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路站场规划布局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琪  晏克非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1):159-162
确定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站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首先采取极值处理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利用熵值法科学的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广义效用函数计算各方案的广义效用函数值,从而对站场规划进行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最后以浙江省东阳市的站场规划布局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评价是城市对外客运枢纽规划和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将对外客运枢纽评价分为宏观布局和微观换乘2个层次。针对宏观布局评价,从枢纽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基于熵值法和广义效用函数的方法进行评价;而对于微观换乘评价,则从换乘系统设施布局、客流换乘效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引入集对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宏观布局评价和微观换乘评价实例。  相似文献   

3.
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具有空间复杂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点,导致公路景观协调性评价很困难.该文采用物元分析法,将复杂的外界条件定量化、相客化,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对公路景观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实例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给出公路景观协调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且能够完整地反映公路景现协调性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锋  张亚东  于世军 《公路》2008,(3):113-117
高速公路网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在进行网络布局评价时需要考虑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析了现有的公路网布局评价指标,指出其在路网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现有的网络布局特征指标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指标,提出了网络布局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指标,使网络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更全面、合理。最后给出计算示例,说明所提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国道主干线配套站场的布局原则,布局方法及方案评判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于国道主干线系统配套站场的布局,提出了其站场布局方案并分析和评价了站场分布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合理地选取公路工程施工定额测定对象,针对目前定额测定对象确定时缺乏定量化方法的问题,在假定定额的测定对象均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正常条件前提下,采用综合评价公路工程施工水平的方法对施工定额测定对象选择进行研究。从项目部、施工班组、施工现场条件3方面分析了项目施工水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依据专家多次评分结果建立了包含目标层、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公路工程施工水平影响因素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主观赋权的IAHP法和客观赋权的粗糙集法计算得到各自的指标权重值,且基于此权重值建立了IAHP-粗糙集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组合权重对待选测定对象的生产水平进行定量化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进行定额测定对象的选取,提高了施工定额测定对象选择与定额水平评价的可靠性。通过某施工企业制定定额时,对能满足正常施工条件的7个项目采用IAHP-粗糙集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综合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施工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公路网效益评价是公路网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对公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考虑新型空间格局的发展要求,从路网运行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4个方面建立路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路网基础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交通量数据等多源数据,借助TransCAD与ArcGIS工具对指标进行量化测算,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区域干线公路网综合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采用陕西省干线公路网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EA方法适用于对不同城市的路网综合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西安、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的效率值最大,宝鸡的效率值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公路交通网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市政道路养护机械的配置问题,从技术性、安全性、适用性、通用性及专业性等方面分析了市政道路养护机械配置的一般原则;结合养护机械合理配置要求,从经济性、技术性、协调性与适应性等4个方面建立了市政道路养护机械优化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环境协调是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在深入研究环境协调性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评价指标确定与不确定性特点并存,引入集对分析理论,并从同、异、反3方面分析评价指标与环境协调性等级之间的同一、对立程度;考虑各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不确定性以及专家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进而建立高速公路环境协调性评价的集对综合分析模型。最后,以云南省保龙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了其环境协调程度,评价结果与工程现状相符,表明所建立的环境协调性集对分析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军队车辆运行任务的各类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采用两两比较法和专家打分法,将评价指标定量化,经模糊计算得到定量的车辆运行安全等级;通过评价实例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立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够解决军队通用车辆运行安全评价的定量化问题.该模型可操作性较好、针对性较强,评价过程和结果合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都有了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及交通接驳场站成为高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嵊州新昌站站前换乘综合枢纽项目为例,阐述中小城市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和外部交通组织流线,从换乘枢纽包含的交通场站规模预测出发,探讨站前广场的空间组织布局形式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流线。合理规划站前广场的空间布局,避免人流、车流冲突,减少车型交织,从而实现高效、便利、人性化的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暗挖风道断面大、施工难度大、风险较大、工期长,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研究集成闭式环控系统模式下的暗挖风道4种布置形式,即单独设置风道形式、与区间合建形式、加长主体结构与其结合设置形式、暗挖主体结构增加1跨与其结合的设置形式,分析了4种不同风道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以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廖公庄站为例,对不同风道形式下的车站建筑功能、结构特点、工程筹划及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风道与主体结构进行结合设置的2种形式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今后车站风道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站场设施布局角度,对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和平面功能布置进行分析,给出中小城市的常用模式;从站场设施设计角度,分别对枢纽的站房和衔接换乘设施进行探究,给出中小城市的常用设计形式;最后通过分析中小城市高铁案例,总结中小城市交通功能布局模式与交通组织方式优缺点,提出高铁站点交通衔接策略,为中小城市高铁站点交通布局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泵站工程从功能上来说可分为引水和排涝两大类。某些平原圩区泵站枢纽工程要求同时具备机排、机引、自排、自引多种工况调度功能,相对于传统泵站,其具有节省投资、减少占地、管理集中等优点。引排结合泵站的设计要点和难点在于总体布置型式的选择及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文章结合阜阳市某水系连通项目,对引排结合多工况泵站的几种总体布置方案进行了介绍及分析,设计方案均合理可行,可为其他相关的引排结合泵站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研究重庆龙头寺公交枢纽运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引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公交枢纽站场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龙头寺公交枢纽的综合效益与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必须完善其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便捷的交通体系.在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雄安城际站及小里站区域范围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人口高限进行测试.利用模型预测与交通流线布局的互馈结果,进一步应用预测模型对流线布局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论:在规划年限内,路网的建设规模适宜,...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问题,以中小型高铁枢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部分高铁车站的调研分析,阐述了枢纽外围集散路网布局的内涵和现状问题,分别研究了枢纽与分流通道的空间关系、枢纽集散通道与铁路线的空间关系以及枢纽外围集散路网的布局模式,并总结了 5条结论,为今后中小型高铁枢纽外围集散路网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大型国际赛事对客运枢纽的要求较高,客运枢纽既要满足城市功能和交通功能,又要满足赛事期间的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配套设施——崇礼客运枢纽为例,从设计理念和原则、规划定位和建设规模、交通组织、场站功能布局、站房建筑等方面,探索了大型国际赛事条件下客运枢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层次网格化的一体化站点布局方法,建立了基于风险、安全状况和工作量等3个指标的综合评判体系和评判模型。以长江海事局管辖长江干线内河水域116个一体化站点为对象,运用该方法对站点进行了3个层次的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内地铁隧道及立交地道的增多,与之配套的排水泵站的设计与建设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政建设中。该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地铁隧道及立交地道雨水泵站的布置方式、流量设计、设备选型及泵站消防等作了一些论述,建议在设计此类泵站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泵站的布置形式及其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