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物流经济学原理,从分析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及物流成本构成入手,指出运输成本高企、效率低下是影响物流绩效的主要原因. 通过从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技术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影响我国运输成本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提升我国运输效率改善物流绩效的主要对策:(1)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重点是制度和政策创新;(2)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3) 积极引进和鼓励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运营模式,重点是提高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要素之一.统计资料表明,运输成本是物流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占到50%以上,所以,运输合理化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如何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运输决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运输商品对运输时间与运输条件的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使企业花最少的成本在最少的时间内把货物从一个地方安全运送到另外一个地方.主要是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论述和比较分析,对于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使我国货运体系更好地适应国际多式联运的趋势,充分发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势,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物资流通效率的要求。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运输路径和运输成本作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运输方式的进出口货物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得出其运输成本的构成;从不同运输方案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方式这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案运输货物的成本和效率进行比较,得出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原因是宽准轨铁路的换装作业及其次数,若采用同一种运费计算及转运标准,则运输方案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从而达到运输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把握快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梳理了大数据技术在快递行业的应用场景并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快递行业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能帮助快递企业进行最优配送方案推荐、实时监控车辆设备、解构行业数据、分析市场格局等,从而帮助行业提升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未来,快递行业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物流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业务应用。在大数据技术影响下,快递企业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1)时效进一步提升,成本继续降低;(2)从快递向物流上下游串联;(3)从国内向国际网络不断外扩;(4)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向其他行业外溢。  相似文献   

5.
运输成本在整车物流成本中占比最大,合理的运输路线规划是降低整车物流成本中运输成本的关键。针对整车物流远距离商品车运输中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本文从路线优化方面入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以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满足时间约束条件下,确定多式联运方案。该方案结合各种运输方式优势,有效利用资源,提高了设备使用率。通过采用多式联运路线优化方案,能降低整车物流的成本,为多式联运与路径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调运成本占承运人运营成本的20%以上.对集装箱进行合理调度,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发挥集装箱物流的优势.本文在考虑重箱运输需求不确定性、航运企业因空箱不足及调度不周所导致机会损失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式联运下以运输系统总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集装箱重空箱联合调度随机规划模型,并设计动态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计划期内的最优动态调度.通过仿真实验分析,揭示了弃货成本、租箱成本、不确定性重箱运输需求分布情况对集装箱调运策略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汽车运输企业的燃油成本是目前运输企业随车公里变动的最大变动成本.据深圳市汽车运输企业最新的调查研究,车长11~12米长途汽车客运燃油成本已经占运输总成本的25%~38%;车长10~11米双层公交大巴燃油成本占总成本高达44.6%.燃油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汽车运输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成为影响汽车运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管理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配送企业的目标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提供优质的服务,运输成本作为物流成本权重最高的部分,决定着配送企业能否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如何对运输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减少运输作业过程中不必要的的支出和损耗,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海城市功能不断拓展,社会化分工日益加深,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它对予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目前国内的物流现状,显然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大增加企业的综合成本,降低运作效率.据统计,物流的成本已占商品销售额的5%~35%之间,比如可口可乐,其饮料成本十分低廉,主要是包装、广告和运输成本.物流的效率与成本已是企业除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售后服务之后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具有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式联运运输的时效性和成本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公铁水多式联运的运输目标,主要研究了当运输时间、中转时间双重不确定因素服从随机分布时的绿色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构建以运输时间、碳排放、运输成本为目标函数,碳排放量为约束,建立运输时间、中转时间双重不确定条件下绿色多式联运路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据此采用模糊自适应遗传算法(FAGA)和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设计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策略;最后采用从南昌到柏林的路径数据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较优,可以引导多式联运经营人调整运输方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运输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贸易的全球化对港口物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畅通无阻的集疏运网络是提高码头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的分析,阐述了集疏运系统对港口物流效率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集疏运网络这一环节,借鉴双层规划模型和网络流理论,结合港口网络配流的特征,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以最小物流成本为基础平衡货流量,优化港口集疏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邻近地域的港口群泊位资源结构性过剩问题,以港口群内泊位资源共享为基础,构建面向船舶运输方、货主方和港口方的港航物流信息系统。引入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等理论,建立包含港口群干/支航线网络搭建(时空分配模型)以及腹地货流分配和船舶挂靠港选择(双层规划模型)等模块的仿真模型。采用设计的时空网络分析方法和具有双门限值的双层迭代算法求解仿真模型,验证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并进行具体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观察周期、腹地货物到达频率及干/支线可通阈值等的变化将影响货物到达数量或干/支线开通条件,进而影响港口群内航线网络结构,船舶到达频率的变化将影响港口群运输能力,泊位共享的等泊时间和共享成本阈值的变化将决定是否能够实现共享;通过物流系统实现共享时,港口群4个观察周期的3类干线和1类支线的总等泊时间和物流成本比不共享时分别减少23%和16.4%。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铁快运一地集货和多点发运的开行特点,综合考虑我国未来快递市场的需求变动,提出高铁快运常态化和规模化成网运营后的货流分配与组织模式优化方法,以客运动车组捎带运输货物、预留车厢和高铁快运专列模式下,各OD对间的高铁快运运量为主要决策变量,以总运输成本极小化为目标,构建货流分配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计算货流量在高铁快运网络中的分布,得到货流OD运输路线与各高铁快运通道运营组织模式的组合优化方案。通过高铁快运货流OD “三阶段”预测方法,预测城市间的高铁快运需求量作为货流输入,以9个国内快递业务中心城市组成的网络为案例,由Python语言调用Gurobi优化软件求解案例,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在运量低谷期使用捎带和预留模式可满足90.7%的运输需求;在运量高峰期部分线路需开行高铁快运专列;运营组织模式可根据OD对间货流量与网络容量的适应性关系进行调整,以充分利用高铁闲置运力,提升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公路运输业也逐渐从形成伊始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今天颇具规模、日益发展的蓬勃现状.作为公路运输主体的汽车,包括国营和私营在内,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人员和货物运输的物流行业里来.随之而来的超载问题作为运输业内的痼疾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亟待采取相关的针对性政策来解决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围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两条发展主线,追溯了近两个世纪以来美国多式联运产生、发展 及走向成熟的历程:一是从铁路产生和集装箱运输兴起、驮背运输产生到双层集装箱运输规模 化、网络化发展等技术创新的历程;二是以《斯塔格斯铁路法》、《地面货运代理商放松管制法》 (1986) 等为代表的,推动运价、代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1991 年《冰茶法案》及紧随其后的 《协议费率法》(1993)、《卡车运输行业规章制度改革法案》(1994) 等一系列法案的出台,美国 在政策、立法、体制机制等方面制度创新的历程,以及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总结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两者在推进美国多式联运中的不同作用分别为:技术创新是发展多 式联运的基础,体制机制创新则是促进多式联运系统发展、功能不断健全的关键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规划及政策手段、工程设施建设手段、运行管理手段并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货物运输的重要形式.本文在分析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及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从运输价格、运输时效、联运机制、联运设施等4个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联运理念更新、市场化机制完善、定价机制改革、经营机制调整等4个方面提出推进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建设机制与发展策略,最后从明确联运发展重点、多元化合作策略、多式联运组织与技术、服务产品定价策略、物流化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外贸运输在全球外贸运输中发挥重大作用,而港口是国际物流运输的重要环节.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考察了金融危机之前及之后,国际、国内主要宏观因素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影响轨迹.结果发现: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状况对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边际正面影响在逐渐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边际正面影响明显减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波动的边际负面影响在减弱,国内经济状况的边际正面影响逐渐减弱,沿海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边际正面影响在增强.基于实证结果,得出我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推动转型的间接证据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分异及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基于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及节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整体空间上,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均呈现“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实际投入和物流产出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是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物流业“降本 增效”,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的关键时期.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多式联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铁路货改不 断深化、各类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如何积极服务并融入于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综合 运输通道和枢纽节点的集约化运输组织,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成为行业内外普遍关 注的课题.本次论坛重点围绕多式联运体系进行研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 基础上,开展中欧班列国际运输与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的有效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 和不同运输组织形式间高效转换,分享西部节点物流园多式联运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资 讯,商讨解决多式联运领域的重点难题,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