9):116-122
在综合事故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中,包括基础模型、事故修正系数、标度程度、EB函数应用等几个部分。事故修正系数的研究和使用可以使事故预测模型应用时包含更多、更可靠的影响要素信息。针对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两侧路侧危险度的实际情况,对路侧危险度对安全的影响规律做了具体分析,分别建立了针对全部事故预测模型、碰撞事故预测模型和路侧事故预测模型的我国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度事故修正系数函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双车道等级公路路侧事故规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路侧事故规律的特点,作者利用2004年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之《公路路侧安全等级评估及防护方法研究》课题所采集的数据,从宏观统计分析的角度,对低等级双车道公路(二级、三级和四级)的路侧事故规律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的角度包括路侧事故数比重、天气条件、车型、事故形态、翻车事故、驶出方向、道路线形、事故黑点等多个方面,以期能够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路侧安全整治工程的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路侧安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佩佩  黄兰华 《公路》2007,(5):115-118
路侧安全在道路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路侧安全设计已经成为道路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依据宽容设计理念,从路侧净区、护栏、路肩、边沟、边坡等方面,阐述了路侧安全设计的理念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路侧安全设施设计——美国加州路侧安全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美国加州的路侧安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我国路侧安全设施的规范制定,设计实践和施工要求的几点启示。这包括制订高速公路路侧安全设计标准,提高路侧防护设施防撞标准,深化护栏等防护设施的设计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施工及养护中的交通安全等等。这些启示对提高我国路侧安全设计水平,减少路侧安全事故,促进路侧安全主动防治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郊区四路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实地调查,在获取事故数据及道路几何要素、环境要素、交通流要素等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找出与交通事故相关性显著的影响因素,并采用AIC原则分析法确定模型形式,分别建立了四路信号控制交叉口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事故次数预测模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对交叉口进行安全分析诊断及预测交叉口的交通事故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8.
路侧护栏作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合理设计其长度非常重要。基于不同的道路条件和车辆行驶特征,主要以保障交通安全为目的,提出了路侧护栏合理长度的定量计算方法,是对依靠工程经验定性确定长度方法的一种改进。  相似文献   

9.
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级别的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路侧危险等级分成第1层路侧危险度和实际路侧危险度2个层次,针对路侧环境对安全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全部事故、碰撞事故、追尾事故、路侧事故和事故死伤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路侧危险度对碰撞事故、追尾事故和路侧事故影响特征基本一致,但趋势度有所差别,对全部事故和事故死伤情况的影响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路侧安全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恒  李长城  刘煜 《公路交通科技》2008,25(2):139-144,154
首先阐述了路侧安全评价对于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于路侧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随后利用贝叶斯网络所具有的表达不确定性知识和进行不确定性知识推理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安全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处理复杂的逻辑关系,很好地表达变量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可以灵活方便地对系统进行预测及诊断分析,有效地处理专家意见不一致的情形,并能够在某些专家意见缺失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结果。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评估某路侧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双车道公路路侧净空与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条双车道公路直线路段进行调查,获得了路侧净空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基准道路条件建立了路侧净空对运行速度的影响模型;采用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建筑物距离和正常路段运行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运行速度与路侧净空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与建筑物距离相关性很强,而与正常路段运行速度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公路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冲出路外的路侧事故,提高路侧安全设计水平,阐述了公路路侧设计理念.结合实施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际经验,总结了实施路侧安全整治措施时应遵循的一些理念与原则,并对部分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岸电台覆盖范围内船舶接收安全信息情况的统计,可获知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播发方式播发海上安全信息以获取更高的信息覆盖面。以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海上安全信息船舶收听率统计模型,并以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路侧安全,提出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投影寻踪技术从待评价路侧安全样本数据本身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考虑到评价指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信息并存的特点;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联系度评价矩阵。实现从同、异、反3方面描述指标与各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运用该方法对承德市滦平县部分路段路侧安全状况实施评价。并与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路侧安全评估法对比分析。该模型将样本看作信息的载体能够全面反映样本\"携带\"的信息,与灰色聚类白化函数仅将其作为数值相比;评价结果更可靠。尤其在对路段3的评价方面,灰色聚类评价法表现出了其仅将样本作为数值的局限性;其隶属度向量[0.0332,0.1741,0.4171,0.3948],其中三级和四级的隶属度非常相近使得决策者难以抉择。而基于投影寻踪的集对分析模型的对应结果为[0.180,0.970,12.382,0.2398],安全等级为三级;提高了信息利用率,评价方法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导致岩体破坏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一般分为几何因素和物理因素。目前针对均质体的岩质边坡物理参数取值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关于改进的二折线岩质边坡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且寻找能够解决各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分析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二折线边坡计算模型,引入能够解决高维非线性问题的支持向量机方法,通过重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综合核函数,论证该方法在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分析中的可行性。通过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知,关于边坡的几何因素,采用RBF核函数所建预测模型精度较高,Sigmoid核函数适用性较差;关于边坡的物理力学因素,采用Linear核函数所建预测模型精度较高,Polynomial核函数和Sigmoid核函数适用性较差。经核函数矩阵组合得到一种新型综合核函数,并与4种常规核函数进行预测效果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综合核函数所得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精度最高,绝对误差不超过0.010 3,相对误差不超过2.83%。研究结论可为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数理统计技术、交叉分析法在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防中的应用,利用统计数据对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交通事故并不会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这说明交通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