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的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仍面临着"整而不合""捆绑式整合""管理碎片化"等现实问题。分析研究其他国家在推动区域港口协调发展方面所开展的合作活动及具体的发展举措,并总结形成相关有益的发展经验,无疑是必要且具有积极意义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现阶段,我国港口发展面临着区域港口竞争激烈、港口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科学配置港口资源,引导区域港口集约发展已成为我国港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2014年交通运输部出  相似文献   

2.
刘戈  陈燕 《集装箱化》2012,23(12):1-4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港口群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辽宁港口群也不例外,但该区域港口面临腹地经济规模小、货源不足、货物分流、航线竞争激烈等问题,十分不利于未来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协调整合辽宁港口群,减少区域内港口的内部竞争,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辽宁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发展。本文分析辽宁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并对未来5~10年该区域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辽宁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港口合作竞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袁芳 《中国水运》2007,7(11):227-228
我国港口发展迅速,现已初步形成协调发展的三大港口群,但是港口群内的港口和港口群之间的竞争激烈,导致港口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借鉴外国港口合作经验,在分析我国港口竞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港口整合方案,以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地位日益突出,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中,长三角港口又面临着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本文以长三角港口的协调发展为主线,论述了长三角区域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长三角港口的发展现状和定位问题,提出了促进长三角港口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港口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港口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基础平台。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港口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已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交通部提出了沿海港口要加快资源整合,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发挥港口群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初现以及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地方港口加快了其港口资源整合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内壮大了港口自身的实力,实现了港口的一体化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颁布为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如何实现港口群的整体协调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港口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推进我国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阐述组合港和港口资源资产的内涵,归纳国外组合港在体制保障、产权保障、驱动力、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分析我国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从明晰港口资源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港口组合不能简单地用港口企业组合来替代、加快港口管理机构的建设和职能改革、加快《港口法》的修订完善,以及组合港发展模式等5方面提出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整合港口资源的国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齐娜  王伟 《水运管理》2005,27(1):24-27
我国沿海港口群已经初步形成协调发展、层次分明、重心突出的格局,但港口发展与它们承担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港口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开发。提出借鉴国外港口资源整合经验,以期提高我国沿海港口群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港口资源整合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提速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其区域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了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原油、矿石等大宗物资的运输任务。交通部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和港口发展十分关注。5月26日至28日“长三角港口工作座谈会及研讨会”在连云港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港口科学、规范、健康、协调发展。本刊现摘部分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明确了构建以港口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推动现代港口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港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面临集疏运系统建设、港城协调发展、港口资源合理配置等3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给出了在管理体制、规划制度、行业标准、港城发展、现代物流、经营机制等6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走港口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深入分析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精神基础上,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改变港口发展模式,转变港口发展观念;(2)充分做到港口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3)以港口为出发点,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协调发展;(4)以港口为突破口,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5)鼓励港口资源的跨区域整合;(6)做好港口安全预警和预案工作;(7)港口发展方式由“大”到“强”转变;(8)探讨港口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杏 《中国港口》2013,(1):13-15
<正>1997年,为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国务院下达文件正式批复上海组合港的组建方案,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港口资源整合之旅。此后,随着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2002年以来港口管理体制的下放改革,我国港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大大推动了港口资源整合的步伐。港口资源整合作为推动资源有序开发、促进港口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的重要特征;尤其是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港口资源整合更是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沿海港口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3.
港口城市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载体,而港口已日益成为港口城市的核心资源优势,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对港口城市而言,如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实现港城互动协调发展,对港口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以宁波北仑港为例分析了港口和城市通过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港区一体化发展以及改善港口通过环境等方式促进港城协调发展,以实现"港兴城兴,港荣城荣"。  相似文献   

14.
港口和城市的发展及内在联系港口作为区域物流子系统的进出口岸,其发展取决于区域经济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引致的运输需求,是区域培育了港口。港口一旦形成,便又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港口和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特点,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存在着阶段性互动特征,把握港城间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作为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功能和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 的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港口城市经济和港口有效性的横向评价模型及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纵向评价模型。横向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属于港口和城市经济双有效城市;威海属于城市经济有效,港口无效型城市;烟台和日照则属于双无效城市;各港口发展程度各异,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港口与区域经济未能实现系统双向有效协调。在此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分析促成我国港口资源整合的主要因素,从港口对岸线利用的影响、港口博弈产生的货源分配影响等多角度阐述必要性。从多港组合和区域协调两个类型总结国外港口资源整合的实践模式,研究主要特征和经验启示,提出方向和建议,为推动港口协调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内河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出发,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得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扩散域内5个主要内河港口经济腹地的增长极,提出内河港口发展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出发,确定内河港口自身发展的优先领域,使内河港口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盛永校 《中国港口》2022,(10):36-38
实践中,省级区域港口一体化实现的形式路径各有不同。本文在试图梳理我国典型省级主要港口一体化整合的基础上,对港口一体化后续改革发展进行一些思考近几年来,我国省级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成果十分显著。区域港口一体化一般是省级区域内两个以上的港口资源的重组和整合,是不同港口间的自然资源、行政资源、股权资源、经营利益再配置、再优化、再重组的过程,往往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大阪湾港口群中神户港与大阪港为避免两港间的过度竞争、提升两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效率、增强对船方的谈判实力、扭转日本本国货源外流的不利形势以及促进港城间的互动发展,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推进两港间的协调发展,对我国促进港口群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8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文"关于学习借鉴浙江经验推进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浙江省成为我国率先实行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省份,走在了全国最前列。港口发展定位科学化、港口资源利用集约化、港口运营高效化、市场竞争有序化、港口服务现代化,浙江省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的这五条经验,被交通运输部力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