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ɱ���Ϣ�尲ȫ��Ϣ��Ч���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多数先进技术应用的目的是改善路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但目前为止其在提高道路安全性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 例如,可以提供大容量、多方面信息的可变信息板,其设立之初的唯一目的是引导驾驶员的道路行驶. 事实上,这种信息传达装置在不发布路段行驶信息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布交通安全信息以改善交通安全状况. 本文选取两种禁止超速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信息的发布对于驾驶员态度和路段行驶车速的影响. 对近100名驾驶员进行抽样调查. 测试路段为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和卡尔加里市间2号高速公路.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选取的两种禁止超速标识对驾驶员态度和行驶车速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的变化、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和车辆行驶轨迹对双车道公路安全的影响,从道路工程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提出危险路段安全改善对策,并以内蒙古S203公路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为例,进行安全改善综合方案设计,可为其他危险路段的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的变化、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和车辆行驶轨迹对双车道公路安全的影响,从道路工程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提出危险路段安全改善对策,并以内蒙古S203公路急弯陡坡危险路段为例,进行安全改善综合方案设计,可为其他危险路段的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受道路条件和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均相对较高.本文以提升连续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水平为出发点,通过典型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实车试验,采集驾驶员生理指标数据,并以心率增长率作为表征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指标,建立了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车辆驶离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起点的距离、车辆所在坡段的曲率和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基于驾驶员心率指标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路线安全性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本文模型充分考虑了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环境和车辆行驶特征,可以为山区高速公路路线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使车辆能够适应快速运输的要求,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超速行车危害,驾驶员超速行车原因,机动车超速行驶引发事故原因及机动车超速行驶的防治。提出在保证交通安全前提下,既确保较高运输效率,又不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驾驶员依据不同车型在良好道路上以经济车速行驶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车速反馈标志能更加有效地提醒驾驶员注意车辆行驶速度,从而达到保障车辆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同时,其强大的车流量和车速统计功能为公路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完善的基础数据.随着交通管理者对道路安全管理思路的转变,相信今后这种人性化的交通安全管理方式会更加普遍地采用.  相似文献   

7.
驾驶行为研究中的车辆信息采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通安全体系中,驾驶员的行为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驾驶行为的改变使得车辆的行驶状态也随之发生改变.通过采集车辆行驶状态的信息,可以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研究,这对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路网中存在着许多坡道路段,在进行驾驶特性分析时,人们通常将注意力放在下坡路段而忽略了爬坡路段的安全性研究。同时,在爬坡过程中,对通行能力影响最大的是货车,针对这一现象,引入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利用爬坡路段纵坡度对其进行改进,选择谨慎型与激进型两种驾驶员分析其换道行为的差异性,建立了一种基于爬坡换道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并分析纵坡度对货车行驶速度的影响以及两种驾驶员爬坡换道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坡道纵坡度对货车的速度有显著影响,同时两类驾驶员根据道路状况选择主动换道,若主导换道的驾驶员占比较高,就能显著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行车安全性考虑,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方法以及动态心电仪和GPS等仪器进行多类型实车道路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量、车速、线形指标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模型讨论山区公路纵坡路段线形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结果表明:直线下坡路段坡度3%~4%驾驶员心率增长均超过30%,心理最为紧张,较大坡度反而对驾驶员心理影响不大;直线上坡路段坡度与心理、生理反应相关性较差;弯坡组合路段线形综合指标与车速、心率增量近似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车速反馈标志能更加有效地提醒驾驶员注意车辆行驶速度,从而达到保障车辆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同时,其强大的车流量和车速统计功能为公路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完善的基础数据。随着交通管理者对道路安全管理思路的转变,相信今后这种人性化的交通安全管理方式会更加普遍地采用。  相似文献   

11.
暴风雪天气下信息获取是保障高速公路使用者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驾驶员信息获取策略可以保障道路使用者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及成功率。选取样本量为200的不同车型驾驶员进行调查问卷,统计驾驶员出行目的和信息需求,利用综合分析法建立信息需求逻辑模型;通过调研依托工程现有信息发布设施及信息发布手段,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总结信息发布潜力技术,通过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信息融合手段对已有设施及网络技术进行融合,建立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从发布时段、发布对象、发布范围、发布内容及发布方式进行信息发布方案设计,提出信息发布流程,为冬季暴风雪天气下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选取相邻路段车速差△V、车速降低系数SRC和速度离差作为鉴别双车道公路危险路段的三个评价指标,从道路工程措施和交通安全设施两方面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安全改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S203公路为例,利用评价指标进行危险路段判析,针对K465+900急弯陡坡危险路段,通过线形改造以及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减速设施、避险车道和防护设施等一系列工程改造措施,进行安全改善综合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4.
普通公路设计车速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车速动态化前言在交通事故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原因:超速行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按路况、地形和沿线条件选择各自适应道路线形的速度驾驶。就是说在设计车速低的路段,当路线本身几何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以驾驶员心率变化与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线形指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对驾驶员的心理影响角度研究长下坡路段道路线形的交通安全影响,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建模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建立驾驶员心率路段线形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并分析长大下坡线形指标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可为长大下坡路段的道路线形设计和现有危险长大下坡路段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可构建路段车速特征指标,从而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性进行量化分析。运用统计法从车辆轨迹数据中提取速度特征,包括85%位车速、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建立以时间间隔为断面数的路段车速离散度指标,并使用同济道路轨迹数据平台中公开的山西五盂高速公路数据,对指标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隧道路段与纵坡桥梁组合路段的变异度分别为0.495与0.569;弯坡组合路段的路段车速离散度达到0.087 99,而全路段相应值为0.032 10。研究表明:路段车速离散度可表征断面车速离散度缺失的车速纵向离散程度,能够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定量分析,且基于路段车速特征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方法与路侧设备的轨迹数据采集手段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白天。对长松高速公路实验路段按照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值进行分类,通过实地行车实验,得到不同行驶速度下白天和夜间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识别距离数据。结果表明,驾驶员的昼夜识别距离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而降低,曲线路段夜间对驾驶员的识别距离影响较白天显著,在曲线路段不同行驶速度下的夜间识别距离均小于白天。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夜间车速限制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驾驶员心率变化与长大下坡路段道路线形指标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对驾驶员的心理影响角度研究长下坡路段道路线形的交通安全影响,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建模等方面的理论方法为基础,建立驾驶员心率路段线形指标间的回归模型,并分析长大下坡线形指标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可为长大下坡路段的道路线形设计和现有危险长大下坡路段的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其中驾驶员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但是仅仅将事故的原因归结为人的因素是不客观的。道路作为车辆的载体和行驶的基础,其设计的安全性对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有10%2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直接关系,有50%60%的交通事故与道路条件有间接关系。因此,改善道路条件减少交通事故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通过分析交通事故与道路线形的关系,分析不同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语音信息对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干预效果,以典型不安全驾驶行为超 速行驶为研究对象,针对超速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等3 个阶段设计不同风格的语音干 预信息,对30 名驾驶人在驾驶模拟器上分别进行干预模拟实验,设计合理的客观和主观 评价方法,针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干预语音信息风格对干预 效果具有较大影响,驾驶员的客观表现与其主观认知也存在差异,超速发生前差异较大, 超速发生时和发生后差异较小,综合主客观评价结果得出了超速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 后的最佳干预风格,可以为车载提醒设备设计、驾驶员教育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