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型舰船,集网络通信、数据接收处理、信息显示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综合显示系统,使船长可以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全船的各种信息以及舰船外部传来的各种信息,大大提高舰船的操控性和航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船舶航行数据远程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的船舶数据远程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嵌入式控制设计,组合船舶C站和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组建系统,利用C站的卫星通信功能接收陆地远程控制指令,通过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对C站和AIS设备的远程控制。采集C站和AIS设备中的船舶航行信息,通过卫星通信将航行信息传送到陆地船舶管理系统,实现了船舶数据的远程采集,为提高船舶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3.
GMDSS的定义看通信在海上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适应海上搜救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搜救通信系统。遇险船舶能通过此系统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通过此系统能迅速接收到遇险报警,以便进行协调搜救援助。提供紧急和安全通信并播发航行警告和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及其它紧急安全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无论船舶航行在哪个海区,都能够完成对本船和航行在同一海区的其它船舶的安全具有重要性的通信功能。因此,GMDSS对海上船舶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天津航海》2009,(4):F0004-F0004
NAVTEX(Navigational)发系统的简称,在该系统中,发射台定时播发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搜救信息及其他信息。NVX-1000航行警告接收机是符合同际规范要求的SOLAS公约船配置设备。具有三个接收频率,国际NAVTEX频率518kHz,国内中文NAVTEX频率486kHz、4209.5kHz。  相似文献   

5.
舰船航行环境非常复杂,对舰船航行环境信息实时采集对提升舰船航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现舰船的无人驾驶提供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舰船航行环境信息采集系统,阐述ZigBee无线传感网络3种拓扑结构的原理,并分析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协议体系,构建舰船航行环境信息实时采集系统的整体架构,重点设计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阐述系统的软件模块的功能,并使用系统对海水盐度及浪高进行测试,证明系统可以有效使用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对船舶航行环境信息进行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航行环境信息采集精度低,采集时间长等缺陷,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航行环境信息采集系统。首先对航行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航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对航行环境信息进行融合,减少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航行环境信息冗余,加快航行环境信息传输速度。最后对航行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系统能够对航行环境信息进行高精度的采集,而且航行环境信息采集速度快,较好解决了当前航行环境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AIS是运用了先进的船舶导航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用于水上交通联络和指挥的岸—船、船一岸,以及船一船之间的通讯、导航,是在船舶之间和船岸之间自动进行航行通信、建立船舶信息交换和船舶识别的系统。它能够自动发射、接收和处理装有AIS的船舶的自身静态数据和动态航行信息,使船舶相距对遇船或岸台很远时,即能自动、连续向它船或岸基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提供该船的实时船位、速度、航向等与船舶航行或与交通管理相关的信息,并接收它船及VTS提供的助航服务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船舶的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传统水下航行器水下信号分布不规则,容易造成传统信号跟踪系统对航行器信号接收的强度较差。为此设计了嵌入式无人水下航行器的信号跟踪系统。通过建立航行器信号处理模块,对无线接收的水下信号,进行数字高频化处理和高强度串口输出;通过对载波信号频域值域的精密计算,实现载波伪随机码和载波的粗同步。利用Costas锁相环和锁频环建立载波相位频率跟踪模块,接收经过算法处理的高精度定位信号,实现信号捕获并进入跟踪状态。实验证明,设计的信号跟踪系统接收到的航行器跟踪定位信号强度比传统跟踪系统信号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GPRS和电子海图的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为了有效地保障船舶在受限水域及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航行安全,综合应用高精度差分GPS定位技术、GPRS数据传输及处理技术、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象处理技术、ORACLE数据库管理技术等6项高科技实现了船舶导航与监控系统,该系统具有航线设计、船舶导航、航行记录、航行再现、岸上监控、码头泊位管理、引航作业管理、海图管理、海图改正、海图作业、打印、信息查询等功能。用摄像头定时拍摄驾驶台分罗经,对拍摄到的图片进行图象处理。将获得的船舶航向与GPS船位通过串口送入船上笔记本电脑进行叠加显示,笔记本电脑将本船信息、引航员信息经压缩编码后通过GPRS网络送入ORACLE数据库并通知与服务器连接的各个监控终端,保证与之连接的监控终端同步显示。  相似文献   

10.
《船艇》1989,(1)
日本三菱重工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套船舶综合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船载天气—路线程序系统为中心,利用通讯卫星线路接收航行中必须的气象及海象数据,把分散在船上的接收系统、监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加以综合,使船舶在航行中具有安全性、定时性、经济性和节省人力与能源的优点。这个船舶综合控制系统的名称是“SUPERTONAC”。它是个自动化系统,以TONAC—W3(船载天气-路线程序系统)为中心,使用船内信息网络技术,自动调整船的压舱物重、舵盘、发动机输出功率等,类似汽车的方向盘操作  相似文献   

11.
从早期的CRT显示器到现在的平板显示器的广泛商用,以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成熟、成本的降低,显示技术现在正逐步转换到军事应用。阐述了柔性显示技术的研究发展,并预测柔性显示技术也将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军用领域中衍生出多种方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基于ECDIS的舰船海洋环境信息,设计一套航海保障系统,能够提供舰船基本海洋环境要素数据预报、推荐初始航向、航线环境分析、跃层分析等功能,系统功能完善,兼容性强,主要以易于理解和分析的图形、图像格式显示海洋环境各要素,结合数据库历史数据说明,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文进行了无人机作战仿真系统联邦和成员的开发,并根据HLA的仿真系统联邦开发和执行过程模型,针对作战仿真环境的组成和模型特点,设计了无人机作战仿真系统的联邦FOM模型。接着,按照HLA成员程序的设计流程,设计并实现了将STAGE与HLA仿真系统的连接,最后结合具体的想定,完成了案例仿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推进技术的发展,电力推进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首先概要的介绍了某游船电力推进系统的系统方案,然后针对各分系统设备,如柴油发电机组、主配电板、推进系统、控制系统各种参数确定、选型设计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船舶机舱空间狭小,风机调节手动单一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单台变频器控制多台风机的“一拖多”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PLC控制变频器实现每台风机的软启动,并根据温度变化和换风量需求,采用PID算法自动增加或减少风机运行台数和变频调节输出大小,保证机舱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智能控制系统完成风机对电网无冲击启动和自动调节机舱换风量,实现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等技术的日益发展,声纳系统日益复杂,测试性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测试性要求和指标已经独立与可靠性、维修型、保障性和安全性一起列入声纳系统研制要求,并要求从系统设计之初就开展测试性设计。论文给出一些声纳系统测试性的设计思路,原则和方法。通过不断引入机内测试设备(BIT)、自动测试设备(ATE)、综合诊断、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等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测试性设计必将进一步提高声纳系统战备完好性,降低维修保障费用。  相似文献   

17.
韦嗣超  张志旺 《船舶》2007,(3):55-57,60
随着海上石油勘采日异发展,市场对钻井平台技术含量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对于钻井平台动态数字化管理平台监测报警必将是今后钻井平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信号系统的采集输入、信号传输网络、控制、信号数据读取和电源系统设计特点及对系统功能、报警功能、显示功能都作了详细全面介绍.通过中油海3号平台监测报警系统设计,对类似平台监测报警系统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常亮 《船电技术》2014,(3):50-52
本文通过矢量控制策略采用id=0控制方案快速准确地控制转矩,实现调速系统具有较高的静、动态性能。并利用了Matlab工具对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approach is described to estimate the wave power absorption potential of submerged devices known to cause wave focusing and flow enhancement. In particular, the presence of a flow-through power take-off (PTO) system, such as low-head turbines, can be accounted for. The wav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ppropriately selected Lagrangian element (LE) in the fluid domain are first determined. In the limit of a vanishing mass, the LE reduces to a patch of distributed normal dipoles. The hydrodynamic coefficients of this virtual object are then input in a standard equation of motion where the effect of the PTO can be represented, for example, as a dashpot damping term. The process is illustrated for a class of devices recently proposed by Carter and Ertekin (2011), although in a simplified form. Favorable wave power absorption is shown for large ratios of the LE wave radiation coefficient over the LE added mass coefficien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lative flow reduction from the PTO theoretically lies between 0.50 and 1 2 ≈ 0.71, with lower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better configurations. Wave power capture widths, the sensitivity of results to PTO damping and sample spectral calculations at a typical site in Hawaiian waters are proposed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versatilit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