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 γ、IL 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 3 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Th1亚群CD+4CD45RA+,Th2亚群CD+4CD45RO+的表达 ,并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同期检测 1 5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结果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h1细胞CD+4CD45RA+明显下降 (P <0 .0 5 ) ,Th2细胞CD+4CD45RO+虽有下降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Th1 /Th2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中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以IFN γ水平下降最为明显 (P <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RSV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 ;Th2及其功能相对增强 ,Th1 /Th2的失衡是导致该病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 株免疫的 BALB/c 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o 融合,经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HAT)选择培养,获得5株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将2F4株3次克隆化,阳性率100%。连续传代3个月和液氮冻存3个月后仍能稳定分泌 RSV 单克隆抗体(McAb)。该抗体属 IgGl亚类.只与 RSV 抗原反应;能中和 RSV 的感染性;可被 RSV Long 株感染的 Hep-2细胞吸收.ELISA 测定,2F4株上清和腹水效价分别为10~(-2)和10~(-7)。4℃保存3个月其抗体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下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之一是呼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简称合胞病毒。合胞病毒感染对象是人及动物,分布广泛,为全球性,传染性强。可在人、猴细胞增殖,增殖后引起细胞界线不清,融合成多核巨细胞病变。胞浆内可出现嗜酸性包涵体,所致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单克  相似文献   

4.
一种病毒性哮喘模型制作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哮喘模型的方法及效果。方法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PBS)对照组、PBS/RSV组、RSV/RSV组、OVA/PBS组和OVA/RSV组5组。应用OVA多点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吸入结合RSV滴鼻激发复制急性病毒性哮喘模型。观察小鼠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动物体描箱法测定乙酰胆碱(Ach)激发条件下气道反应性(以肺阻力RL表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以45、135、405μg/mL Ach激发时,与其他各组比较,OVA/RSV组RL均显著升高(P均<0.01);②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与其他各组比较,OVA/RSV组的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升高(P均<0.01);③OVA/RSV组的肺组织病变程度重于其他各组(P均<0.01)。结论RSV诱导OVA致敏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病毒性哮喘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小鼠模型 ,了解病程规律及病理变化 ,为研制抗RSV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给小鼠感染不同负荷量RSV(10 3、10 4 、10 5、10 6 PFU) ,并于小鼠感染 10 6 PFURSV后不同时间 (1、2、3、4、5、6、7d)取右肺组织作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RSV滴度 ,左肺组织行HE染色、电镜检查及原位杂交检测RSV定位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量为 10 3PFU时肺组织无空斑形成 ,随着感染病毒量增大 ,肺组织病毒增多。鼠感染 10 6 PFU后 ,随着时间推移 ,肺内病毒量降低 ,感染第 6天的肺组织已无空斑形成。病理显示RSV感染第 3天肺组织炎症性变化最明显 ,感染第 7天肺部炎症细胞减少 ,但出现了部分肺泡壁断裂融合 ,肺泡腔扩大。原位杂交证实RSV主要侵袭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结论 经鼻内滴入RSV可建立小鼠感染模型 ,可用于抗RSV药物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例RSV肺炎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类及淋巴细胞反应的检测,其结果:CD_3全部低于正常,均值为37.7±6.8%,CD_412例低于正常,均值为28.5±9.2%,CD_810例低于正常,均值为19.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CD_4/CD_8为157±0.57,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LTT全部明显低于正常值,实验室结果表明:RSV能严重抑制细胞免疫,引起继发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7.
麻疹为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之急性传染病,由于其多发生于冬末春初空气干燥而寒冷之季节中罹病后患儿机体抵抗力鲜明减低,故常并发若干重笃之呼吸道合并症,除肺炎外,以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最严重,死亡率高,处理亦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使用流式细胞位(FCM)双色分析法,对1名支原体肺炎(MP)及1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性期及恢复期14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急性期两者均有CD4+CD45RO+细胞、CD8+细胞、CD8+CD45RO+细胞、CD56+细胞、CD57+细胞明显降低,CD19+细胞明显升高;恢复期MP上述淋巴细胞亚群均能迅速恢复,而RSV肺炎各项淋巴细胞亚群基本上没有好转,其中CD3+细胞、CD4+细胞、CD4+CD45RA+细胞、CD4+CD45SRO+细胞、CD8+CD45RO+细胞、CD57+细胞比急性期更低,CD19+细胞比急性期更加升高。提示:RSV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受抑制比MP更重,抑制时间持续长,推测这一特点可能正是导致RSV肺炎易反复咳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固相ELISA技术检测病毒IgM抗体及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共检测302例肺炎患儿,测得肺炎支原体和(或)病毒阳性者204例,感染总阳性率为67.55%(204/302),共测出病原阳性株328株,其中肺炎支原体(MP)120株(36.6%),柯萨奇病毒(CV)77株(23.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6株(17.1%),流感病毒39株(11.9%),腺病毒25株(7.6%),EB病毒(EBV)11株(3.4%)。单一感染为51.99%(157/302),混合感染为15.56%(47/302);西安地区一年四季各种病原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段间病原体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7个月~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结论MP、CV、RSV是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对ALRI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已成为研究和防治ALRI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及肺炎的流行病学因素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979年~1988年在我科住院ALRI患儿(不包括新生儿),共3923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总人数30.9%。其中喘支241例(1.94%);毛支70例(0.55%);肺炎3612例(28.45%)。男女之比∶喘支2.65∶1;毛支3.38∶1;肺炎1.55∶1,重症肺炎2.35∶1。死亡139例,占儿科同期死亡总数33.09%,男女比2.39∶1。病死率:喘支0.42%;毛支5.71%;肺炎3.71%。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1981年陕西地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病原学研究。从7例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粪便中,用直接电镜法检出了轮状病毒6例。根据检出病毒的形态特点和免疫电镜所见,首次确定轮状病毒在陕西地区的存在及其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正> 急性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也见于成年人。自1973年发现轮状病毒(Rotzvirus)以来,1975年至1976年印度发生过一次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大流行,世界其他各地也有散在流行。国内1978年用免疫电镜自婴幼儿腹泻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以后,全国各地陆续有报道,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越来越多的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1] ,我们选用美国辉瑞公司开发的由新型强效头孢菌素 ,由 β 内酰胺酶的不可逆性抑制剂舒巴坦 (Sulbactam ,SBT)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Cefop erazone ,CPZ)配伍组成的舒普深 (Sulperazon ,SPE)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3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38例住院病人中男 33例 ,女 5例 ,年龄6 1~ 94岁 ,平均 (72± 6 )岁 ,其中 70岁以上 2 6例。住院时间 2 0~ 44d。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0例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婴幼儿急死案例,其直接死因多为暴发性流脑。并对预防接种与婴幼儿急死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疾病潜伏期内进行疫苗接种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末 ,有人开始把逆向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或热、化学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外周组织 ,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外渗等炎症反应现象 ,称为神经源性炎症反应。随后 ,大量类似研究表明 ,在皮肤、关节、呼吸道、胆道、泌尿生殖器官、眼睛、牙髓、硬脑膜等组织都可引起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1 ]。以前认为这只是由于逆向刺激感觉神经引起的局部作用 ,没有中枢成分参与 ,即由局部轴突反射引起的。近年有研究表明由外周组织刺激引起的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参与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2 ,3]。通过这两种反射机制 ,外周刺激不仅可引起躯体同节段及不…  相似文献   

16.
<正> 小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健全,防卫机能未臻完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极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多见,但尚缺乏满意的治疗。造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多。随着临床免疫学的进展,反复呼吸道感染作为免疫缺陷病的特征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文献中曾有一些报导,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此我们测定了60例临床上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的小儿血清IgG和IgA值,并同时检测41例年龄分布相仿的正常儿者作对照。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7.
秦巴山区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其母亲KAP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秦巴山区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 ,测量婴幼儿的身长和体质量 ,用WHO/NCSH参考标准对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其母亲进行知识 态度 行为 (KAP)问卷调查。结果 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质量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 17%、2 5 .5 %、7.2 % ;母亲中普遍存在营养知识欠缺 ,喂养方式不当。结论 该地婴幼儿整体营养状况较差 ,以急性营养不良表现为主。应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提高母亲科学喂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 该文目的在于自另一角度观察动脉硬化的成因,由于动脉硬化病变具有特异的细胞学特征,故作者认为可能与恶性肿瘤一样,由病毒使细胞恶化所致。作者等将Cu—2病毒(MDV疱疹病毒科Marek病病毒)经呼吸道接种于生后二日雏鸡。为了探索与脂类的关系,在实验  相似文献   

19.
<正> 当许多人有同样或相似症状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出现于某一单位或地区时,这种疾病流行称为暴发。暴发疫情一般是由共同传染来源引起的。当然,有些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潜伏期短,传播又容易实现,也易在短时间内形成暴发趋势。有时,某一单位或地区疾病发生虽未呈明显暴发状态,但其发生数量远远超过以往水平,此种状态,一般称之为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秦巴山区婴幼儿维生素A、钙、铁营养状况以及体格生长和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区3县10乡425名0~3岁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膳食结构调查;对144名儿童进行了血清铁蛋白、骨钙素、生长激素和血红蛋白的测定,123名儿童进行了血清VitA的测定。结果婴幼儿血清铁蛋白、骨钙素、生长激素、VitA和血红蛋白异常率分别为32.3%、28.6%、36.8%、31.6%和25.6%;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19.8%、24.3%和7.6%。结论婴幼儿维生素A、钙及铁缺乏与家庭经济状况,乳母营养状况及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