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油封的结构特点及代号 油封是旋转轴和轴承的密封件,其作用是防止润滑油、润滑脂从旋转运动部分泄漏,并防止灰尘、沙土、泥水等杂物侵入机构内部.汽车油封按其所用材料可分为毛毡式油封、皮碗式油封和混合式油封三类.  相似文献   

2.
黄妹  刘孝恩 《汽车电器》2014,(4):61+63-61,63
一辆大众宝来经典轿车起动后出现发动机怠速不稳现象。通过检测读取故障代码,显示是内部控制单元存储器校验和错误,结合故障代码和读取分析发动机工作数据流等方法,排除转向助力泵油压开关故障。  相似文献   

3.
燕来荣 《城市车辆》2008,(11):51-54
油封是机械车辆发动机与底盘的重要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与运转以及机械车辆的正常运行。橡胶油封也称橡胶密封圈,其功能是防止润滑油泄漏和阻止异物侵入机器内部,现已作为标准件来供应。从材料上分它有橡胶油封、皮革油封和塑料油封。在机械车辆上以橡胶油封用得最多。从结构上分,它有骨架式、无骨架式、包胶式及包铁式,而以骨架式油封用得最多。  相似文献   

4.
<正>4.油压开关(TFP或PS)6T40E自动变速器有4个油压开关(TFP或PS),各开关用于监测的部件如下:(1)TFP开关1:监测1-2-3-4离合器调节阀信号(TECH2显示为TFP开关4)。(2)TFP开关2:监测3-5-R离合器调节阀信号(TECH2显示为TFP开关1)。  相似文献   

5.
黄晓庆 《汽车电器》2003,(5):44-44,46
一般汽车的机油压力报警装置是由一个压力传感器和指示灯组成的.而桑塔纳轿车机油压力报警部分是由低压油压开关、高压油压开关、指示灯以及油压检查控制器组成的一个指示系统.在故障诊断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测量和理论分析,对桑塔纳轿车机油指示系统工作状态、控制原理以及诊断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1前言 旋转轴油封是各种机械中广泛使用的密封件,它具有柔性唇,内有一金属骨架支撑,靠密封刃口施加给轴以径向力,既能防止润滑油的泄漏,又能防上水、尘土和其他有害物质从外部侵入.其结构形式转多,从金属骨架在油封中所处的状态可分为内包骨架油封和外露骨架油封;从密封唇数量多少可分为单唇式油封和多唇式油封.与单唇式内包骨架油封相比,多唇式内包骨架油封除有防油主唇外,还附有防尘、防水副唇,更增加了它的密封效果.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曲轴及凸轮轴的前、后端在机体的承孔中安装有橡胶油封,其主要作用是阻止润滑油向外泄漏,并防止灰尘、泥沙等污物侵入发动机内部,是一种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精密制品。橡胶油封若出现漏油现象,多为其磨损、老化和与其配合工作的旋转轴轴颈磨出沟槽所致。从设计和制作方面来说,油封唇口与轴颈表面的接触环带应保持有连续不断的合适油膜,用以减轻油封唇口和轴颈表面之间的磨损并起到防尘、防水、防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蓄压器也称蓄能器或减震器,用于提高换挡品质,是最常见的控制换挡进程的部件。蓄压器的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它由活塞、弹簧及壳体组成。蓄压器与离合器或制动器油路并联安装,在工作油液进入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活塞腔的同时,也进入蓄压器,蓄压器内的活塞受力下移,这减缓了工作压力的迅速增长,防止因换挡过速而引起的冲击。如果蓄压器的背压侧只有一个弹簧,它只有一个固定的缓冲量,这并不能满足在不同工况下换挡的需要。为了使蓄压器的缓冲程度可控且与节气门开度有关,在蓄压器活塞的弹簧端(背压侧)还同时作用着节气门油压或主油压或专门的蓄压器油压。节气门油压的存在使离合器或制动器油压的建立过程加快,在节气门开度加大时,节气门油压升高,加快换挡进程,防止在传递大扭矩时换挡执行元件打滑,从而满足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对换挡过程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9.
调速器阀的油压来自液压控制系统的主油路。主调速器阀由自动变速器输出轴驱动,要求当输出轴转速升高时,调速器阀输出的控制油压也随之升高,且输出轴转速稳定时,调速器阀输出的控制油压也稳定在与车速相对应的水平上。常用的调速器阀结构形式有齿轮驱动的滑阀式和止回球式,以及直接安装在输出轴上的滑阀式,由于时间关系,仅以安装在输出轴上的滑阀式为例阐述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仪表上的HOLD灯闪亮,行驶时发闯。 故障诊断:用TECH2检查有一个故障码:P0706,变速器范围开关性能失效。怀疑是驻车/空挡位置(PNP)开关内部故障,可能是内部的滑动片与开关的接触面接触不良,导致行驶时由于振动而信号中断或输出错误信号。如从D—N—D挡瞬间来回转换,导致发闯现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力学方法,在AVL PreonLab仿真软件中建立了某纯电动车的涉水仿真模型,并结合涉水试验,研究了涉水工况下车身内外水的流动和分布规律,重点分析了电驱系统减速器呼吸孔和空调系统进风口的涉水性能。通过仿真和试验,改进了电驱系统减速器呼吸孔的设计,确保电驱润滑油不会进水。通过结构优化切断了水流进入空调进风口的流动路径,同时还验证了AVL PreonLab的仿真功能,表明其能够高效地支持车辆水管理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滑坡高压充气阻渗法是一种全新的滑坡抢险方法,目的是通过主动方式阻止水流入渗,可以作为一种防止滑坡的抢救性措施。高压充气阻渗法利用了空气可以阻止水流入渗的原理,其阻渗过程是空气驱替水的水气二相流过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综合考虑水气二相流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充气和不充气两种情况下一维土柱降雨入渗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高压充气阻渗法可以减缓水流入渗速度,有效阻止水流入渗。最后还提出了提高高压充气阻渗法数值模拟精度的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发动机排量的增加,发动机缸间隙随之增加、活塞窜气量相应增大、曲轴箱内气压增大、发动机温度升高、发动机内机油温度升高及机油气化程度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发动机废气嘴喷机油现象,使发动机各部件因缺乏机油出现异常,甚至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改进后的曲轴箱废气循环结构,有利于防止机油从废气嘴中喷出,从而大大降低了机油的异常消耗,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被加压后,其温度即可升高而不汽化的原理,将水增压作为传热介质加热沥青的新工艺是当前的发展方向.文中分析了中压水加热沥青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工艺设计及主要设备,指出中压水加热沥青比蒸气加温可节约能源25%以上,此导热油方案可节省投资和使用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5.
在摩托车前减震器中,利用空气可压缩性的弹簧作用并与油液直接接触,简化了减震器的结构,降低了成本,但是空气却不可避免进入到油液中,在内腔达到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必须考虑空气弹力的计算及混入到油液中的空气量。  相似文献   

16.
陈亚南  陈良武  赵磊  马琳 《隧道建设》2020,40(Z1):419-422
为解决盾构主驱动密封系统在掘进过程中失效,造成主驱动、主轴承或齿轮损坏的问题,以某系列土压平衡盾构主驱动密封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基础,首先,采用适用于现场施工条件的主驱动密封气压检测技术,即分别向内、外密封各腔体内通入100 kPa压缩空气,保压30 min后,压降值在允许范围内为合格,超出为不合格,进而判定主驱动密封是否失效。然后,结合现场经验和理论分析,从设计、装配、操作、磨损4个方面对密封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装配不合格、操作不当和正常磨损等问题均是目前最常见的密封失效原因。最后,针对密封失效原因,分别从设计、安装、操作、日常维保等各个环节进行预防把控,以保证主驱动密封系统达到设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首先提出基于车载网络的客车仪表信息系统的结构,然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设计了以HCS12系列MCU为核心的客车仪表信息系统,使其能完成对报警开关、水温、油压、车速和转速等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发送;通过工程运用,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液压仿真软件LMS.AMESim,建立泵送液压回路仿真模型;全面了解泵送过程中的泵送压力、油液流量、换向冲击力等关键参数,得到相关的仿真结果,并与试验数据作对比。实践证明,该研究方法对于泵送液压回路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少龙  张乐文  许振浩  林鹏  何树江 《隧道建设》2016,36(12):1478-1486
地下水封石油储库水幕系统的布置方式及参数选取对储库的储油效果影响很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地下水封石油储库的三维模型,分析裂隙对渗流场的影响,研究平行裂隙条件下不同间距和压力的水幕孔对水幕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裂隙存在时,水幕系统对储油洞室的影响更为明显,裂隙有利于围岩内渗流压力传递;适当缩小水幕孔间距、加大水幕孔压力,有利于形成“群孔效应”,在洞室周围形较高的稳定压力,且水幕孔压力变化引起的洞室周围压力变化较水幕孔间距明显,可优先选用加大水幕孔压力的方法来提高水幕系统的水封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通过声音提醒和控制车门自动开关来达到车门对乘客防夹的目的,以单片机AT89C52为控制模块、语音芯片ISD1700及蜂鸣器、指示灯作为语音提醒和报警装置、红外线传感器为检测装置、以继电器、电磁阀作为控制车门开关装置来设计公交车车门防夹系统。该系统可以使公交车车门处,在有人或物的情况下既能实现语音报警提醒驾驶员和乘客,又能及时自动地打开车门,防止夹到乘客或者物体,确保乘客出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