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汽车维修》2005,(11):3-3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日前指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有各类生产企业5800多家,总资产超过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近220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3500多万。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1万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的不到1%上升到接近2%。  相似文献   

2.
《商用汽车》2007,(10):29-31
汽车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我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健康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跨越了300万辆、400万辆、500万辆和700万辆的规模,2006年达到728万辆,2007年预计达到850万辆。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汽车产业发展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创造产销量新纪录的同时,中国各省市的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的省市就已多达8个。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的区域发展并不平衡,东中部与西部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走向高速发展,直至2009年,我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各省市对于汽车工业的不断探索。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在各地区之间也并不平衡,特别是东中部与西部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将结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专家的报告,就汽车产量、汽车保有量、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的第一年.在一片"狼来了"的恐慌声中,中国汽车业却爆出一连串的"冷门":全年产量达到31 5万辆,世界排名有望从第八跃至第五;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行业…….预计2003年全国汽车需求量为380万辆左右,汽车产业仍将稳步前进.面对汽车工业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我们已轻松地应对了入世的冲击?中国汽车业的实际竞争力如何?今后应如何发展?如何在入世的5年保护期内快速提高自身竞争力等?针对以上问题,许多关心中国汽车工业的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了整理,以供读者一起参与讨论,同时欢迎各位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支撑条件。综观全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有着一个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实际上,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左右着汽车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9.4万辆、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53.3%。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50%以上。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了成长期。中国已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市场50%以上。全国共建成公  相似文献   

7.
行业资讯     
8月3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草案曝光,政府将纯电动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在未来10年分两个阶段,计划投入1000亿元。届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代表的节能车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8.
1中国轿车自主品牌问题的提出轿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是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我国汽车工业经过52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中国汽车产量已达到570.77万辆,轿车产量已达到393.07万辆。轿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的排头兵,表1列出近10年中国汽车及轿车产销量情况。由表1可  相似文献   

9.
韩林 《城市车辆》2006,(4):23-24
我国国民经济1978~2005年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GDP增长率在3.8%~15.2%之间波动。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0美元,2005年达到1400美元,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GDP的增长助推了汽车产业的增速,自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以来的10多年间,汽车产量年均增长达15%,一直高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速,成为其他行业的领头雁。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属于高速发展阶段。继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达到500万辆后,2005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实现570万辆和575万辆。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正在乘势而上。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的再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着手推行汽车再制造工程。汽车报废与回收产业运行组织和技术已经达到相当先进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汽车报废与回收是实现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境环节,这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后WTO时代的中国汽车产业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于1953年,经过自力更生和开放发展,从2001年进入了后WTO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到2004年产量超过500万辆,世界上的排名已跃升到第3,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汽车制造大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大国,能否成为汽车产业强国的关键在四个方面:一是产品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二是零部件工业的基础;三是相关企业的支撑; 四是销售服务系统。其中,汽车零部件工业将在新一轮的汽车市场竞争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200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42万辆,汽车产量已达5070527辆,我国汽车产量已排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轿车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轿车产量达222.6329万辆,已占汽车总产量43.91%,为汽车橡胶制品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按国外数据.每生产100万辆汽车,大约需要5亿美元的各种橡胶配套件。我国从2001年开始与汽车相关的非轮胎橡胶制品进口额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连续3年每年进口额净增1亿多美元,2003年已增到82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新春贺词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最跌宕起伏、最令人激动和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遭遇世界金融危机、世界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逆市而上,一年增产500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凸显了中国对拉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了汽车大国的地位,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实现汽车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20年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推进,大量外国资本不断进入我国汽车产业.外国资本的进入无疑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汽车工业达到了借"鸡"生"蛋"壮体强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中国汽车工业有五十年发展历史的话,那么真正的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多年,从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连续上了几个台阶,从1992年100万辆到2000年的200万辆,到2002年的300万辆到2004年的400万辆,但我认为不要被这些快速增长的数字迷惑,而失去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7.
据权威机构预测,目前中国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489万辆,到2010年将增加2倍,达到1466万辆;到2020年这一数字再增加4倍,达到7200万辆。届时中国各种汽车的总保有量将达到1.15亿辆,是美国今天汽车总保有量的一半。而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家用轿车的市场需求量,分别是501万辆、913万辆和1584万辆。其后,中国将全面进入汽车社会。几乎不经意问,我们已经站在“汽车社会”的门槛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在拥有汽车的家庭达到10%~20%时开始进入汽车社会。而中国目前只有北京、深圳、广州、东莞4个城市才达到或接近这个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重型汽车》2011,(3):8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报道,印度公共企业和重工业部长普拉富尔·帕特尔(PRAFUL PATEL)日前表示,印度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总投资金额预计将达到2.5万亿印度卢比(约折合561.7亿美元)。帕特尔向印度媒体透露:"未来十年里,印度汽车产业将会获得数额巨大的投资,这将在2020年以前为印度创造2000万个工作岗位,我们希望能看到印度汽车工业维持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最早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最初的想法只是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两年后,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题为《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德国政府给未来设置了一个愿景,就是通过"工业4.0"来实现智能的、网络链接的国家,进而解构与重构整个世界。对汽车工业而言,其革命性、颠覆性变化可能会体现在3个层面:一是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解构;二是汽车产业的边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用汽车产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汽车总产量的40%左右,接近5000个产品品种,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范围涉及交通、城建、环卫、市政、石油、化工、卫生医疗、银行、军工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