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办,中国海事局承办,中国拆船协会和上海海事局协办的“IMO安全与环保拆船地区研讨会”于2009年2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IMO环保司高级执行官Nikolaos Mikelis先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国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光灵、中国海事局副局长刘福生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与会代表围绕拆船管理议题作了生动演讲,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办,中国海事局承办,中国拆船协会和上海海事局协办的"IMO安全与环保拆船地区研讨会"于2009年2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航运业发展受阻,全球废旧船舶投入市场放量剧增的形势下,IMO召开此次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7月23日至25日,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办、中国海事局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协办的IMO船舶拆解及香港公约研讨会在浙江舟山举行。来自IMO环保司,以及中国和孟加拉国两个全球主要拆船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船东组织、拆船行业协会、大型航运  相似文献   

4.
《航海技术》2007,(2):50-50
2月5日至8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珠海召开的地区拆船研讨会上,表示将加强拆船安全和环保管理,并称中国拆船业安全和环保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造船与航运业遭遇深度衰退,而拆船业则迎来了一个发展高峰。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高度关注拆船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已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拆船业对环境的污染,并于2008年3月在英国召开第57次会议,审议了《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国际公约》草案。2009年2月,第二届"IMO安全与环保拆船地区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事》2010,(10):72-72
拆船大国土耳其签署《拆船公约》2010年8月26日,特命英国全权大使、土耳其驻英大使契维高兹先生代表其国家在伦敦IMO总部签署了《2009香港安全与环保拆船国际公约》。IMO秘书长米乔普勒斯和契维高兹先生共同呼吁其他拆船大国尽快加入到公约中来。"香港拆船公约"是在2009年5月的IMO外交大会上通过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远洋航务》2010,(1):48-48
5月11至1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中国香港召开“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国际大会”(亦称IMO拆船外交大会)。这是IMO首次在亚洲召开的外交大会。在为期五天的大会中,500多位与会的各国(国际组织)代表围绕《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草案)》,进行了热烈、认真和务实的讨论和谈判,并最终达成共识。5月15日,正式审议通过并命名为:《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  相似文献   

8.
最新动向     
IMO将加强拆船安全环保管理国际海事组织(IMO)日前在珠海透露,由该组织起草的《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国际公约(草案)》经广泛讨论修改后,有望在2008~2009年间正式出台,届时国际上将更加规范拆船安全和环保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水上消防》2007,(2):44-44
由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办、中国海事局承办的国际海事组织地区拆船研讨会于2007年2月5日在珠海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挪威、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中国等12个国家的代表共40人参加。会议旨在综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巴赛尔公约秘书处等国际组织所制定的规范拆船业发展的条款基础上,讨论修改国际海事组织起草的《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国际公约(草案)》。据悉,该公约(草案)》经广泛讨论修改后.有望在2008年至2009年间正式出台。据了解,《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国际公约(草案)》内容广泛而细致,涉及到船舶的设计、建造、营运以及拆解的全过程。届时,国际上将更加规范拆船安全和环保的管理,禁止某些有害材料在船上安装和使用,增加船方在拆船作业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的责任,明确拆船厂的设计、建造与营运标准.强化船旗国主管机关对船舶及拆船国主管机关对拆船厂的监管要求等.这将对缔约国的船运业、拆船业和修造船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位居世界年拆船量前三名。目前全国30余家拆船厂高度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一带.拆解能力占全国的90%。  相似文献   

10.
欧委会出台了有关船舶拆解的欧盟战略。该战略是为了确保与欧盟有密切联系的船舶只能在安全和环保的船厂进行拆解。IMO正在制定安全拆船公约,该公约将于2015年以后生效。但在拆船公约生效前,欧盟战略也提出了众多尽快改善拆船条件的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拆船业自愿实施“绿色”拆船,在拆船前尽可能按照公约进行准备工作、发布相关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水上消防》2009,(3):42-42
IMO计划于5月11日-15日在香港召开外交大会上,请各成员国审议拆船公约草案,以期通过新的拆船公约。拆船公约草案由IMO制定,在制定过程中与国际劳工组织(ILO)和巴塞尔公约秘书处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新公约旨在解决一切与船舶拆解有关的事宜,包括:出售以拆解的船舶包含潜在的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如:石棉,重金属,碳氢化合物,消耗臭氧层物质等。为达到拆解作业和拆船设施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新公约在不影响船舶安全营运和效率的前提下,对船舶设计、建造、营运和拆解前的准备都作出了规定,建立适当的包括发证和报告要求在内的强制性拆船机制。  相似文献   

12.
邱奇 《中国海事》2009,(7):32-35
IMO已经决定2009年5月在香港外交大会上通过《国际安全与环保拆船公约》,这将会对世界拆船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中首先简单介绍了拆船公约及其特点,紧接着介绍了我国拆船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拆船公约给拆船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对拆船公约实施后促进拆船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代表团在印度与主要拆船商和主管航运的政府官员会晤,探讨拆船公约指南草案合作事宜。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从事;中滩拆船的国家.IMO认为,确保印度支持拆船公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政策与法规     
《中国海事》2010,(4):75-76
4月1日起《船舶交易管理规定》在全国实施,绿色环保拆船严禁废船拆解旧设备拼装造船,中国海事局印发《内河电子航道示意图制作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5.
《航海教育研究》2012,29(3):17-17
2012年5月初,国际海事组织船员培训与值班标准分委会第43次会议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我国由中国海事局组团参加会议。2012年7月13日,中国海事局组织召开了STW43次会议的总结会及STW44次会议的准备会议。会议通报了STW43次会议形成的相关指南草案,参加会议的专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船检》2008,(3):81-81
1月21~25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在法国召开第三次拆船会间工作组会议,进一步完善了《拆船公约》条款.并完成了提交给国际海事组织MEPC57届会议的报告。专家提醒,《拆船公约》不仅涉及对船舶拆解过程的管理.还对船舶建造和营运作了相应规定。公约生效后将给造船、航运和拆船业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嘉鹏  廖虹 《中国船检》2014,(6):51-54
《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和无害环境拆船公约》("香港公约")获得通过已近5年时间,但对于绿色拆船资金保障机制的构建,依然停留在研究层面,国内外均尚未采取实质性的行动。2005年,荷兰专家Ecorys提出在IMO、ILO和联合国环保署(巴塞尔公约)等国际组织的帮助下成立拆船基金,并从拆船基金的获取渠道、船舶拆解操作规范、如何向具备环保拆解能力的拆船企业发放基金补贴、为绿色拆船相关研究提供资金支持等角度对绿色拆船基金的构建进行了分析。2009年,比利时专家Milleu&Cowi对欧盟拆船基金的设立进行了相关研究,建议向船东提供拆船资金补贴,并对拆船基金获取渠道、管理机制和基金发放形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船检》2005,(6):55-56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国际海事组织(IMO)散装液体和气体分委会(BLG)第9次会议于2005年4月4日至8日在伦敦IMO总部召开。中国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与驻英使馆海事处共同组成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事》2013,(5):58
中国船检发展研究中心与挪威船级(DNV)中国公司合作举办极地船技术研讨会4月19日上午,由中国船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挪威船级社(DNV)中国公司承办的"极地船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间,挪威受邀专家就极地航运发展展望、IMO极地规则起草过程、DNV船舶规范有关冰区要求等进行专门介绍。中国海事局代表在会上做了有关中国参与IMO极地规则草案制订工作的情况介绍,并探讨  相似文献   

20.
视窗     
《中国海事》2008,(5):79-80
5月6日,第9次中韩海上安全协商会议在成都召开。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和韩国国土海洋部海事安全政策官李长薰分别担任各自代表团的团长。会上,双方就港口国监督检查(PSC)、港口国监督官员交流、压载水公约、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国际公约、“河北精神”轮污染事故等12个议题交流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