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遵循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技术及糙桩技术是该类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1,2].笔者根据这些单体技术构建了4类综合治理模式,即1)拦渣坝+速流结构,2)底埋隧道+速流结构,3)翼型墩汇流结构+底埋隧道,4)糙底群桩+速流结构,对每类综合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从1999年以来实施了多个示范工程,显示出极其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同类型的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公路泥石流的研究成果积累,编制了与所编制的《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相匹配的《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以下简称《施工指南》).《施工指南》包括九部分,即总则和施工前的准备,以及速流结构、底埋隧道、拦渣坝、护岸结构、导流堤、翼型墩汇流结构、渡槽及糙底群桩等核心技术的施工.本文介绍了总则、施工前的准备、速流结构及底埋隧道的施工技术条文,为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也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相关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公路泥石流的研究成果积累,编制了与所编制的《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相匹配的《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以下简称《施工指南》).《施工指南》包括九部分,即总则和施工前的准备,以及速流结构、底埋隧道、拦渣坝、护岸结构、导流堤、翼型墩汇流结构、渡槽及糙底群桩等核心技术的施工.本文介绍了总则、施工前的准备、速流结构及底埋隧道的施工技术条文,为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也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相关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简称《施工指南》)拦渣坝、护岸结构及导流堤、异型墩汇流结构、渡槽及糙底群桩等防治核心技术的施工条文,分析了《施工指南》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也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相关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简称《施工指南》)拦渣坝、护岸结构及导流堤、异型墩汇流结构、渡槽及糙底群桩等防治核心技术的施工条文,分析了《施工指南》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也为公路建设及养护相关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速流结构是治理公路大型泥石流的有效技术类型,由汇流槽和速流槽组成.汇流槽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受荷性能是速流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建立了汇流槽板质量-阻尼-弹簧动力学模型,据此运用结构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汇流槽板的挠曲线方程和动力学方程,为汇流槽板结构强度设计及变位控制设计提供了依据,其成果于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速流结构是治理公路大型泥石流的有效技术类型,由汇流槽和速流槽组成.汇流槽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受荷性能是速流结构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建立了汇流槽板质量-阻尼-弹簧动力学模型,据此运用结构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汇流槽板的挠曲线方程和动力学方程,为汇流槽板结构强度设计及变位控制设计提供了依据,其成果于平川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沟谷泥石流护岸、固底与糙底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泥石流天然沟槽的不同形式出发,结合泥石流体的流态,及其与沟床的相互作用,进行泥石流沟槽的护岸、固底与糙底研究,对块石镶底、挡墙护岸、挑流坝束流及糙桩等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泥石流天然沟槽的不同形式出发,结合泥石流体的流态,及其与沟床的相互作用,进行泥石流沟槽的护岸、固底与糙底研究,对块石镶底、挡墙护岸、挑流坝束流及糙桩等技术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及其架设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0910103181.X申请人:陈洪凯,唐红梅内容简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它包括:承载墩、连系杆,多个承载墩成两列对称分布,各承载墩之间通过连系杆连接构成承载体系,在承载体系上铺设有木板;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泥石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的浮桥架设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路泥石流研究综述(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作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公路泥石流学中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淤埋桥梁后的毁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极易被泥石流冲击及淤埋毁损。基于泥石流两相流模型,以被泥石流淤埋的桥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近泥石流沉积物流变固结的机理,并且推导了泥石流沉积物流变固结的力学公式,最后结合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现场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泥石流淤埋毁损桥梁的力学机制,为公路工程人员防治泥石流灾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和速流结构耦合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泥石流具有强烈的冲击破坏作用,是防治结构和穿越泥石流沟谷其他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在文中基于流固耦合的基本理论,运用有限元程序ADINA对西昌平川泥石流中的速流结构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水平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在地震灾区大部分泥石流沟实施的拦砂坝、排导槽等首期治理工程效果不佳、部分工程甚至失效的问题,根据松散物源启动量估算明显偏小、拦砂坝设计库容不够、排导槽过流断面偏小的状况,分析了地震灾区泥石流形成特点和暴发规律,针对持续性、大规模和群发性方面的估计不足,系统地进行了经验总结.通过2010和2013年两次特大型泥石流的勘查、设计和治理工程实践表明:震区泥石流在启动机理、堵塞溃决、持续时间、冲出规模等方面与一般泥石流相比存在很大区别,总结出以下经验: (1) 合理确定泥石流堵溃系数及相应流量;(2) 针对不同类型泥石流及保护对象提出有效的治理工程方案,例如拦挡、固坡、排导、停淤方法的合理组合和有效利用;(3) 合理分配拦砂坝的有效高度及数量;(4) 合理选用坝体结构类型,例如实体坝、缝隙坝和梳齿坝.上述经验在绵竹县清平文家沟、汶川县红椿沟、七盘沟、桃关沟和宝兴县冷木沟特大型泥石流的勘查、设计及治理工程中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验证,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具有强烈的冲击破坏作用,是防治结构和穿越泥石流沟谷其他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影响因素,笔者在文中基于流固耦合的基本理论,运用有限元程序ADINA对西昌平川泥石流中的速流结构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水平位移和应力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隧道防水施工为隧道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工序之一,防水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行车安全。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实例,对公路隧道渗漏水机理和治理原则,公路隧道防水材料,公路隧道防水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隧道防水施工处理措施等4个方面介绍了公路隧道防水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健康诊断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路隧道病害与灾害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公路隧道中常见的撞击回波法、地质雷达、激光扫描等无损健康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加以概述;对常见的7种公路隧道病害与灾害的成因与相应的防治技术作了归纳总结,最后对隧道健康诊断与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三阳隧道特大涌水施工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泉三高速公路三阳隧道涌水情况,分析了隧道涌水的原因,提出隧道涌水应采用“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治理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裂隙注浆堵水、涌水洞穴封堵和二次衬砌排水隔离等三种方式堵水。通过地质观测,隧道未出现新的变形及病害,说明治理措施得当,为隧道涌水病害治理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9.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是我国西部公路沿线致灾最强烈的泥石流类型,通常表现为对公路构建筑物的冲击和淤埋毁损.笔者从地貌条件、物源及动力条件3方面出发对该类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泥石流沟长宽比小于5.0并且具有较大的形成区、大比降的流通区、宽缓的沉积区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丰富且稳定性差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工程弃渣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前期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有机结合或较高的日温度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研究成果丰富了公路泥石流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公路分建段工程G069#墩承台基坑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详细介绍了钢板桩支护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