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常用的SMR,CSMR,TSMR体系特点及适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TSMR体系为框架,考虑地震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作用系数β,建立了适用于高寒、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的“三高”地区公路的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体系THSMR;并以乌尉高速公路沿线34个岩质高边坡为例,通过稳定性定量计算,换算出等效RMR值——ESMR,以此为标准值,对比分析了TSMR,THSMR体系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TSMR值普遍偏大,而THSMR值接近边坡实际稳定状态,后者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结合川西地区某省道改建工程,探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山区公路路线总体设计,阐述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山区公路设计思路和原则,从线形指标选择、公路展线方法两方面研究山区公路改建工程路线设计选择和路线方案确定,为类似工程路线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危岩体是天山公路高边坡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对天山公路危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K606+816~984段危岩体稳定性,得出在自重+地震工况及自重+冻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只有1.066和1.105,都只略大于1,基本上都处于接近极限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的交通运营安全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急需解决.依托C219线新藏公路,从驾驶员的生理、道路线形、气候条件及地质条件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运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道路线形指标、长直线及连续下坡路段等方面的关键事故隐患诱发因素,提出了经济、可行的安全设计方法及工程改进措施;针对崩塌、泥石流等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问题,根据其不同的失稳规模及危害形式,分别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并补充完善了重大突发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技术预案.最后,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公路,总结提出了道路安全技术措施+道路安全的管理+其他安全保障措施配合的综合安全运营管理理念.该研究方法可为今后类似环境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和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危岩的治理方法有主动加固、被动防护、定向爆破等,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治理费用高、施工强度大、破坏当地原始生态环境等缺点。为避开这些缺点,针对粱沟村后山危岩体所处的实际地质环境条件及危岩体自身特征,考虑岩体抗拉强度小的特点,运用力矩平衡原理,采用类似于伐木的方式,巧妙地清除粱沟村危岩体。通过简易的工程措施,减少了工程费用,达到了减灾防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合作北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高海拔、高寒湿润气候。为了解决好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隧道保温问题,隧道采用FLK防冻保温板隔热法进行保温,有效防止洞内路面结冰,提高运营安全,装饰隧道美观。在施工中获得了在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保温的基本经验和一些施工关键技术。该工程的成功建设,为我国西部修建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铁路隧道保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蓉遵高速公路K338+850上行线危岩带为背景,介绍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公路高陡危岩体调查评价方法。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带有坐标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基于SFM法合成三维高清实景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提取坡面岩体结构特征,明确调查区7处危岩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Rockfall软件对危岩体的运动路径及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高陡危岩崩塌对公路的危险性,采用赤平投影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地区等级较高的地震,常常发生在岩体强度高的深切割地貌区,因而震后次生灾害的危害预测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以G213映秀至汶川公路抢险保通的工程实践为例,总结了极震区崩塌灾害对公路造成的危害,结合震区地质环境,对崩塌物源的危岩体的发育和崩塌体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岩体防治措施。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速是祖国内陆联系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生命通道,是提高骨架公路等级,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段。青藏高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高寒高海拔,氧气稀薄。随着生活水平、技术条件的发展,保障青藏高速建设者以及后期运营工作和驾乘人员的人体健康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青藏高速建设及运营期人员健康保障措施的研究,总结出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期及运营期人员健康保障措施,对高海高海拔地区公路建设起到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公路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高寒地区公路隧道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海拔超低温环境的公路隧道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50%以上的隧道位于海拔3000m以上。高原冻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使工程施工面临前所未有复杂环境和巨大的工程量。目前,已建成通车的高寒地区公路隧道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云南省公路建设规模的持续发展,公路桥梁的总里程不断增加,在修建公路桥梁过程中,高地震烈度、软土地基等问题不断涌现,给设计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仍采用经验公式来计算大直径深长摩擦桩的竖向承载力,公式不仅保守而且不符合大直径深长摩擦桩的承载变形机理,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针对现有地区高地震烈度及存在多处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经验计算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手段,分析了场地工程地质特性、摩擦桩适用条件,提出了在高地震烈度区饱和沙土条件下大直径深长摩擦桩设计方法,对公路工程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1)
四川藏区公路地处高海拔、高烈度地区,公路沿线边坡岩体受低温冻融效应以及构造断裂作用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质量变化较大,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因此选取结构面特性、岩体结构、地层岩性及组合特征、地形坡度、坡体结构、植被发育度、冻融环境特性和构造断裂带这8个因子作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基本指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海拔高烈度区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级评价体系,提出了"岩体质量指数RQI"方法。结合对四川藏区公路沿线边坡岩体质量的调查,运用该体系对四川藏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适用性分析。该评价体系的定量评价与现场的定性分析总体一致,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纪亚英  张少军  吴建  贺志昂 《公路》2023,(5):412-417
隧道工程在高寒高海拔地区施工时,受海拔、温度、冻土等影响,施工人员、机械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冻融、冻胀等灾害发生概率增长,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风险增大。但目前已有的隧道洞口失稳风险评估方法未引入高寒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因素,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判断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洞口的施工状态,降低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高寒高海拔地区地质、海拔、温度、冻土等特殊条件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构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完整性的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洞口失稳风险评估体系,并以久马高速公路海子山1号隧道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洞口失稳的风险等级及可能性,通过与已有专项评估结果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隧道洞口失稳风险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特殊,随着公路建设向高海拔、寒冷地区山岭区延伸,各种沥青路面裂缝、车辙以及水损害等病害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S212线吐尔尕特至乌恰公路改建工程路面的病害调研为基础,将高寒地区气候、地质特性对沥青路面病害模式的特殊影响进行特征描述和原因分析,以此为依据找到相应的病害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链子崖危岩体距三峡大坝27 km,一旦失稳,将危及长江航运及大坝运行安全,为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投巨资对链子崖T8~T12危岩体进行了工程治理。在介绍影响链子崖危岩体变形因素及链子崖防治工程的基础上,利用治理前、中、后的变形监测成果,对危岩体防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是雅康高速公路上的控制性工程,桥址区域为高海拔山区深切峡谷地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烈度高。本文介绍了该桥的工程设计特点及主要技术创新点。面对复杂艰巨的建桥条件,设计者从桥位选择、桥跨结构布置、桥梁抗震设计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方案比选论证和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桥位选择趋利避害的设计理念、雅安岸隧道锚与邻近公路隧道间的协调布置方案,以及铰接式耗能型中央扣和波形钢腹板桥塔横梁结构在大桥上的创新应用,为复杂艰巨山区及高烈度强地震区修建大跨径悬索桥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设计新思路和新理念,值得工程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0,(7)
柴达木沙漠具有高寒气候、生态脆弱、盐渍土及风积沙普遍存在、戈壁滩分布广泛等特点,公路路基填料抗水流冲蚀能力差,属水毁频发区域。为减轻公路水毁危害,通过研究6条代表性公路的水毁治理工程及设计文件发现:(1)路基水毁主要为4种形式,即边坡冲刷(溃坡、滑塌、护坡水毁)、沿河水毁、路基冲毁、泥石流及泥沙上路;(2)公路设计应首先满足高寒气候、盐渍土地区、风积沙地段特殊的设计要求,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排水体系设计;(3)体现排水系统综合设计理念,注重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的配合设计。根据上述3条原则,最终编制完成《高寒高海拔沙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指南由基本规定、"非产流区"设计流量计算、桥涵构造物、地表排水构造物、路基防护加固工程、路面内部排水、路界地下排水、排水体系设计等8个部分组成,汇总整理了近年最新的技术成果,可以指导该区域公路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8.
西北高寒高海拔地区地质、气候条件恶劣,季节性冻土等不良地质体分布广泛,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威胁行车安全。传统公路形变监测方法效率低、以点带面,形变信息不完整,该文采用星载InSAR技术对公路形变进行监测,实现公路走廊带大范围形变信息提取,获取冻土区公路路基形变规律,为公路危险路段定点治理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公路科学建设、安全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9.
熊剑  邓辉 《路基工程》2015,(3):51-54
随着公路在山区的建设和使用,危岩体不断地威胁着公路的安全使用。以茂县渭门乡危岩体为例,运用Rockfall软件对滚石的运动轨迹、冲击动能进行模拟,并通过赫兹碰撞理论、质点弹性理论接触问题两种计算方法,分析和求解滚石对行车的最大冲击力;从而得到滚石下落的落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公路上、滚石下落到公路区域时的动能以及滚石撞击汽车时最大冲击力,综合判定危岩体对公路安全使用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水土保持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6):371-374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量大,破坏沿线地貌和植被,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打破自然景观协调性。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生态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点和经验,认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土石方综合调配利用、表层土壤和草甸剥离与保护、工程植物综合护坡等科学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今后我国高海拔、高寒及民族地区公路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