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维威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11):71-75,80
结合压路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工艺原理,以实际工程为例,在铁路路基填筑施工中采用压路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对路基的压实质量进行过程控制.通过对应用效果的总结和分析后认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可以取得连续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LXS-15标工程特点,在路基填筑施工中,通过采用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对路基压实质量进行过程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兰张铁路工程为例,提出异常值的剔除方法,并修正压路机行驶速度与振动方式对连续检测数据(CMV)的影响。在分析现场异常数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绝对中位差法、孤立森林法、局部异常因子识别法对异常值进行分析,并结合动态变形模量(Evd)对筛选后的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CMV检测原理及压路机工作参数可作为识别处理缺失值和伪异常值的依据,绝对中位差法、孤立森林法对突变数值的处理效果最好。采用修正系数对CMV进行修正后,表明当压路机以1.2 m/s为行驶速度基准值时,可分别建立强振和弱振作用下的CMV值修正公式以实现提高检测可靠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兰新二线试验段,采用智能压实连续检测系统,在不同的压实条件下对A,B两组填料的压实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智能压实连续检测系统检测与传统压实质量检测(VAV,K30和K)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压实连续检测系统对填料类型、含水量、压实速度和压实功敏感性较好,和常规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并具有检测速度快、适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压实质量评价方法与指标是路基压实的重要内容。在对比中德两国路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两国在压实程度和压实稳定性评判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分析得出:在压实程度评价指标方面,相比德规采用的双变量指标,我国采用的单变量指标未能考虑不合格区域压实值;在压实稳定性方面,我国规范未考虑土体对水的敏感性。故我国连续压实质量评价体系与德国的体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相关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进行改进。最后,针对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在中国的逐步应用,国外关于连续压实方面的各种技术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瑞典压实计方法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及使用范围,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通过对其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便于使用者能够进行正确地应用,有效控制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9.
路基压实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增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0,17(3):41-41
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础条件。公路路基是一种线形结构物,具有路线长,与大自然接触面广的特点,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如地形、气候与水文地质等,同时影响路基稳定性的还有人为因素,如荷载作用、路基结构、施工方法、养护措施等。路基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克服上述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压实质量不过关会直接影响以后公路的正常使用。为使路基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路面的质量,必须对路基进行压实质量控制,使压实度达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 相似文献
10.
DCP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路基压实度,但经验表明,DCP贯入比率越小说明压实质量越好。以太澳高速岭南段为工程实例,通过分析DCP总锤击数与贯入深度、贯入比率与贯入深度的关系曲线,发现DCP可以定性地分析路基结构层的压实质量,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对高填方、填方和挖方等不同类型的路基进行了FWD和DCP试验,得到了反算CBR值与FWD(1 t)反算模量的关系曲线,及CBR值与FWD(1 t、3 t和5 t)反算模量的相关指数,通过分析发现,CBR值与FW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说明应用DCP可以快速地对在建和已经发生病害路基结构的压实质量乃至承载力进行检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