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处在城市主干道上的环形交叉口设置信号控制后的设计通行能力。并与不设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相比较,看其通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十字环形交叉口的非对称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十字环形交叉口左转二次控制方法的优化配时算法。和传统的环交口配时算法相比,文中所介绍的算法重新设计了信号控制结构和约束条件,赋予控制结构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多变的,尤其是对向交通流量相差很大的不对称交通流。重新定义了全红时间,指出对向交通流不同时放行的可能性。给出了非对称信号控制的结构和定义完整的控制方案的参数。以通行能力、排队长度、周期协调等为约束,定义了可行解空间。引用已有研究的目标函数,在一个算例中给出了一个优于对称控制结构的配时方案。 相似文献
4.
5.
为了克服国内对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进行盲目改造的误区,从环形交叉口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通过对不同形式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在总结国外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不同的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适用范围以及我国在无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在对常规环形交叉口进行改造时应采用入环车辆让行的规则以避免锁死现象的发生,采用进口道偏移的手段以降低入环车辆的速度以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增加进口道与环道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交叉口协调感应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的感应控制方法,着重对协调感应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了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制的优缺点,对感应信号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8.
无控改为信控后环形交叉口调头车流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环形交叉口交通量的增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设计和信号控制是缓解交通问题和改善交通现状有效技术措施。通过分析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采取措施,可控制右转、直行、左转3种车流在环道内通行,而对调头车流的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结合信号控制方法分别介绍在环内、环口和环外对调头车流控制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面向对象技术及面向对象的仿真建模。结合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实例,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环形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借助内侧环道与外侧环道设置左转待行区和直行待行区,并建立环道交通信号与进口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在饱和度等约束条件下,基于进口道停车线和环道停车线后不同的交通状态建立相应的延误计算模型,以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案例分析表明:当左转交通量低于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适用的左转临界值时,所提出方法的延误较高;而当左转交通量高于该临界值时,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的延误快速上升并高于所提出方法的延误,且将导致环道锁死,而采用该方法仍能稳定运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进口交通量、不同类型环道数量和环岛半径等差异对所提出方法控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形交叉口进口交通量增大,该方法适用的临界左转比例随之降低;当进口交通量的左转比例低于临界左转比例时,交叉口处于非饱和状态且延误低;反之,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且延误高。当左转交通量高于450 veh·h-1时,增加左转环道有利于降低车均延误;而当直行交通量高于1 150 veh·h-1时,增加直行环道效果更佳。当进口交通量小于800 veh·h-1时,环岛半径对交叉口延误影响不大;而一旦进口交通量高于800 veh·h-1后,环岛半径对车均延误的影响随进口交通量的增长愈加显著,环岛半径越大,交叉口车均延误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城市环形交叉口多已实施了信号控制,然而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基于间隙接受理论计算通行能力时,临界间隙的确定方法多运用实际数据回归分析或假定临界间隙分布以概率论估计,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因而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行为、车辆行驶特征与入口几何特征的临界间隙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建立了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入口单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在模型中给出了信号控制时环形车道车流量的通用计算公式,该公式可描述不同相位控制时的环形交叉口环形车道车流量.给出了环形交叉口运行稳定时通行能力计算的迭代方法,确定了输入值与输出值.最后以长春市新民广场为例进行了计算,模型计算值为7916 pcu/h,仿真值为7582 pcu/h,误差为4.2%.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模型计算值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14.
15.
感应控制主要是利用无线地磁检测器采集道路交叉口实时交通信息,及时传递给交通控制系统,结合感应控制自动实施控制的原理,确定城市道路交叉口智能控制方案,根据交叉口交通量实际状况进行合理配时;文章对合肥市黄山路-天智路交叉口的固定信号周期测得的周期、相位时间、通过的车辆数及车辆平均等待的时间与感应控制条件下的各参数实际值作对比,分析各参数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在车流量较少的情况下,感应控制优于常规的固定周期信号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环形交叉口的内在局限性,大部分的环形交叉口被改造为常规的十字交叉口或环形信号交叉口.为了分析环形交叉口内车流特性,针对环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分析影响进口车道车辆延误与排队长度的因素;提出了2种常见的环形交叉口相位方案;根据每种相位方案,考虑进口道内侧车道、外侧车道的交通流运行特性,分别建立了进口道内侧车道、外侧车道的车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计算模型,将内外侧车道区别考虑有利于分析环形交叉口内车流特性.以哈尔滨市博物馆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得到仿真结果,将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输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相近.论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客观性不强的缺陷,结合常用仿真软件及交通大数据,融合机动车与行人通过交叉口的需求,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高峰小时通过车辆数、白天12 h通过车辆数、各流向平均饱和度3类机动车通行正向指标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各流向饱和度均衡系数、行人相位最大绿灯间隔时间、行人相位平均绿灯间隔时间、行人过街平均等待时间6类机动车通行、行人通行负向指标。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多样且实际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实际交叉口优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
信号控制交叉口过饱和交通状态的准确识别是进行控制策略调整及优化的前提和基础,文中对其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过饱和状态研究的总体脉络,将研究分为过饱和状态界定和过饱和状态辨识2个主要部分。在过饱和状态界定方面,从孤立交叉口过饱和状态与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两个方面人手综述了过饱和状态界定的条件和方法。在过饱和状态识别方面,基于本交叉口交通流检测数据的过饱和状态识别基础模型和考虑关联交叉口状态数据及信号控制数据的修正模型2方面综述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过饱和状态的识别方法。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