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片式菱形冲孔立刺板芯传热与阻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现有东风4B型机车中冷器扁管强化板芯-冲孔立刺强化板芯进行了传热传质比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冲孔立刺强化板芯使传热增强,但阻力增加程度较大。在相同泵功率条件下,传热强化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2.
对内,外径相同的光面铜管和铜螺纹管分别进行了传热试验研究,得到了两者的对流传热无因次关联式(在1.5×10^4相似文献   

3.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是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的关键部件.针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过程,建立了二维稳态传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中的fsolve函数对其进行了传热模拟并与LS-2型集热器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传热流体的模拟出口温度与实验出口温度最大相对误差为1.85%,说明采用fsolve函数计算过程稳定,结果精度较高.同时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和室外风速变化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情况.分析表明,当太阳辐射强度升高及传热流体入口温度降低时,集热器效率增加;并且传热流体温度的变化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远大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对效率的影响,而室外风速变化对集热器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文中建立了柴油机活塞组、缸套三维耦合系统循环瞬态传热仿真模型,充分考虑了活塞组和缸套间非常细薄的油膜厚度并对其进行了网格划分,使得所建立的传热模型和以往的研究相比前进了一大步,更接近真实情况.并结合4135柴油机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实机受热零部件耦合系统三维循环瞬态温度场.同时得出了以前很少人涉及的活塞销座处的温度场,特别是研究了活塞、缸套在周向上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管排数对涡产生器式圆管板式翅片传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蔡升华传质/传热比拟实验原理,研究了翼形涡产生器对又排圆管板式翅片换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涡产生器式双排圆管板式翅片管换热器在不同管排数下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并对换热器板芯结构做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传热过程中的过程参数为傅立叶定律定义的热通量.对等壁温平行平板间层流对流换热进行过程参数描述,揭示了壁面上和流体内部流动速度和速度梯度对对流换热的贡献.结果表明:如果把传热过程以过程参数进行描述可以获得对传热的深刻表述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汽车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但由于天然气处于高压状态,危险性大,笔者就高压气瓶口部喷射,瓶爆炸,瓶吊装置脱落,气管及接头破漏,减压阀的密封性失效等隐患的各自原因逐一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种原因,分析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一种空气电加热器的结构和原理,提出电加热器中空气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及初步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判明燃烧室陶瓷隔热部件的隔热效果,对陶瓷隔热无水冷发动机、陶瓷隔热水冷发动机和无隔热水冷发动机的传热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给出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速闪光摄影技术,对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一个计算高压喷射喷雾体发展的数学公式.在正确描述高压燃油喷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能预测高压共轨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准维燃烧模型.此模型改进了燃油喷射模型以及碳烟的生成与氧化模型,考虑了燃烧区的区间传热和缸内工质的对流辐射传热,由此对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燃烧与排放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缸内各区的燃烧与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1.
涡产生器翼高对管板式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萘升华传质/传热比拟实验,研究了涡产生器翼高H对顺排圆管管片式板芯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涡产生器可显著提高圆管尾流部回流区的换热;对给定Re数,随翼高的增加,纵向涡影响区扩大,从而使换热增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热边界层概念的积分法推导了陶瓷/金属梯度隔热涂层一维非稳态传热的近似解析解,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所得到的解析解可以用于验证陶瓷/金属梯度隔热涂层的非稳态传热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13.
以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过程为依据,使用Yong分析的方法对连续回热循环作了分析,对循环中各部分Yong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连续回热循环中Yong损的主要部位,并探讨了回热率与吸附床的传热性能对循环Yong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80柴油机中冷器为研究对象,应用涡产生器式强化传热机理,对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板芯的4种不同片间距试件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凝结实验研究,比较了凝结实验结果和传热/传质比拟实验结果.研究获得了顺排圆管涡产生器式强化芯板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萘升华传热/传质比拟实验结果与真实的换热板芯凝结实验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隧道高地温的地质成因,以云南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尼格隧道为研究对象,该隧道兼有高水温与高岩温,最高水温达63.4 ℃,最高岩温达88.8 ℃.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特征、水化学特征、地热储特征等对区域性的热因控制、水源、热源、导热通道等进行了分析,利用氢氧同位素分析法、锶同位素分析法、微量元素分析法、放射性元素分析法等对隧址区的热水来源及演变过程、热源成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开挖揭示状况,对隧道高水温段及高岩温段的地质成因过程进行了剖析. 研究结果表明:灰岩段高水温的成因过程与花岗岩段高岩温有所差异,隧道高水温的成因过程为热源(深部热异常体)—主要传热通道(深循环)—次级传热通道—浅表水体混合、水岩作用,其过程伴随着冷热水混合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等;隧道高岩温的成因过程为热源(深部热异常体、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主要传热通道(深循环)—次级传热通道—热气沿裂隙传至隧道岩体,其过程伴随着S元素的富集,易形成H2S或SO2有毒有害气囊.   相似文献   

16.
应用传热学理论,对隧道及围岩中的热传递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的传热基本方程式。应用这些方程式,计算分析了通风速度和外界气温对秦岭道内温度影响,其结果可做为特长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强制对流的计算公式、贝尔-台华法分别计算了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壳程的传热系数及压降,并引入遗传基因算法建立数学模型,以传热有效度为目标函数,对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管束按30°排布的传热有效度最高,总费用也最高;90°排布的传热有效度次之,所需总费用最低,45°排布的传热有效度最低,但总费用高于90°排布.增加管径使传热有效度增大,总费用减小;增加管心距使传热有效度先增大后减小,总费用降低;增加管长使传热有效度增大,总费用增大;增加管数使传热有效度增大,总费用先减小后增大;增加折流板切割率、折流板间距使传热有效度减小,总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全复合材料气瓶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全复合材料CNG车用气瓶“爆瓶”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合理调整气瓶日充气次数指标,适当缩短气瓶使用年限,以及对疲劳循环次数预留安全系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某高速动车组中间车为研究对象,创建了车厢内部三维空间区域的数值计算模型,在冬季和夏季两种工况下,采用κ-ε标准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车厢内的空气流动和传热状况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中综合考虑了车体壁面传热、人体散热等多种传热过程.并应用空调行业标准,对车厢内温度的均匀性及速度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车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合理,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传热机理出发,对高大建筑空间的采暖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各种采暖方式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横向热风幕分层采暖方式的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说明在高大厂房中采用该采暖方式可获得较高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