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天然气组份及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基于碳平衡原理建立了天然气汽车燃料消耗量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闭式和开式碳平衡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确定采用开式稀释采样方式进行天然气燃料消耗量检测系统开发。结合天然气汽车燃料消耗量计算模型中的技术参数需求,设计开发了碳平衡气耗仪。为了分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和测量的准确性,选用LNG宇通客车和东风危险品运输车作为试验样车,利用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对其进行标定。通过对比试验可知,碳平衡气耗仪与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相对误差为5%,基本满足在用天然气汽车燃料消耗量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燃烧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汽油与柴油燃烧后的生成产物。根据GB/T19233—2008《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中对汽油和柴油中碳的质量比与所生成的碳氢化合物中碳的质量比的规定,确定汽油及柴油的化学式,以及各自所生成的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于碳平衡法的油耗计算模型。根据以往各国柴油机的碳平衡法的模型中未考虑碳烟的情况,本文借鉴参考文献[2]的柴油机烟雾计算模型,将碳烟也考虑其中。  相似文献   

3.
生物丁醇与乙醇相比,具有更高的热值;还具有更小的水溶性腐蚀性,且燃烧后不产生氮化物和硫化物;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优势,是继生物乙醇后的又一种新型的极富潜力的生物燃料。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的研究结果可得到以下结论:丁醇所具有的潜能及优点足以作为未来可替代再生清洁能源之一。通过对比分析目前世界上丁醇的主要来源及制备流程,并结合近期丁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丁醇在汽柴油发动机上的应用成果,对丁醇未来作为替代燃料在汽柴油机上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长距离管道输送喷气燃料、石脑油、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时,为保障喷气燃料的油品质量,喷气燃料中最多只能混入质量分数≤0.75%的石脑油和汽油,在保证闪点合格的前提下,按照Jet A-1标准(ASTM D1655和DEF STAN91-91)喷气燃料指标仍能合格.喷气燃料中只能混入质量分数<0.2%的柴油.所以在实际输送工作中,喷气燃料中混入的汽油、柴油和石脑油量均需严格控制,应小于实验室静态试验理论的计算值.  相似文献   

5.
原油价格的上涨和能源危机的加重,要求我们不断寻求新能源。高原地区的特殊性使车用含氧燃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高原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出发,分析目前主要汽油车用含氧燃料的特点,进而指出高原汽油车应选择乙醇汽油燃料替代传统燃料。  相似文献   

6.
国内车用燃料市场出现了多元化状态,本文针对现存的多种车用燃料,分别分析了它们在发动机应用中的性能,并对国内车用燃料市场做了预测,着重分析了新兴替代燃料CNG、LPG、醇类燃料、生物燃料的使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十六烷值改进剂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影响。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添加改善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排放特性。添加了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排放的碳烟、NOx浓度比燃烧纯柴油时明显减低,且碳烟颗粒物和NOx的排放比相同乙醇含量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有所降低。在最大负荷时,E30+CN混合燃料排放的碳烟和NOx分别比纯柴油低42%和15%,碳烟排放比E30低25%。没有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HC、CO、乙醇、乙醛排放量与纯柴油相比,均有明显增加,而含有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HC、CO的排放量比纯柴油低;乙醇、乙醛排放量比没有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低。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150台柴油公交车使用KEM洁净燃料开展推广应用示范工程,完成道路测试,结果表明KEM洁净燃料是干净、安全、具有成本效益的替代燃料,可保证车辆原动力性能,明显减少公交车尾气黑烟排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代用燃料油井到车轮的评估方法,分析了目前世界上几种重点研究的代用燃料——压缩天然气、压缩沼气、液化石油气、乙醇、生物柴油、合成柴油、DME、氢气从油井到车轮能量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背景下,氢能源作为零污染零排放的典型代表,其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氢燃料公交车为公交企业带来的益处也逐渐显现。目前,公交车辆节能减碳的计算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同行业之间公布的节能量和减碳量也参差不齐,缺乏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本文参照现有节能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城市公交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即基于客运量的节能减碳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公交氢燃料公交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企业分析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节能减碳管理水平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