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王超峰 《公路》2006,(7):189-192
探讨了连拱隧道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并就连拱隧道施工中的中墙防水、施工顺序安排和中墙的稳定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叠合式中墙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洋山隧道在国内首先使用了叠合式中墙(为避免与设计规范复合式中墙相混淆)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对于这种新颖的隧道结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合理确定尤为重要,是贯彻设计原则、实现设计意图的关键。详细阐述叠合式中墙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的确定(设计原则和方法,总体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实施(合理确定施工步距、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衬砌及中墙的影响,采取一定措施解决先行隧道的不对称受力问题),同时阐述了施工监测及隧道防排水要点。小洋山隧道的成功实施丰富了山岭隧道的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3.
连拱隧道复合式曲中墙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混凝土应变计和压力盒对土江冲隧道中墙内力及墙顶、墙底压力进行测试,得到了复合式曲中墙的应力-时间曲线和压力-时间曲线,并采用FLAC3D软件对该隧道洞口段施工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复合式曲中墙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征,提出了复合式曲中墙的最不利受力状态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李冰  郝志宏  李松梅  杜玉峰 《隧道建设》2015,35(12):1295-1300
针对北京地区平顶直墙暗挖隧道土体开挖易坍塌、地表沉降量敏感的施工特点,通过对平顶直墙暗挖隧道设计与施工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平顶直墙暗挖隧道的设计方法、施工原则与要求;通过对平顶直墙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断面划分、超前支护、工序转换以及特殊措施的分析总结,提出"优先墙柱二次衬砌法"与"中隔壁保留法"2种原则性平顶直墙暗挖隧道施工步序,并给出了3种常规条件下的典型施工步序,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连拱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近几年的设计、施工研究分析,其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为:连拱隧道中墙的设计、施工及洞内外线性的过渡方式等。本文针对不同的连拱隧道中墙型式,从施工安全、结构受力、连拱隧道的过渡方式、防排水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了各种中墙型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陈向阳 《中外公路》2002,22(1):34-36
由于该隧道的结构形式是双向连拱隧道,双拱中间设置了共用的中墙,隧道防排水在中墙部位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中墙的整体外观,由于第一次实施,在设计和施工中均出现了不少难题,包括该隧道受水库库区的水位影响,增加了路面以下的防排水设计,文中对该隧道的防排水设计与施工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陈贵红  漆泰岳 《公路》2012,(3):235-237
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连拱隧道中墙在施工中的稳定性.在Ⅲ、Ⅳ、V级围岩条件下中墙在施工中的滑动和倾覆安全系数均远大于1,这从理论上证明了中墙在施工过程中是稳定的.因此,结合现场施工实践,在无偏压的情况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对中墙进行临时支撑,这样既节省投资又方便施工.  相似文献   

8.
连拱隧道的中墙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玉文  田尚志  陈贵红 《公路》2004,(10):180-184
连拱隧道是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通过近几年的设计、施工研究分析。其建设的关键技术主要为中墙的设计、施工及洞内外线性的过渡方式等。针对不同的中墙型式,从施工安全、结构受力、连拱隧道的过渡方式、防排水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提出了各种中墙型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二铺塘公路连拱隧道设计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甲雄 《隧道建设》2005,25(6):17-20
依据同~三国道主干线二铺塘隧道的具体情况,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该大跨连拱隧道设计及施工方案作了详细介绍,从导坑布置与施工方案选择,保证中墙稳定,中墙顶部的防水等方面总结经验,以供类似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跨连拱隧道中墙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墙防水是双跨连拱隧道结构防水的关键。吴家庄隧道根据“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用复合式中墙设计和“动态排水”的施工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连拱隧道中墙防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连拱隧道曲中隔墙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绍东 《公路》2007,(2):165-167
结合白果坝1号连拱隧道的施工实践,介绍了曲中隔墙连拱隧道中隔墙的施工技术,重点分析了复合式曲中墙的施工难点和施工重点。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隧道穿越V级I型围岩地段的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力学的平面数值模拟,结合信息化施工监控信息及对大量的实测数据分析整理,探讨了上下台阶开挖方式对隧道中墙应力和衬砌的内力值影响。结果表明,现场各种量测数据可有效地指导施工,左右洞的施工顺序和上下台阶开挖方式均造成了中墙明显偏压,衬砌支护体系的锚杆最大拉力出现在隧道拱顶,软弱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处于不间断的调整过程,研究成果为类似重要工程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一种新的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无中墙单洞法在软弱围岩地层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依托平文高速土基冲连拱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施工力学性能方面对无中墙单洞法和传统的三导洞法进行比选分析,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结果验证工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 1)在支护结构受力性能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临时支护结构较少,结构处理圆顺,能更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2)在结构设计方面,由于无中墙单洞法取消了中隔墙结构,使得施工难度降低; 3)在施工工法方面,采用三台阶法分别对先行、后行隧道进行单洞施工,增加了作业空间,提高了施工组织效率; 4)综合考虑施工力学与工期进度的影响可知,无中墙单洞法适用性较好,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双连拱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岑道勇 《隧道建设》2010,30(3):320-323
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可分为整体式和复合式2种主要结构形式,根据中墙的特点,每种结构又可分为直中墙及曲中墙,共4种形式。文章从连拱隧道中墙的构造、连拱隧道跨度、隧道结构防排水3方面对不同结构形式的连拱隧道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不同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重点讨论复合式直中墙结构形式连拱隧道在复杂地形及富水地区条件下的优越性。结合工程实例,从设计情况、施工方法及关键部位施工3个方面介绍复合式直中墙连拱隧道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应用及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激光隧道多功能断面检测仪对隧道拱墙衬砌前横断面进行检测的方法;通过对隧道拱墙衬砌前横断面进行检测,保证了二次衬砌厚度,表明了衬砌厚度事前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跨扁平连拱隧道复合式中墙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减少开挖跨度和节约工程投资,针对某依托工程,首先通过ADINA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中墙形状下隧道中墙的受力与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选取了复合式中墙最佳形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中墙厚度时围岩位移、中墙位移与中墙应力等变化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现场监控量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分析。优化了大跨扁平连拱隧道中墙形状,提出了中墙配筋的关键控制因素和Ⅴ级围岩地段合理中墙厚度。  相似文献   

17.
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是小净距隧道工程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小净距隧道围岩变形、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特点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分析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特点,基于此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应从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加强中夹岩墙加固措施以及减小围岩扰动等3个方面进行考虑,并对中夹岩墙合理加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小净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隐式中墙连拱隧道工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海军  王明年  张万斌 《隧道建设》2015,35(12):1271-1274
为了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针对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对多种施工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多种施工方案条件下,隐式中墙复合式连拱隧道结构均能保证施工安全;对称中隔壁法和平行中隔壁法在结构安全和变形控制上较为有利。平行中隔壁法中的主辅洞间隔、同步并行施工方案是最经济、最快捷、最环保的方案,其综合进度指标比普通中导洞法提高107%,比三导洞法提高79%,可大幅提高连拱隧道的施工效率。上台阶开挖和拆撑为控制变形的关键工序,辅洞拱部与中墙搭接处、辅洞仰拱与中墙搭接处为结构安全控制部位。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地铁2#线溁湾镇停车线区间超小净距大跨度暗挖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台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时中岩墙的稳定性,并对比分析了中岩墙土体注浆加固与否对中岩墙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夏颂军 《公路》2012,(9):253-258
以三导坑先墙后拱法及中导坑辅助法在湖南吉怀高速公路龙子康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为例,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围岩级别及地质情况下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施工工序、施工注意事项、监控量测等技术问题,为连拱隧道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