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知识》2012,(5):12-12
宝马旗下的子品牌BMWi系,继i3与i8两款概念车后,在本次北京车展上又发布了第三款概念车型:i8 Spyder。确切来说,i8 Spyder概念车不算是一款独立车型,而是i8概念车的派生敞篷款。与i8概念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i8 Spyder拥有完全敞开的顶篷,而非硬顶或软顶敞篷。当然i8概念车上的亮点部分,在i8 Spyder上得以完美保留,比如宝马全新的eDrive技术。eDrive采用内燃机与锂离子电池提供能量的电动机配合驱动i8 Spyder。前轴由最高功率输出96kW的电动机驱动,后轴则由164kW功率输出的涡轮增压三缸汽油发动机驱动。i8Spyder的最高扭矩输出达到了550Nm,  相似文献   

2.
宝马iX3     
油改电的身份,指导价的下调,豪华品牌也躲不过新能源的浪潮。M运动氛围的萦绕,超500km续航的官标,2022款的宝马iX3究竟变了多少?改款i X3通过M运动套件的上身,来强调它更加犀利的运动氛围。半封闭式的双肾进气格栅尺寸比改款前变得更大,格栅上新增加的字母“i”,用于彰显新能源车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1,(32):12-12
宝马公司日前公布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型的概念车i3和i8。i3为都市车型,将在2013年上市;i8为跑车,预计将于2014年上市。宝马计划主推i车型来应对2015年后欧洲更严苛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汽车知识》2013,(1):14-15
宝马发布了全新i3 Coupe概念车。外形设计比四门版i3更加动感,并且突出宝马stream flow设计风格。另外,i3 Coupe概念车着重发挥了BMW eDrive电驱动技术所能实现的最佳性能。与四门版BMW i3概念车相同,  相似文献   

5.
<正>"2015宝马集团创新日"活动日前在法国马赛举行,宝马展示了众多面向未来的创新车辆动力系统,包括BMw 2系运动旅行车eDrive原型车、进气喷水冷却系统、氢动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等。BMW 2系运动旅行车eDrive原型车在创新日活动中首次将技术细节全面展示,这标志着继BMW X5 eDrive全球上市后,以BMW eDrive命名的电动动力系统开始装备宝马品牌旗下紧凑级别车型。  相似文献   

6.
宝马i3将是首款采用摩西湖工厂生产的碳纤维的车辆。它是一款全电动汽车,专为满足全球人口高度密集城市居民的驾驶需求而设计。它完全由电力驱动,满足了绿色低碳零排放的交通要求,是城市智能化的体现。宝马i3之前称为Megacity车型,它将是拥有创新型Life Drive构架的首款宝马汽车。其Life模块采用了高强度、超轻量的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用于制造的乘客舱。这种高科技材料在该车型上的大量采用保证了Life模块的极致轻量化,从而提高了宝马i3的行驶范围和性能。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2012,(9):14-14
第六代全新宝马3系于2012年7月13日在北京水立方正式上市,共推出11款车型。全新宝马3系分为长轴距和标准轴距两大产品线,其中,国产长轴距版包括宝马320Li、宝马328Li和宝马335Li;进口标准轴距版包括宝马320i和宝马328i。  相似文献   

8.
宝马iX     
今天的主角进口宝马iX,正是宝马树立电气化标杆的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它采用了纯电动平台、旗舰中大型SUV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在它身上你会看到很多首创的设计与首搭的配置不怒自威的压迫感,魁梧敦实的科幻感,细长条的LED大灯与尾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纵向拉高的双肾进气格栅显得十分耀眼。格栅内置了毫米波雷达,表面还带有电热丝与自我修复的涂层,它能够自行修复飞溅的石子和细小的划痕,听起来跟TPU的隐形车衣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9.
X5 Concept eDrive首次亮相于2013年9月份的法兰克福车展,如今它离量产的日期越来越近了。这款车型最大的亮点是将宝马的xDrive四驱系统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相结合。在动力系统方面,锂离子电池组、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和电动机是其主要的驱动单元。  相似文献   

10.
<正>故障现象一辆2022款宝马iX3纯电动车(开发系列号G08),累计行驶里程约为4 000 km。车主反映,车辆无法上高压电,中央显示器提示“传动系统损坏”(图1),于是将车辆拖至我店进行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踩下制动踏板,按压起动开关,车辆进入READY(行驶准备就绪)模式约5 s就自行退出,无法正常上高压电。此外,中央显示器出现“传动系统损坏”“高压系统故障”两个故障提示。用宝马专用故障检测仪(ISTA)检测,读得的故障代码为“224F81 AC充电:功能不可用”“224F8A功能:加速性能不可用”“BA0026高压蓄电池单元,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05,(10):8-9
9月10日,新一代宝马3系在上海国际F1赛车场正式公布售价。其中,宝马320i和325i由华晨宝马汽车公司生产,顶级配置车型售价分别为36.5万元和44.9万元。宝马330i则仍采用进口,顶级配置车型售价为55万元,所有车型均装备6挡Steptronic手/自一体变速器。随后宝马还将推出价格更低的低配置320i和325i车型,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3.eDrive管理在前面的插图中可以看到,CCU作为主控单元和协调器,负责驱动机构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传输驱动力矩前,CCU必须检查是否建立了行驶就绪状态。会借助组合仪表中的"Ready"消息,向驾驶员显示行驶就绪状态。同时,会发出电驱动装置行驶就绪状态的声音,如表3所示。  相似文献   

13.
<正>X5 Concept eDrive首次亮相于2013年9月份的法兰克福车展,如今它离量产的日期越来越近了。这款车型最大的亮点是将宝马的xDrive四驱系统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相结合。在动力系统方面,锂离子电池组、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和电动机是其主要的驱动单元。  相似文献   

14.
《汽车驾驶员》2010,(2):107-107
宝马320i和宝马325i新增了两种全新的颜色,一种是“巴贝拉红”、另一种是“水蓝色”。此外,白色车身搭配马鞍棕色内饰的特别款也将上市。目前在售的宝马各系包括318i,320i、325i和335i四个排量共9款车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宝马全新1系两厢轿车打造的高性能运动车款宝马M135i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备受运动车型爱好者关注的M135i将于今年9月在海外上市。宝马M135i是基于宝马全新1系两厢轿车打造的高性能运动车款,将推出三门版和五门版车型。M135i扩大了双肾形进气口和保险杠以显示出比编号没有M的车型更加浓厚的运动气息。全新设计的大灯和黑色隔栅更加具有攻击性,而尾部运用了黑色装饰护板并搭配双出排气管使其更加显眼。M135标配蓝  相似文献   

16.
《汽车知识》2011,(10):17-17
宝马i系列车型终于即将量产,眼前这辆i3概念车就是量产前的最后一版。这款准量产概念车将采用双门四座形式,车身长度3980mm,属于小型车的范畴以内。i3将使用全电能驱动,最高功率输出达到150马力的电动机安置在后轴上,负责后轮动力输出。35kWh的锂离子电池组提供电能输  相似文献   

17.
宝马I系列     
在日本市场上,德国宝马车是主要进口车之 一。日本宝马公司在2004-9-21日发表了“I系 列”,这是该公司在日本的紧凑型轿车市场上最初 推出的战略车,I系列最高款式“120i”定于2004- 10-9日开始销售。 1 采用前置后驱动(FR)方式 I系列是在宝马紧凑型轿车级别中唯一采用 前置后驱动方式。这是一种发动机前置、后轮驱 动的传统方式,其设计目标追求同级车中具有最 高操纵稳定性,以便与竞争车型形成明显差别化。 为了最大发挥后背舱门式车型的特点,当行李箱 装满行李,重量施加于驱动后轮上,以便获得高驱 动性能。 2 最优重量分配:前后…  相似文献   

18.
王迪 《世界汽车》2023,(7):10-17
<正>“2023年10月,新款宝马i5将进行市场投放,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电动驱动。根据市场区域的不同,新款宝马i5还将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以及高效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包括48V轻度混合动力技术。与前几代车型一样,新款宝马i5在宝马集团丁格芬工厂生产。”  相似文献   

19.
佳俊 《世界汽车》2014,(6):40-41
<正>2009年面世至今,第一代宝马X1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按照宝马品牌车型的换代周期,宝马X1已经步入了"老龄"阶段,也就是说,第二代宝马X1将很快与消费者见面。不管宝马愿不愿意承认,第一代宝马X1一直有个难以避免的尴尬现象——没能与宝马X3划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等级线。尽管两款车的外形不同,并且1和3在数字上明确了两款车型的定位区分,但X1的底盘技术以及动力配置等与宝马X3拥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这导致了宝马X1和X3在某些领域直接形成了竞争关系。显然,这是宝马不愿意看到的。第二代宝马X1即将来临,宝马当然会借着这个契机,好好地琢磨一下这款一直被人们当作入门级别的宝马SAV车型。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这期的中心选题是搜索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汽车技术,i3的出现仿佛让整个选题的难度刹那间降低了一半,动力技术、梦幻设计、材料科技、互联体验……宝马i3简直成了技术控最佳的研究对象。尤其是i3最具前沿概念的车体结构,宝马似乎已经找到了让前沿科技进入寻常量产步伐的最新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