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P2P网络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P2P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寻找一种可靠的机制来检测与消除各种威胁、攻击和恶意节点的影响便至关重要.论述了将经典的拜占庭将军问题应用到P2P网络安全中的可行性,提出了在实际的P2P网络中应用拜占庭容错的方法, 并在局域网中模拟实现,通过对比证实了方法的有效和可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DHT类型的P2P协议在网络演进的过程中会产生超级节点,进而导致度分布严重失衡,网络传输的平均时延增大的问题,该文在Chord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递归结构的P2P协议:R—Chord,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说明,该协议能够有效抑制超级节点的产生,使节点的度分布趋于均匀,使网络的负载在节点间的分布更均衡.  相似文献   

3.
一种异构网络中的高效路由P2P覆盖网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覆盖网中存在着拓扑不匹配、负载不均衡等问题,会对资源查询效果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提出在节点度数为幂率分布的异构网络中实现高效路由的三层覆盖网设计思想,设计相关的节点分类、成簇和地址分配方法。针对查询路径长度、负载均衡程度、查询成功率等多个性能指标展开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相比以往的层次化覆盖网,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P2P网络在搜索资源时往往无法快速准确的定位目标,提出一种节点兴趣分组以及分层结构的P2P网络结构.网络拓扑在分布时将兴趣相似度高的节点放到一个兴趣组中,节点在搜索资源时就会更准确的定位在离自己距离近的同时也是兴趣最相似的节点上,减少了查询消息的路由转发.同时应用分层的管理,对整个网络中的节点功能细化,使得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得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兴趣分组和结构分层的网络访问延时得到有效控制,搜索成功率也得到提高.该算法在缩短路由跳数的同时还提高了搜索的精准率.  相似文献   

5.
目前提出的P2P网络节点的博弈模型大多没有考虑节点的类型,没有考虑重复博弈所产生的和一次博弈不同的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节点的推荐信任值来对节点进行分类,并分析节点类型的行为特征和重复博弈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博弈的P2P网络节点行为策略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重复博弈的贴现率来分析博弈双方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获得最大收益以及节点行为策略调整的约束性条件.使用博弈论仿真工具Gambit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增强TNPOSS网络的QoS性能,通过引入分形令牌桶(FLB)和加权公平队列调度(WFQ),提出了QoS增强的TNOPSS(QTNPOSS)网络模型.在QTNPOSS中,网络多媒体流的数据包在到达网络节点时进行整形,而后通过WFQ输出.利用网络微积分工具,分析了QTNPOSS网络的最大端到端延时表达式.大量数值实验表明,多媒体流的长相关特性和WFQ的权重对QT-NPOSS网络的延时都有影响,其中WFQ权重对QTNPOSS网络端到端延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P2P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2P技术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国内某一广泛应用的P2P系统为对象,设计并实现了对P2P用户有效监控,对有害信息传播进行封堵过滤,对危害行为进行布控定位,保障了P2P系统健康运行。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实际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P2P网络具有高度动态性,但节点的频繁移动影响整个网络的可达性,降低了网络的服务质量.为了维护节点的可达性需要减少节点移动时的切换时延,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超级节点的分层预切换方法HPH.该方法在基于超级节点分层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的思想,对节点的域间移动采用预切换机制,解决网络中因节点频繁移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较之传统KaZaA切换方法,HPH方法的切换时延降低了20.5%,丢包率降低了10.2%.  相似文献   

9.
目前针对中国城市公交复杂网络的实证研究仍然仅限于数个大城市,而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公交网络在拓扑结构上是否存在不依赖于人口、社会、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共性特征,以及城市公交系统演化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实证研究了330个中国城市P空间下公交复杂网络结构特征,发现度分布普遍呈指数分布,表示公交网络演化机制为随机连接而非择优连接;普遍具有较大的簇系数和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呈现典型的小世界特征;网络同配性在N=1 000处发生相变,N>1 000的网络普遍正相关,反之负相关.C与K呈幂律下降关系,表明各城市公交网络具有等级模块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城市公交系统演化规律、交通网络建模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P2P网络中资源查找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的P2P网络模型。该模型借鉴了可信计算中的直接匿名认证机制、DHT、超级节点的思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可扩展查找算法,解决P2P网络查询延迟、冗余信息、可扩展性等关键问题。模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网络带宽消耗并能显著提升P2P网络的查找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中P2P流量的识别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P2P网络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P2P对校园网网络流量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在校园网中识别和控制P2P,为校园网解决P2P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P2P系统发现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的互联网发展中,对等(P2P)网络以其开放的非中心化特点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这种开放式网络固有的强动态性,经常需要进行信息交互的对策点很难实现彼此定位,如何解决对等点间发现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一个结合多播和超级对等点(SP)概念的适用性较广的发现模型,并讨论了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In peer-to-peer (P2P) reputation systems,each peer's trustworthiness is evaluated based on its pseudonym's rating values given by other peers. Since it is assumed that each peer has a long lived pseudonym,all the transactions conducted by the same peer may be linked by its pseudonym. Therefore,one of the fundamental challenges in P2P reputation systems is to protect peers' identity privacy. In this paper,we present two independent anonymity protocols to achieve all the peers' anonymity by changing pseudonym...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raffic load and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shared resources in unstructured P2P networks, a caching scheme combining alternative index and adaptive replication (AIAR) is presented. AIAR uses random walk mechanism to disperse the caching inform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network based on its power-law 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ally adjusts replicas according to the visit frequency on resources and the degree information of peers. Subsequ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IAR schem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earch performance of success rate and respond speed. In addition, 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caching scheme, AIAR can perform much better in success rate, especially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敦煌写本P.2481的性质曾引起人们关注,但没有统一的看法。文章将它与同时代的判文一起比较,发现它们在结构、风格、称谓等方面都很相似,于是推断它是判文中的拟判,不属于狭义的书仪,可归属于广义的书仪中。  相似文献   

16.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P16和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 6、P5 3基因产物在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性葡萄胎 (恶葡 )、绒毛膜上皮癌 (绒癌 )中的表达与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的肿瘤抑制基因P1 6、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绒毛组织、葡萄胎、恶葡、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1 0 /1 0 )、75 % (3 0 /40 )、41 .7% (5 /1 2 )、2 2 .2 % (2 /9)呈递减趋势。正常绒毛组织与葡萄胎之间以及葡萄胎、恶葡、绒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绒毛组织P5 3蛋白不表达 ,葡萄胎表达呈弱阳性 3 0 % (1 2 /40 ) ,恶葡为83 .3 % (1 0 /2 0 ) ,绒癌为 88.9% (8/9) ,显著高于正常绒毛组织和葡萄胎 (P <0 .0 5 )。正常绒毛、葡萄胎、恶葡和绒癌中P1 6和P5 3蛋白表达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恶葡及绒癌组织中P1 6蛋白低表达和P5 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与滋养叶细胞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P21~(waf1/cip1)和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和P5 3基因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5例慢性子宫颈炎和 47例子宫颈癌P2 1waf1/cip1和P5 3的表达情况。结果 P5 3蛋白在慢性子宫颈炎中阳性表达率为 0 ,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38 3%,其P5 3蛋白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2 1waf1/cip1在慢性子宫颈炎中阳性表达率为 86 7%,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5 7 5 %,其阳性表达率降低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结论 在子宫颈癌中P2 1waf1/cip1可通过P5 3依赖及非P5 3依赖两种途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