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教融合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针对中职“汽车维护”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痛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特点和优势,从“岗课对接”“协同建课”“课堂改革”“师资提升”4个方面提出课程改革的策略及措施,将企业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极具特色和实用价值的产教融合特色课程,为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晓春 《中国电动车》2023,(10):112-114
伴随“产教融合”理念的不断发展,很多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产教融合效果。基于市场营销课程,文章系统介绍和探索如何将理论课程与实训基地紧密结合,对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实训基地的运作效率,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整合所学知识,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产教融合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于淼 《中国电动车》2022,(6):149-151
文章主要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展开研究,先简单介绍了产业经济学课程,然后阐述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经济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4.
范磊  朱璐璐 《中国电动车》2023,(12):137-139
随着直播电商的迅速崛起,对相关课程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定义和模式。其次,概述了直播电商运营课程的内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固定课时分配、实际操作环境缺失、与市场现状脱节、忽略新兴趋势等。最后,基于上述问题,探索了产教融合模式在直播电商运营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涉及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与实训、评价与认证、继续教育与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产业价值链和教育链的融合,是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融合。基于微观角度,产教融合也是产业经济下高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跨领域合作。本文基于企业之间合作模式,提出三类产教融合模式:基于全价值链的战略型产教融合、基于优势共享的专业型产教融合、基于需求导向的单向型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的适应性,避免“两张皮”问题,常州刘高职在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理念统领下职教课程改革,本文以以常州刘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建设为例,分析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路径以及成果。  相似文献   

7.
滕涛 《时代汽车》2023,(14):90-92
针对高职制图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供需矛盾,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角度,在高职院校课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CATIA三维建模制图课程改革,通过重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考核等方式对制图课程进行改革研究,旨在为解决高职制图课程教学问题提供一种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分析了机械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考核方式、教师能力提升以及产教研融合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进,旨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能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李娟  张晓英 《时代汽车》2023,(14):57-59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渠道,也是核心阵地。对于各高职院校而言,必须要充分考虑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保证其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契合,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达到全方位的育人效果。本文立足于当前产教融合这一教育背景,以《高速铁路客运设施设备》课程为具体案例,尝试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也为各个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汽车底盘构造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结合汽车底盘构造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改革内容及实施过程、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等几方面,构建了一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吴斌 《时代汽车》2023,(14):84-86
开展课程思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师往往存在课程思政理念淡薄、课程思政能力欠缺等问题。论文在分析当前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现状的基础上,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合能力、改进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创新、建立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改革育人评价方式等多方面,探讨了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方式与途径。为装备制造类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环保型社会发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这类型的汽车出现在大街小巷,由此可见,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多么重要。本文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对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当前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概述,凸显了行业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其次,深入剖析了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高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有望为环保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模式识别课程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基于模式识别课程多学科知识融合、算法复杂抽象等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总结模式识别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高职院校不同知识背景,不同需求的学生,使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工程化教学和实践环境与行业需求脱节,以及缺乏思政元素融入方法等实际教学状况,分析了运载工程领域存在的学科交叉、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特征,提出了建立研究生全程协同培养模式以及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的解决方案,阐述了建立课程群教学团队,明确课程育德目标、思政教育融合点以及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的方法,建立了“案例教学+实践”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研究生人才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工匠精神指导下,以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育人理念,以双元育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原则,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性构建研究。坚持以生为本,学以致用,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课程体系的优化,推动职业本位工匠精神的塑造,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对于技能比赛存在着"重成绩、轻转化"的现象,导致只有少部分教师和学生受益,这与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理念相背。本文以《电控发动机检修》课程为例,阐述了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基于技能大赛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成效,以期为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高职在线课程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线课程实践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课程研究的关键问题所在。与此同时,智能时代也给高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促使高职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强化育人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核心专业课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进行了基于课证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首先对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课程与1+X证书、与职业技能竞赛融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阐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文章的研究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中国对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纯电动汽车检修课程为依托进行了基于“岗课证赛创”融合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首先对教学改革前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课程与1+X证书、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岗课证赛创”融合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然后阐述了在岗位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改革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1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特征和问题以贵州省高职高专为例,对全省职业院校2020年~2022年产教融合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和问题。(1)贵州省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各主体数量逐年提升,全省校企融合在不断深化,但校企合作总体保持在较浅层次,产教“两张皮”问题十分突出,校企协同育人形势比较严峻。通过调研发现,在第一批产教融合培育企业中,只有贵州省茅台集团和唐人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投资办学,贵州省通源集团开展校企合作“订单班”,其余企业只是提供技术指导和学生实习岗位,没有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新兴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制等。校企融合只有“合”,没有“融”,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