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论述了现行道岔四毫米(密贴力)检查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
道岔密贴自动监测装置是由电磁感应器件、电子元件及机械部件构成。将其安装在钢轨的特定位置,对铁路道岔进行实际、实时监测。其特点是,直接测试道岔尖轨与基本轨间的实际密贴状况。监测精度准确,全天候工作,设计新疑、结构合理、安装简例独特,绝比性强,维护方便。并可在站场停电和站场局部施工中单独对道岔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4.
电动转辙设备在转换过程中密贴力的调整,是电动转辙道岔的关键工序。就如何适当地调整电动道岔密贴力和解决与其相关的病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提速道岔密贴及表示杆缺口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系统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列车车速与行车密度都大幅度提高,道岔尖轨密贴与否直接关系行车安全。通过分析影响道岔尖轨密贴变化的各种成因,提出开发道岔尖轨密贴仪的初步设计方案,为计划修管理模式向状态修管理方式转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新建地铁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工程风险大,容易引起地铁车站产生较大变形,需要对此类工程施工风险控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某城市地铁新建隧道密贴下穿既有车站工程为实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拟分析,剖析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对既有车站变形的控制情况以及既有车站的变形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工业控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现场总线之一——控制局域网络(Contr0l Area Network,CAN)总线技术在铁路道岔密贴缺口监测系统中的应用;阐明了实现CAN总线的软硬件设计流程。该系统已经在铁路现场通过了前期测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TB/T3200-2008《铁路道岔密贴检查器》规定了2类道岔密贴检查器。JM-A1参型密贴检查器是一种检查客运专线道岔在2个牵引点之间尖轨或心轨密贴和斥离状态的设备,JM-A型密贴检查器是安装在线路外侧轨枕上检查尖轨密贴和斥离状态的设备。主要阐述这2种设备的外形、结构以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天津电务段管内狼窝铺站开通使用了2组(14/16^#)60kg/m钢轨38号提速道岔。该道岔允许列车通过直股速度250km/h、弯股160km/h。为进一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使用了“表示冗余”的新技术,即道岔密贴检查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北京某双矩形区间隧道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工程为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 3D对暗挖隧道动态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并对暗挖隧道周围采取预注浆加固既有车站下方土体和在暗挖隧道与既有车站间设置千斤顶,分级施加顶力工法进行了比较。得到预注浆工法下既有车站最大沉降量为6.97 mm,而千斤顶工法下既有车站最大沉降量只有2.36 mm,千斤顶工法为优先考虑的工法。最后给出了千斤顶工法下既有车站轨道结构典型的双峰形态沉降槽,从而为密贴穿越地铁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道岔岔尖部位密贴状态监测的难点,研发基于图像的道岔岔尖密贴监测系统.在分析现有监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在传统机器视觉技术中引入学习算法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设计基于岔尖边缘识别的密贴度监测算法,研究提出监测系统架构,并通过现场测试检验监测算法的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监测方法相比,该系统大幅提高了道岔岔...  相似文献   

13.
分析列车通过道岔尖轨时的运动状态及监测尖轨密贴、爬行变化的重要性;阐述监测实时数据的意义;探讨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安装位置的选择.介绍JM/P-2型铁路道岔尖轨密贴爬行检测仪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新建地铁10号线车站密贴下穿既有1号线车站为北京市目前最大规模的密贴穿越工程,为保障既有线正常运行,要求下穿站施工引起的既有站满足沉降量小于3mm。结合平顶直墙CRD+多重预顶撑施工工艺,依据变位分配原理及数值计算结果,分析既有车站结构的变形特点及沉降规律,并以此制定了既有车站结构的分步变位控制标准;采用自动化与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将控制标准根据施工步序分解使用,分阶段控制工程自身及既有公主坟站的变形;对比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实测值略大于计算值,但两者的沉降分布曲线大体一致,且各测点最终累计沉降值均满足3mm沉降控制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变位分配控制原理在地铁密贴穿越工程,尤其是沉降控制标准严格的穿越工程中具有较高实用性,可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强震作用下密贴交叉组合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并与单一浅彬深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贴交叉组合车站结构中,由于上下层车站相互作用影响,对上下层车站的相对水平位移均具有放大作用;上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小于浅埋车站,而下层车站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略比深埋车站的大,且变化率较大的部位均发生在密贴交叉部位;下层车站的存在,时上层车站结构的应力有一定的消弱作用,但是由于两车站结构相互作用影响,在两车站交叉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致使交叉部位应力出现明显的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6.
针对道岔尖轨密贴和开程的动态位移检测问题,采用具有磁致伸缩效应的位移测量技术,在道岔牵引点的定/反位分别安装位移传感器进行尖轨位移的全程动态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校准、保存、分析和显示。经现场试验验证:该动态检测方法能够满足道岔尖轨位移动态检测功能和性能的要求,为道岔的日常运用维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小号码道岔扳动力随密贴刚度的变化规律,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偏大的问题,基于变分形式的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尖轨和心轨的转换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随钢轨密贴段刚度变化,尖轨和心轨扳动力的变化规律。结论:钢轨的密贴段刚度较小时,钢轨密贴段刚度对牵引扳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密贴段刚度达到104N/m后,牵引点的扳动力随钢轨密贴段刚度的增大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降低扳动力能够为小号码道岔使用小功率的转辙机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30日,太原铁路局科委组织安监、车务、电务、工务方面专家对太原铁路局科研所研制的"道岔尖轨密贴及斥离状态监测系统"科技成果进行了技术审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实时采集现场道岔尖轨相对于基本轨的偏移量,直观地为现场人员提供相关信息,达到了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同意通过审查。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铁新建10号线公主坟站密贴下穿既有1号线为工程背景,探讨多重预顶撑施工技术,并设计一种新型的顶撑平台系统,研究多重预顶撑施工技术在大跨度密贴穿越施工中的应用.数值分析及实测结果表明,在暗挖施工中,多重预顸撑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变形、控制沉降的有效措施,按照既有站的变形状况,动态调整千斤顶顶力,达到控制沉降发展的效果,在密贴穿越施工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当道岔上同时安装JM-A型密贴检查器与ZYJ7型电液转辙机时,根据两者的动作原理,对其之间表示电路的连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