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电子计算机在船舶操作自动化上应用学术讨论会,会上宣读和讨论了二十篇论文,交流了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船舶操作自动化上应用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一些领域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武汉造船工程学会工艺材料学组于四月二十四日举行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出席讨论会的有20个单位、32名代表。会上传达了今年一月份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在广州召开的“造船工艺学术讨论会”的情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中兵器学术委员会鱼雷制导与引信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6月19~21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科研设计、教学、生产、使用等部门代表27名。这次讨论会交流论文22篇。内容涉及鱼雷制导与引信学科各领域中新技术应用,新器件研究,提高自导鱼雷使用效果及自导作用距离诸制约因素的分析等.通过交流启迪了思想,切磋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修船学组于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修船学术讨论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修船学组组长左森同志主持了会议。海军东海舰队和上海基地装备技术部的领导同志到会并讲了话。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船厂、科研、设计、出版、院校和使用等部门,九十三个单位一百三十八名代表,这是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船学术讨论会。通过会议的交流和讨论,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基本达到了会议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于1981年元月18日~23日在广州召开了造船工艺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6个单位的造船工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6.
我所学术委员会于1983年2月2日召开了《2000年前我国海洋运输船舶动力技术政策研究》、《激光的应用及其发展》学术讨论会。会议由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郁凤昌同志主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时雄、熊世菩、张孝镛;副所长林文舂、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以及轮机、船体、航海学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水中兵器学术委员会于1987年11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反潜战学术讨论会”,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部、海军领导机关、军事科学院,海军有关研究所、院校、部队、中船总公司机关、七院及有关研究所共四十六个单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区内河船舶设计学术讨论会于9月3~6日在江西九江江新造船厂召开。来自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上海五省一市的代表50多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26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到船舶设计、船舶材料研究、船舶舾装件设计、船舶设计经济性能、船舶工艺等各个方面。代表们对如何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疲劳与断裂学组于1981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扬船厂招待所召开了疲劳与断裂力学学术报告讨论会。与其有关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工厂、海军部门共4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方文均到会作了指示。论文报告讨论会由学组组长黄骏德、副组长刘家驹、汪广海,学组成员张祖枢、李康先、曹明法轮流主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节能技术的研究工作,我所学术委员会于1980年12月10~11日举行了“船舶节能技术学术讨论会。除我所学术委员会成员及对节能有专门研究的工程师参加会议外,还邀请上海海运局,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上海船舶设计院,长航局上海分局,上海航道局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用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于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第一次论文评审委员会议,以评出参加八五年国际海事会议的学术交流文章。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忻元镇同志主持。会议收到无线电导航学组、自动化航行与控制学组、水声工程学组、陀螺仪与导航学组经优选后供评委会评审的论文十篇。经各与会委员和专家的反复商讨,一致赞同推荐1.微机在船舶靠岸声纳中的应用,(作者王作新,林增茂),2.能用于特浅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于今年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天津召开了一九八二年全国造船企业管理科学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15个地区79个单位,共185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张有萱、副理事长邓永清,以及程辛、浦均等领导同志亲临会议指导。代表中相当于厂级和厂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有80位,另外还有不少教授、高级工程师和专家、学者与会。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是交流和探讨有关学习运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索我国造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于今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广州市召开了造船工艺学术讨论会。会议有46个单位共90各代表参加。发表了有关公差造船及生产设计方面的论文39篇。代表就我国万吨级船舶船体建造技术要求、生产设计的一般概念和具体做法,以及对出口船舶的要求展开了广泛、热烈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管理科学学术委员会在天津市天津宾馆召开了“一九八二年全国造船企业管理科学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五个地区的一百八十五名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张有萱、付理事长邓永清,以及程辛、浦均等同志参加了会议,张有萱同志向大会作了关于《提高造船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向现代化迈进》的报告.代表中相当于厂级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操纵性能学组于1979年10月8日至11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了成立大会,并举行了第一次船舶操纵性能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有关科研、院校等14个单位的33名代表。会议通过民主协商,推选出九名学组组员,并从中选出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海洋货船船型学术讨论会暨海洋运输船舶设计专业学组成立会议于1980年1月18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院校、工厂,船检和使用部门共40个单位89名代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同时成立学组和制订学组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耐波性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暨船舶标准化委员会耐波性分组工作会议于1981年6月8日至14日在扬州市江扬船舶修造厂召开。全国有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23个单位,71名正式代表及1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有关船舶耐波性论文31篇,有关船舶标准化试验规程讨论稿三篇。  相似文献   

18.
1979年9月23日至29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在上海浦江饭店主持召开了气垫船、水翼艇,滑行艇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有关领导机关,科研、生产、使用部门和院校等共42个单位的104名代表。会议收到了有关上述三种艇型的快速性、耐波性、操纵性、流体动力特性、船体结构强度、动力装置、喷水推进装置、新材料应用、技术经济论证等40篇论文和报告,并在大会或分组会上进行了宣读、讨论,会议充分发扬了技术民主,讨论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一九七八年在天津市召开的第一次公差造船学术讨论会以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公差造船科研协调组各成员单位,结合生产实际,针对不同产品和船体分段采用不同工艺手段,使公差造船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该委员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二次公差造船学术讨论会上,检阅和交流了这些成果和经验,并对这一工艺发展中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年多来,沪东造船厂已在1000吨渔救船、625综合物探船、7500吨客货轮以及2400吨油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船舶科研及设计学组和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一九八一年学术交流讨论会暨两学组的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七日至十月廿日在黄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4个单位,120名代表。其中参加科研、设计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9人,参加建造、集成系统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1人。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鼎贻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槱教授、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文星同志、山东省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