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粉料的亚甲蓝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我国沥青混合料粉料亚甲蓝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中美英三国现有不同机构的亚甲蓝试验方法,通过从悬浊液和溶液浓度﹑转速﹑粉料类型﹑温度﹑水质﹑土等因素研究对亚甲蓝值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发现现行国内亚甲蓝试验方法用于粉料测定时仍需改进,由此对规程JTG E42-2005中T 0349-2005中粉料的亚甲蓝试验方法提出了修正性意见;观察了悬浊液中粉料亚甲蓝微观分布状态,分析了亚甲蓝在集料中不同分布状态对集料相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细集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评价细集料的两个关键指标就是砂当量和亚甲蓝。笔者首先介绍了国外关于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的情况,然后进行了不同规格细集料的亚甲蓝试验,最后对目前0~2.36 mm细集料的亚甲蓝不同试验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沥青混合料细集料0~2.36 mm亚甲蓝的技术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用0~2.36mm细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集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评价细集料的两个关键指标就是砂当量和亚甲蓝。首先介绍了国外关于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的情况,然后进行了不同规格的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最后对目前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不同试验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沥青混合料0~2.36 mm细集料亚甲蓝的技术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冷却设备对淬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淬火冷却设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说明,重点对搅拌在淬火冷却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别介绍了几个搅拌影响淬火冷却效果的试验结果:搅拌速度对普通淬火油淬火烈度的影响、不同淬火条件的淬火变形对比、搅拌速度对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等。建议使用搅拌速度可调的淬火设备,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使冷却过程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淬火烈度,从而达到减小淬火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融雪剂是道路常用的除冰雪方式,然而融雪剂对钢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融雪剂碳钢腐蚀的影响,试验分别研究了融雪剂溶液浓度、溶液配置方式、挂片旋转速度、不同水质和钢片对碳钢腐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5%浓度范围内,碳钢腐蚀率影响受融雪剂浓度影响较大,超过15%时,融雪剂浓度对碳钢腐蚀率影响较小,碳钢腐蚀率趋于稳定,且融雪剂浓度越大,碳钢腐蚀率越小;融雪剂中缓蚀剂的释放影响碳钢腐蚀率,不同试验方法对缓蚀剂的释放影响不同,机器高速搅拌对缓蚀剂释放更为有利;挂片旋转试验方法可以保证试片与溶液接触的均匀性,相较于静置试验,碳钢腐蚀率更高;碳钢腐蚀率的结果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片的好坏,因此要严格控制钢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技术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砂当量和亚甲蓝技术指标存在的问题,开展细集料砂当量、亚甲蓝技术指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规格细集料的砂当量的指标差异性、亚甲蓝的指标差异性和砂当量、亚甲蓝指标的相关性,并在大量细集料试验基础上提出了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和评价原则。试验数据表明亚甲蓝或砂当量试验在检验细集料时有可能将合格的细集料判断为不合格,因此有必要将两个指标结合使用;不同规格的砂当量和亚甲蓝试验结果是有差异的,技术指标与细集料的规格必须一致;目前施工技术规范中细集料的亚甲蓝技术指标偏低,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搅拌均匀性,改善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泥质量比(用量,下文同)为4%的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通过分析振动搅拌条件下不同位置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变异系数,确定搅拌时间、湿拌时间、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的合理取值与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对3%、4%和5%水泥用量的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开展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分析振动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搅拌条件下,搅拌时间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次之,湿拌时间的影响最小,并且随着各搅拌参数取值的增大,抗压强度增加且变异系数降低;在选用合理搅拌参数的基础上,振动搅拌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强度指标,但随着水泥用量增加,振动搅拌混合料的强度提高率降低;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20.7%,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16.1%,强度变异系数降低约40%;在相同的水泥用量下,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强度都明显高于悬浮密实型,但振动搅拌对悬浮密实型混合料更为敏感,强度提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8.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性能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测量了5种不同类型矿粉的粒径、比表面积、亚甲蓝值、干捣空隙率和沉淀空隙率,同时进行了德国矿粉试验和液塑限试验,然后测试了各矿粉配制胶浆的使用性能,最后进行了矿粉指标与胶浆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7种测试方法对矿粉性质有不同的适用性;矿粉类型对胶浆性能有重要影响,即有必要对矿粉类型进行筛选;考虑到测试方法的可推广性,推荐以干捣试验和德国矿粉试验作为矿粉高温性能和施工性能的评价方法,以亚甲蓝试验作为矿粉低温性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针对微表处混合料用细集料的亚甲蓝试验没有要求,所以目前这方面的试验成果很少,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对砂当量试验和亚甲蓝试验数值的比较,提出了评价细集料洁净度时两种试验的优劣,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含泥量是砂浆用砂、混凝土用砂、沥青混凝土用砂常规性能指标,也是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砂含泥量长期试验检测经验及试验分析研究,对含泥量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砂含泥量试验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亚甲蓝MB值法存在大量假设前提条件,实际检测结果定性、定量价值均不高;筛分法含泥量(标准法)虽也有假设前提,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成果中,砂流动度比法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相对含泥量;相对含泥量法基于亚甲蓝的吸附原理,可以十分准确地判断相对含泥量,实际指导意义显著,可推广并经进一步确认,定义为标准试验。  相似文献   

11.
周建斌  颜治平 《公路与汽运》2005,(3):129-131,158
搅拌桩加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文中结合某快速干线研究段搅拌桩试验工程,采取轻型动力触探(N10)、钻孔抽芯和载荷板试验等方法进行了搅拌桩桩身检测,并对路基沉降和桩土应力比进行了跟踪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废橡胶粉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性能依赖于胶粒尺寸、掺加剂量和类型以及融胀过程中采用的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因素。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对这些因素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指出采用粒度为60目、掺量20%(质量分数)的橡胶粉制备橡胶沥青其性能最优;分析了橡胶沥青的性能与搅拌速度和时间之间的依赖性;探讨了橡胶沥青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3.
裴卿 《华东公路》2008,(1):94-96
随着水泥搅拌桩在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强度试验、荷载试验、取芯、开挖等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对质量检测的需要。为了解决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和加固效果的评价问题,借助于瑞利波勘探和混凝土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法等动测方法,研究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动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泥搅拌桩在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即强度试验、荷载试验、取芯和开挖等,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对质量检测的需要。为了解决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和加固效果的评价问题,文中借助瑞利波勘探和砼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法等动测方法检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5.
柳学花  程海涛 《公路》2012,(7):24-29
施工质量是导致深层水泥土搅拌桩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确保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方便施工控制,在研究了水泥浆输浆量、搅拌头钻进与提升速度、搅拌轴转速、复搅遍数等4个施工参数对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及常用桩工机械性能分析,给出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的初选值,并提出了三步骤优化匹配方法.最后指出了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研究方向,为今后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地区公路工程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当前水泥土搅拌桩质量检测的要点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通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多项公路工程水泥土检测试验,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多项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水泥土搅拌桩检测体系,对搅拌桩质量检测的频率、方法、指标、评定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这种系统的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水泥土搅拌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水泥搅拌桩检测方法;针对广东东莞市环岛路工程水泥搅拌桩,采用钻孔取芯、单桩承载力试验和单桩复合地基试验等进行检验,通过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发现有效桩长是真实存在的,进而探讨了地基土性、面积置换率和有效桩长等因素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JT/T 1178.1-2018《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载货汽车》的发布与实施,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需要进行操纵稳定性试验,主要包括蛇形试验、稳态回转试验以及抗侧翻试验。主要测量了车辆的瞬态行驶稳定性、不足转向度和抗侧翻稳定性,通过对不同车型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与此同时,对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9组高性能混凝土.正交试验为三因素三水平,选取L9(34)正交表.三因素三水平分别为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超时机械搅拌)、振捣(人工振捣,机械振捣,免振捣)及养护(自然养护,标准养护,绝湿养护).针对该9组混凝土碳化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的级差分析及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对高性能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施工因素是搅拌;最佳施工方式为超时搅拌,免振捣,绝湿养护.  相似文献   

20.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中,水泥搅拌桩具有工期短、经济有效的优点。为了提高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结合江苏多条高速公路及312国道拓宽工程部分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实践,对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