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对城市交叉口进行优化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空间,以满足现有道路通行需求,可使道路交通有序、高效、平稳的运行。以京新高速上地南路出口交叉口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交叉口工程改造方案,并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优化改造方案进行效用评价。结果证明:改造工程实施后,交叉口理论通行能力提升、交通量增加,排队延误降低,道路拥堵状况得以有效缓解,交叉口整体通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某市滨海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为例,根据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特点,制订工程项目生态环保验收调查方案进行实地验收调查,对项目施工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和采取的生态环保措施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节能与环保是工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城市快速路改造扩容工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既有道路设施、减少废弃工程、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宁波市北环快速路工程为例,对有关城市快速路改造工程中如何力践资源节约建设方案进行了积极探讨,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湘潭至衡阳西线公路工程永久占用和施工期临时占用农田植被和林地植被情况,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价值法以及防护费用法等环境经济学方法,对该公路建设占用农田和林地植被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效益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由于湘潭至衡阳西线公路的建设,工程永久占用和施工期临时占用植被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8073.0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涵养水源、固土保肥以及固碳释氧效益)为16102.21万元;为正确评价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不应忽视对其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指导生态护坡养护,通过现场调查安徽省山区营运高速公路典型生态护坡服役状况及本土植物主要物种和特征,分析边坡的水毁成因及植被对边坡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生态护坡养护建议。结果表明,调查区边坡植被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组成的草灌结合群落为主,拱形护坡+植生袋和锚杆框架+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效果较好;植被根茎叶的水文效应和根系的力学效应对边坡有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乔木对边坡稳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植物对边坡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影响各不相同,养护时应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生态护坡方案与植被种类,提高生态护坡的长期固坡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及量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文章在分析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并对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工程建设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巨大,且破坏后生态系统的恢复难度大。国内外对此都很重视,针对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道路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与途径,包括3S技术、景观生态学方法等。对影响的评价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主要的影响评价方法有:影响程度系数法、景观格局指数法,可反映道路施工对脆弱生态系统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从而评价生态系统的脆弱程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可用于不同道路路线方案的优选;生产力、物种多样性评价法只是有关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评价,可以反映受道路工程影响后,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采用"3S"技术,综合分析、选择各种系统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影响评价模型,动态分析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G IS为技术平台建立人工辅助决策系统,进行道路路线方案的优选,降低道路建设中的破坏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路域生态恢复,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文章在分析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并对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汽车关门声品质的主客观评价指标及影响关门声品质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某款SUV开发阶段关门声品质较差问题,特别是门锁声、车门撞击声问题,进行了关门声品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对问题点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采用上限压缩载荷值车门密封条、后门前边沿增加辅助密封条、提升门锁内部缓冲刚度等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以上三种优化方案对提升关门声品质均有效,有效解决了该车关门声品质差的问题。文章提出的关门声品质评价方法及问题解决思路可为后续类似问题解决提供借鉴,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3年中国交通事故统计,行人伤亡事故的比例超过23%。为降低行人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风险,各国都在推进行人保护评价方案的发展。目前Euro-NCAP和J-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已经逐步完善,C-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概要)也已提出,并将于2018年执行。对比C-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与Euro-NCAP、J-NCAP行人保护评价方案在试验区域、试验方法和评分方法 3个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J-NCAP行人评价方案与C-NCAP差异明显,采用日本方案设计的车辆有必要重新进行校核及优化以满足C-NCAP要求。C-NCAP强调生产商提高头型试验区域仿真能力,以提供准确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性分析法、比较评价法和统计分析法等,从目标评价、机制评价、效能评价和创新评价4个方面对2018-2020年上海市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进行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依据工程实施难度优化建设目标、科学论证交通组织方案以增加有效施工时间、优化整治对象以拓展整治范围等建议,为相关工程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妈湾跨海通道蛇口—赤湾连接线工程是深圳港区跨海货运通道的一部分,建设条件复杂,为此开展多线位、多工法方案综合比选,以确定兼顾各方需求的优化方案。对工程的功能定位、港区货运需求、沿线用地情况及规划等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跨海货运快速路通道从选线、工法、设计方案逐层递进,进行多方案比选。综合考虑了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减少对港区用地占用,降低施工对疏港交通影响等因素,确定了项目的选线方案以及双管单层15 m盾构的工法和设计方案。成果为深圳市等港区货运通道的选线及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原则。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边坡防护方案,目的是通过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达到保护行人小腿的目的,提出了适用于SUV的前保结构概念设计,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采用响应面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研究了前保部件的厚度参数对小腿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对前保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保结构可以满足国内行人保护法规,并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高速公路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以西宝高速改扩建工程宝鸡段为例,选取典型环境影响因素,对各分项工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施工优化措施,为今后同类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的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的植物生长、群落发育情况决定了坡面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以往的研究工作较少对这类植物群落的长期稳定性进行探讨。以中国山东省某高速公路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为研究对象,自2001年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后的14 a时间里,通过在坡面设置的36个观测小区,分别从平面和竖向2个维度观测了坡面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数据,并分析了植物群落的层间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工程初期快速生长的外来植物能为本地植物提供短期的温湿环境,从而营造了风化岩石路堑边坡植被恢复的适生条件,而适生性更强的本地植物则决定了群落演替的最终方向,由外来植物向本地植物过渡是顺向演替的必然结果;恢复4 a后的本地灌木种成为主要的坡面物种,无论是植株高度、植株密度、单株覆盖度、层间分布,灌木均为植被结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对坡面植被恢复的贡献作用最大,明显优于草本等低矮地被植物;基于植被覆盖率、草灌比和竖向恢复面积3个因子构建了群落稳定性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坡面植被恢复工程中的群落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交通线性工程破局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崇紫  孙泽彬  周茂松  张晓明 《公路》2022,67(3):201-210
重点分析了交通线性工程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阐明,在既有规划体系下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十分严重,交通线性工程建设受到极大的制约。虽然目前有大量的实践试图冲破矛盾枷锁,但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非国家级、省级交通线性工程建设仍然困难重重。为解决此类矛盾冲突,建议在国土空间规划窗口期优化线性网络,理清重点项目并深入研究至详细规划深度;建立起针对市级交通线性工程的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调配机制;尽快明确交通线性工程无害化穿越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细则。  相似文献   

18.
以滨江大道工程为实例,为解决交通噪声扰民问题,从道路线路局部调整和道路断面调整两方面对道路方案进行优化,同时从噪声影响角度优化方案。然后,对道路工程的声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建模,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对道路建成后周边敏感目标超标情况进一步提出优化、改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采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减少隧道洞口段施工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结合吉怀14标羊和岩隧道具体工程地质条件,采用零开挖进洞法成功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适当延长暗洞长度,减少仰坡刷坡土方量,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辅助措施,实现了稳定仰坡、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