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影响预应力桥梁质量的一个关键点是张拉力值的精度。而张拉力值一般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定,然后在智能张拉仪上显示。考虑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影响普遍存在漂移现象,为考察在智能张拉仪使用过程中,油温的变化带来的压力传感器的影响,该文模拟了温度变化对张拉力值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温对压力传感器存在零点漂移值影响,超过一定温度,油温越高,零点漂移值越大。该文采用的压力传感器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了温度补偿,试验中温度在17~50℃之间时张拉力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张传红 《隧道建设》2012,32(4):467-473
锦屏水电工程预应力锚杆检验当中,实际张拉伸长值始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深入了解预应力锚杆实际伸长值变化规律,在加工车间和施工现场分别进行了自由段完全自由张拉试验和现场施工工艺张拉试验,前者锚杆体自由段处于最理想受拉状态,后者与实际施工工艺一致,试验过程中发现不同条件下锚杆伸长值变化规律复杂,并受施工工艺、锚杆材质、温度、张拉力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试验证明:2类样品锚杆实际张拉伸长值均不能达到理论伸长值要求,但锁定拉力基本不受影响。因此,预应力锚杆张拉工序质量验收以控制张拉力为主,伸长值作参考能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接受某公司发动机缸体自动线夹具改造工作。分析了原钻削缸体挺柱孔夹具结构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原夹具为刚性夹紧结构,夹紧时定位不可靠,气检时常报警,影响了正常加工生产。将其修改设计为浮动夹紧机构,投入生产后完全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断口分析、金相试验、摩擦系数测试分析了某车型在道路试验中悬置支架和变速箱壳体螺纹孔断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悬置支架与变速箱连接紧固件防松能力较差,轴向夹紧力不足以抵抗外部载荷,路试过程螺栓逐渐松脱导致最终零部件发生疲劳断裂。因此,对装配工艺重新设计,依据路谱采集的载荷对紧固件和被连接件进行选型和优化,通过夹紧力的校核重新计算装配扭矩,利用超声波飞行时间标定螺栓实际产生的轴向夹紧力,设计方案经道路循环试验验证,夹紧力保持稳定,紧固件未发生滑移松动,零部件连接可靠性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复张法检测有效预应力技术是对预应力构件体外的钢绞线进行二次张拉,得到张拉力-拉伸量曲线,并利用拐点准则确定曲线第二次线性变化的起点为有效预应力点,对应张拉力值为有效预应力值。本文利用室内精度测试和现场试验手段来研究基于复张法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在预制梁构件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确定复张法检测技术具有精度高、检测结果可靠、适用性好、现场实施便捷等优点,能够满足现行有效预应力检测相关规范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以轻型载货汽车为设计平台,从少片弹簧的理论计算、动力学模拟、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等方面,阐述了其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从试验结果分析来看,理论计算刚度与台架试验刚度误差值仅为3.6%,符合工程需要;钢板弹簧应力分布趋势与理论计算曲线相同;U型螺栓夹紧处试验平均应力为415 MPa,而理论计算值为410MPa,二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管道的管道环境复杂特点,进行了其长孔道摩阻试验研究,利用标准测力仪结合智能张拉设备,考察了长孔道摩阻试验中张拉力值传递规律,合理的长孔道张拉控制力、初应力和持荷时间的确定,同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μ、k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长孔道摩阻试验中张拉力传递到被动端的速度明显慢于短孔道,具有延时性,管道越长、弯曲累计弧度越大,延时越长;对于孔道长度大于90m管道应该增加控制应力的持荷时间来保证有效预应力在孔道内的传递时间,建议由原来的5min增加到8min左右。张拉控制应力、初应力大小应该根据长孔道的摩阻系数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复杂管道预应力损失要求。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的μ、k与设计值较接近,表明了管道施工质量较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进口涡流探伤仪附带的夹紧定位装置,在测量时会造成柴油机活塞顶部外沿的磕碰伤以及顶面的划伤。通过观察以及利用试验手段验证,找出了引起碰伤和划伤的原因。通过对夹紧定位装置的设计改进,避免了在测量过程中,活塞顶部和顶面造成的损伤,保证了活塞检测的准确度。新设计的夹紧定位装置提高了通用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9.
自冲铆接工艺参数权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冲铆接工艺试验的特点,构建了铆接工艺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影响铆接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矩阵,计算出相应权重值和综合重要度。通过对铆接试件的初步静拉力试验和疲劳试验,验证了计算权重值的正确性,为自冲铆接工艺试验方案的比选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常用的夹紧力控制方法基础上,通过台架试验标定出了临界夹紧力,并考虑温度对夹紧力的影响而引入温度修正系数;利用模糊算法选定各种不同工况下的安全系数,从而确定金属带的目标夹紧力.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确定的目标夹紧力,可在保证金属带不打滑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目标夹紧力,提高了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GB13094-2007标准与ECE R36/05法规相比较,提出客车乘客门夹持力测试方案的设计,并结合实例介绍某客车夹持力测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飞思卡尔MC9S12XS128MAL单片机的电子驻车制动卡钳电控性能测试系统,具体阐述了电子驻车制动卡钳无液压夹紧释放功能、有液压夹紧释放功能、电机过载性和电机欠电性测试的实现方法.该测试系统采用完全不同于汽车行业现有团体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以更接近实车工况的方式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根据扁锚的自身特点,以大量的试验研究为基础,对有偏转角度夹片式扁锚静载锚固性能的影响因素从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试验检测方法是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中的速变器(Variator)是靠摩擦传递扭矩,所以关于速变器的滑移研究实质上是十分重要的。从CVT速变器滑移率定义入手,建立速变器状态空间数学模型,详细研究滑移率与牵引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速变器滑移控制策略,进一步采用MATLAB/Simulink/SimDriveline建立带有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整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在相同滑移率工况下,采用滑移控制比采用传统的夹紧力控制能够使用更小的安全系数,有效地降低了CVT液压控制系统的压力,提高了CVT自身效率,同时也提高了CVT传递扭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介绍车灯内部零件的常见装配方式;简述粘接、焊接、卡接以及螺纹连接4种装配方式的原理、分类、特点,及其在车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不增加硬件成本和过大的运算量的前提下,研究了基于模型的无级变速器夹紧力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根据测得的信号以及全局和部分元件诊断模型的输出结果来完成故障隔离与定位的诊断策略;针对系统的非线性特征,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反映其输入输出关系的非线性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反应速度,可以粗略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定位.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能量法分析了在交叉平面连接方式下零件尺寸偏差、夹具尺寸偏差及零件几何性质对装配尺寸偏差的影响,并提出了零件与夹具的偏差敏感度因子的概念。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偏差不仅是零件自身偏差和夹具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还与零件及夹具的敏感度有关;零件及夹具的敏感度因子由零件的材料、宽度及厚度共同决定,与零件的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Improper clamping of wiper arms can caus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wiper. An excessive clamping force can cause damage to the wiper arm head. On the other hand, an insufficient clamping force can cause self-loosening of the nut. Given the lack of direct research on the clamping force of the fastener in wiper assembly, this study verifies the existing clamping performance of the fastener in windshield wiper assembly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clamping performance are satisfied under the general snow load condition. However, under the critical load condition, maximum assembly preload and safety margin against slipping are in disagreement with the standard values. This problem is solved by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grade of the bol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a reducing tendency of the clamping force during the snow durability test. However, this reducing clamping force during the 60,000 test cycles is acceptable. In the case of nut reusing more than two times possibly cause a problem of its loosening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clamping force.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nut should not be reused more than two times.  相似文献   

19.
20.
为满足多车型的定位夹紧功能,将零件定位夹具设计成随行夹具,并按新设计的气路控制系统进行顺序动作,随行夹具上气路控制系统进为纯气路控制形式。根据零件定位工艺要求,结合夹具数模设计一种气路控制系统,并根据气缸动作顺序,得出气控系统原理图。纯气路控制系统有以下优点:1、纯气路控制相对安全可靠;2、控制原理简单易懂、层次分明,能保证定位夹具各机构的动作顺序正确,定位精度达到工艺要求。该气路控制系统的设计为汽车白车身随行夹具正常工作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