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生产设计工时体系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工时定额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由于船舶设计建造过程中的设计工时尤其是生产设计工时没有准确的基础数据,也缺乏有效的工时预测模型,导致无法对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船舶生产设计工时体系及工时预测模型.对项目工时中的图纸作业和非图纸作业进行研究,建立了非图纸作业工时的模型和图纸作业工时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某船厂的设计项目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模型是有效和准确的,可以为加强设计管理、提高设计效率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船舶设计管理平台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船舶设计协同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完成设计流程的电子化管理、实现项目的协同管理、数据和文件的协同共享、船舶设计行业的资源共享、月度计划的精细管理、项目人员的负荷平衡、工时填写与统计、组建项目团队及分派项目任务、项目状态跟踪、业务提醒和警示管理、电子文档管理以及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船舶生产设计工时管理分析及其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工时管理是设计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有效的设计工时管理,能缩短设计周期,为设计过程控制创造条件。研究了船舶生产设计环节的图纸工时的构成,并通过基准工时的确立而建立了工时体系模型,对实动工时和基准工时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通过编程使其收集和分析自动化。通过对某船厂某船型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实施,证明该系统是有效实用的,最终达...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船舶设计无法实现以流程驱动设计管理的问题,以船舶管系通舱件为对象进行设计管理方法研究。分析船舶设计管理应用现状,通过对设计任务对象的成熟度状态进行管控的方式,实现管系通舱件设计全流程管控,同时实现基于成熟度的模型权限管理和协同设计信息推送管理。通过二次开发手段,将该管理方法应用于实船设计,可有效提升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冲砂作业是涂装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实现涂装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涂装效率,对船舶涂装冲砂作业精细化派工进行研究。通过对冲砂作业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分段涂装冲砂作业舱室细分的因素,综合分析如何合理划分区域、定额工时。对典型船舶的典型分段进行实例应用验证,对涂装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为精细化派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封波 《船舶工程》2020,42(S1):97-100
根据国家两部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关于实现船舶设计、建造、管理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本文通过智能船舶与传统船舶的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智能船舶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影响。应用现代设计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智能船舶设计原则和方法体系,供智能船舶设计人员在设计智能船舶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涂装精细化派工原理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将涂装工艺与派工单进行并行设计,把涂装部位编码与派工单编码一一对应,实现生产设计基础数据与派工信息的完整对接,解决物量与定额工时和实际工时无法对应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涂装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管官  林焰  熊伟达  申玫 《船舶工程》2011,33(Z2):143-147
通过对船舶设计项目特点进行研究,针对现阶段船舶设计任务规划与进度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与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了船舶设计项目任务规划及进度控制系统.应用该系统,方便项目经理进行任务分解,编制各图纸间的逻辑关系,生成合理的任务甘特图,控制项目进度及管理文档;也方便设计人员查询任务及进度要求,明确责任,交流信息.该系统成功应用于船舶设计项目,不仅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量,而且显著增强了管理的力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船舶生产设计成本,建立了船舶生产设计工时管理体系。通过分析船舶生产设计内容,结合设计任务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船舶生产设计工作分解的方法,给出了任务分配的基本原则,建立了船舶生产设计基准工时表。经实际应用证明:设计工时体系可以有效地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分配,预测设计负荷,规划设计节奏,跟踪设计进度,控制设计成本,合理组织人员完成各项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船舶制造领域,船舶设计软件TRIBON系统和船舶生产管理软件SPAR系统使船舶的设计与管理都实现了信息化,但设计信息与管理信息的分离,造成了诸多信息孤岛必须进行数据交换接口的研究。为了研究船舶设计系统(TRIBON)与生产管理系统(SPAR)之间的数据接口技术,采用基于统一BOM的集成方法,主研发出TRIBON与SPAR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接口程序,实现了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1.
船舶设计阶段应用并行工程是对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和重组,进而实现时间上各个设计阶段有序地并行开展工作,空间上相关部门和专业协同参与设计。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并行工程的船舶设计流程,明确了船舶设计各阶段的主要设计任务,分析了主要设计任务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船舶典型并行设计流程,为其他船舶设计项目并行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晗鸣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12):131-135
船舶设计文档复杂多样,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应用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的文档管理系统结构框架,在Windchill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对文档的界面开发、属性设置、版本管理、存储结构、工作流管理进行相关研究,从而实现船舶设计文档的电子化存储和审签流程,提高了文档的查阅效率和设计流程,进而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船舶制造企业管系定额工时测算效率低、误差大、难以指导生产计划编排及成本控制等问题,依据"设计、生产、管理、信息一体化"的思想,在深入分析管系设计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设计物量自动化抽取模型,并以管系定额工时标准体系为依据建立工时测算规则,运用知识库推理逻辑进行定额工时精确测算,最后通过系统研发与企业实际应用,验证抽取模型及测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船舶制造企业管系定额工时测算效率低、误差大、难以指导生产计划编排及成本控制等问题,依据“设计、生产、管理、信息一体化”的思想,在深入分析管系设计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设计物量自动化抽取模型,并以管系定额工时标准体系为依据建立工时测算规则,运用知识库推理逻辑进行定额工时精确测算,最后通过系统研发与企业实际应用,验证抽取模型及测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船舶研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船舶设计行业正处在外部环境的巨变之中,复杂的船舶设计过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利用知识管理来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管理创新.本文介绍了开展船舶研发设计中知识工程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差距分析剖析了知识工程建设在船舶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描述了知识工程体系架构,分析了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提出建设基于船舶设计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船舶的信息化制造和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使船舶制造领域的企业联系在一起,因此建立综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利于船舶的成本降低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本文采用先进的分布式管理方法,对船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交换问题进行集中的解决。通过多任务并行处理的方法,对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配,最后本文建立数据库系统,对设计的各模块进行统一的数据存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船舶焊接建造技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围绕现代造船模式生产实际状况,通过焊接信息定义、TRIBON M3装配计划和焊接程序二次开发及应用,实现一整套焊接智能设计技术系统。研究各类船型焊接工艺标准及规范,总结相对应的焊接规格表,建立设计编码标准和坡口标准以及标准焊接数据库;应用TRIBON M3装配计划模块,模拟分析船体分段的装配操作流程,设置合理、先进的零件流向编码体系;通过与TRIBON软件的二次开发接口,开发三维可视化焊接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三维几何模型相关信息,按照分段实际焊接制造过程,应用并统计出精确的焊缝长度、焊材消耗和焊接工时,生成焊接派工单等相关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船舶总装制造精细化管理,改变生产过程中工时定额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分段总组装配定额管理的准确性,实现合理派工.利用TRIBON M3设计的船舶结构和舾装几何数据,对装配计划所定义零部件的装配信息与外部数据库定义的定额标准进行匹配性关联开发,形成以装配计划树为层级关系,匹配组立与零件属性的信息,关联外部相应工种定额信息的工时表、派工单,避免人工定额的粗放管理,提高船企管理效率与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船舶制造业的激烈竞争,船舶设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构件智能设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知识工程的原理与智能化设计理论的结合,对船舶设计知识获取、表达方式与管理方法、产品标准构件库与设计知识库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在实现参数设计的尺寸驱动和特征驱动的同时,能实时检验零件的设计,并提出设计建议,辅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甲板板架设计算例表明,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引用先进的知识工程技术,既有助于设计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和继承,实现知识的重用,又能大幅度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对EPC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集成化的管理,可以实现项目的增值。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是基于BIM模型,通过EPC管理流程打通建造全过程;根据推进时间轴依次建立设计BIM模型、采购BIM模型、施工BIM模型,通过智能构件纵向延伸至网络进行招采,并综合运用监控系统和航拍技术,探索实现BIM 5D管理。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信息化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对EPC模式下的BIM技术路径进行讨论,并对信息化管理实践成果进行探讨,提高了项目执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