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具有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各专业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当前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尚未集成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通航安全问题分析功能,存在建设管理单一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新一代感知与分析技术,以数据融合驱动为主要推手,通过B/S+C/S双架构开发一套航电枢纽工程智能指挥平台。依托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通过对施工多阶段、全过程的施工生产与航运数据的高效集成及智能指挥平台的可视化智能分析,构建航电枢纽工程智能建设指挥体系,实现对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通航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跨平台高效、流畅交互查询和智能分析展示,有效提升了航电枢纽工程建造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图像多通道并行传输具有数据流以及数据量大的特点,传统的传输系统在图像多通道并行传输中常出现目标图像数据丢失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海上船舶目标图像多通道并行传输系统设计。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核心处理器、电源模块、传输模块和图像采集模块,其中核心处理器主要调整系统的运行频率,并采集船舶航信信号;电源模块是为海上船舶目标图像多通道并行传输系统提供各个直流电平;传输模块主要实现目标图像数据通信;图像采集模块主要采集海上船舶目标图像数据。系统软件部分主要对硬件采集到的信息滤波处理,对多目标图像分类识别,以此完成海上船舶目标图像多通道并行传输。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系统比此次设计系统出现目标图像数据丢失数量多,本文设计有效解决了目标图像数据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张浩  代礼红  吕刚  徐红 《水运工程》2023,(10):158-163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所在河段不断航,且来往船舶多,临时航道通航环境复杂的情况,设计开发了施工期智能航道系统,该系统以电子航道图为显示基础,实现航道水位、流速流量和水深的实时监测、航标遥控遥测、船舶动态管理等功能,并提供共享与服务接口,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对河道表面流速场的非接触、无人值守的实时测量,以及对航标、船舶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龙溪口枢纽工程施工期工程河段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
当前岷江鱼类资源保护迫在眉睫,传统渔政规则政策虽然提升了企业被动性渔业治理,但难以调动企业主动性渔业保护,而“十年禁渔”为推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了契机。研究基于龙溪口梯级航电枢纽数据,以山区河流航电枢纽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鱼类繁衍生息”作为核心部分,采用混合方法探究大力开发水电背景下的鱼类资源保护行为。研究发现:保障鱼类繁衍生息的实践可显著提升工程的绿色生态水平。作用机制显示龙溪口梯级航电枢纽通过减轻措施和生态工程,有效提升了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健康水平。研究细化了龙溪口梯级航电枢纽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为企业的绿色生态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防护区运行安全管理以人工为主、信息利用低、动态评估预警缺失等问题,结合龙溪口航电枢纽防护区运行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和需求,以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强化信息互联共享、提升智能管控水平为目标,构建集数据在线辨识、涝情监控预测、安全实时诊断、风险动态评估、预警响应决策于一体的多层次系统结构,提出涝情实时监控、涝情风险评估、防洪堤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估等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路径和技术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全面提升龙溪口航电枢纽防护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龙溪口航电防护堤工程是保护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龙溪口枢纽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工程,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传统航电工程防护堤碾压过程采用试坑试验法检测压实度来进行质量检查与控制,难以实现全过程的实时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采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龙溪口防护堤工程碾压过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碾压轨迹、速度、遍数以及激振力状态的实时监控,基于灰狼优化的核极限学习机算法,提出压实质量评估模型,实现压实质量的实时分析。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比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新型压实质量评估模型精度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R)、极限学习机(ELM)模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摄像机标定算法及立体视觉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后,自行设计开发出基于德州仪器公司的TMS320DM642芯片的实时处理硬件系统,在此平台上实现了一种高速公路上的前方车辆检测识别和安全车距测量方案。该系统具有双通道图像采集、实时视频图像处理及视频输出功能,可以实现单帧图像的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8.
张磊  蔡正东  袁翠祥 《水运工程》2023,(10):146-150
为保证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质量,做好岩体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钻孔声波、钻孔全景图像及钻孔变形模量测试等物探检测手段在建基面开挖过程中对基础岩体进行物探测试,揭示了坝基岩体波速分布、裂隙发育及变形模量等信息,为确定最终建基面高程提供了数据依据,对节约工程投资和工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不允许断航,枢纽布置紧凑,洪水流量大,度汛任务重,施工导流采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共分为3期工程。结合现场情况,二期一汛同时施工发电厂房和船闸,导流及度汛优化设计对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二期一汛新增船闸土石围堰并优化后续施工导流程序,通过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试验验证,优化设计是可行的。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度汛工作,制定综合性度汛措施,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度汛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导航台站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导航台站分散的周边环境、设施设备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高清视频监控。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提供图像实时播放、图像存储、图像记录、回放检索功能,通过终端显示设备,可以为人员和设备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RS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家驹  杨成忠 《中国水运》2007,7(2):137-139
探讨了使用GPRS网络实现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提出使用专用视频压缩芯片实现MPEG-4视频压缩的系统设计方案。同时使用基于ARM7的嵌入式系统结构实现了视频监控终端的软硬件设计。终端通过高性能GPRS模块接入网络。针对视频数据通信的特点,定制了高效的用户协议,实现了监控终端和监控中心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新颖的应用于网络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网络视频流传输系统,该系统基于C/S模型并采用MPEG4视频编码器对图像进行编解码,实现了机器人现场视频的实时采集、编码、传输和播放。此外,对网络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视频、音频和力信息的传输同步问题展开了研究。实验证明所研制的系统不仅能保证机器人现场图像传输的实时性,而且能较好地实现多信息的同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雷达系统的应用需求,以雷达视频记录终端为研究对象,对雷达视频记录仪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的设计,采用以太网传输,实现雷达图像处理系统的高度集成化、设备的小型化,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传输和存储质量,延长记录时间并提高数据保存的可靠性,从而达到提高舰载雷达视频处理系统性能的目的。该设计对于研究雷达视频处理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可缩放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远洋客船电子地图显示模块功能需求,对电子地图进行功能设计,实现远洋客船电子地图显示模块的构建。以某远洋客船为例,验证基于SVG格式的电子地图显示模块符合远洋客船网络化构建的需求,可为后续远洋客船实现乘员动态导航和构建个性化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船舶与公司岸基在地域上的分离,目前公司岸基尚不能对远洋船舶的安全营运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将船-岸安全监控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船-岸随时交互数据,协作管理业务,确保远洋船舶运输的安全高效。形成一个开放的集船舶监控、管理、决策于一体的远洋船舶在线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和提高远洋船舶的安全管理水平。以中远集团所辖船舶为实施对象开发成功了远洋船舶在线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6.
宋文杰  孙佳  成文  籍艳 《船海工程》2011,40(3):105-108
为减小硬件平台的体积,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在激光陀螺导航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时,对硬件平台的核心部分采用内嵌处理器硬核的FPGA进行导航数据的实时解算,并在FPGA的内部逻辑中集成IP核来实现数据采集、接口通信和显示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集装箱码头数字信息整合及可视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融合港区实时视频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场景全景拼接的自动化码头数字舱构建方法.该方法将港区监控视频进行实时提取及处理,运用关键帧抽取、图像预处理、图像变换、图像匹配以及图像融合等技术,完成视频数据的实时全景拼接,最后将全景数据与数字舱硬件设备进行对接,实现码头生...  相似文献   

18.
结合华润电力海丰电厂煤码头项目的建设,开展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防波堤、码头及护岸设计波要素, 码头面上水高度和港内波高分布进行了测定。根据工程不同平面布置方案中的试验结果,确定最优化的工程总平面布置方 案,为港口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简要讨论了工程中航道及港池开挖及防波堤建设对波浪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