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用同轴电缆故障检测是保障通信试验及维修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快速、有效地定位出故障点对于提高系统试验效率和维修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常系统采用三用表、欧姆表结合经验进行电缆故障检测,甚至进口昂贵的频谱分析仪等设备对故障电缆点进行检测,但对于电缆常见的间歇性、连续故障所产生的微弱反射信号检测效率低下。基于这种情况,论文对电缆进行建模并得到故障电缆传递函数和反射函数,并根据电缆本身传播特性对常规反射计的检测信号进行改进,并采用时频域相关运算对反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微弱反射信号的准确定位,提高了电缆故障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
微切削测力仪是微切削加工过程中测量切削力的主要装置,其测力平台弹性体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测量精度等各项性能.然而,传统经验设计方法存在结构响应滞后、结构参数灵敏度低等不足.为此,文中提出了在保证结构强度前提下,以应力集中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函数的测力平台弹性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模态实验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从而获得测力平台弹性体的理想结构.  相似文献   

3.
陈旭 《江苏船舶》2013,(5):26-27
基于中国船级社对配电板的汇流排及其用支承件应能承受在短路时产生的机械应力的要求,分析了电动力产生的原因,介绍了船舶配电板汇流排电动力及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校核汇流排的机械强度。通过对某47000DWT散货船配电板的分析,提出了减小配电板汇流排最大应力的建议,其内容对船用配电板的设计和审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隔离开关是输变电系统的一个重要元件,需具备较强的短路电流耐受能力。本文对某型隔离开关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在短路试验电流下各触指的承载电流及受到的电动力,分析了产生电动力的原因,根据仿真结果对该型隔离开关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与优化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雷元  陈程  李明 《船电技术》2023,(10):33-36
短时耐受能力作为考核隔离开关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电动力的分析至关重要,尤其是大电流下触头系统的电动力分析。本文针对现有的隔离开关触头系统分别采用了理论公式和有限元仿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触头系统的电动力满足使用要求,论证了该触头系统的可靠性,为其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中的电动力分析同时也验证了霍尔姆力理论计算和仿真的一致性,为后续霍尔姆力分析提供了两种不同方法,对后续研究霍尔姆力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多功能工作测力仪检定装置的设计和研制,尤其对该装置在工作测力仪检定规程中零点方位偏差的测量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凯  孙炯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9):168-171
针对鱼雷电动力系统保障性评价问题,根据其保障性内涵,运用由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模糊评判法集合而成的DHGF算法,建立了某型鱼雷武器电动力系统的保障性评价模型,给出了研制阶段鱼雷电动力系统保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克服了以往定性评价方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能更准确地为鱼雷武器的保障性设计提供依据。并以某型鱼雷电动力系统为例,对其保障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说明该方法可有效的用于鱼雷电动力系统的保障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于霖  刘凯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9):109-112
在水下无人航行器电动力推进系统研发过程中,推进电机的启动性能需要进行反复测试与验证,造成了研制周期长、成本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电动力推进系统启动性能进行测试与验证的方法,建立了电动力推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SIMULINK对电动力推进系统的启动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替代电动力推进系统启动性能测试实验,达到缩短研制周期与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舰船通信系统中常会因为大功率电台到天线的电磁干扰问题影响了弱电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本文针对大功率电台与天线的连接电缆所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产生电磁干扰的因数和影响进行查找,并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干扰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干扰的措施,有效指导实际工作中的干扰排除.  相似文献   

10.
陈瑞  李唯草 《船电技术》2022,(11):61-64
接触器是配电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需具备较强的峰值电流耐受能力。本文对某型接触器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在短路试验电流条件下,接触器触头的承载电流及受到的电动力,并根据所得电动力分析了限制接触器峰值耐受能力的原因,根据仿真结果对该型接触器进行了结构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与优化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