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Ca0.7FeO3,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对纳米晶体的晶型、晶粒大小、形貌及组成进行表征.用乙炔黑为载体制备功能氧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800℃焙烧2 h得到完整的晶体,晶体粒子大小均匀,粒径为17.9 nm,为菱形晶系;同时该氧电极具有明显的电催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将聚丙烯腈(PAN)粉末配制为PAN/DMF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PAN纳米纤维.使用扫描电镜对纤维进行表征,研究了聚合物溶液浓度、静电压和喷射速率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减小高聚物溶液浓度、增大静电压、减小喷射速率,可适当减小纤维的直径.X射线衍射谱图分析表明,PAN溶液的浓度对纤维的结...  相似文献   

3.
李杰 《舰船防化》2009,(4):6-11
纳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是纳米材料研究中极为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静电纺丝法作为一种能够直接、连续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电纺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nhol,PVA)纳米纤维,考察了PVA溶液静电纺丝中PVA浓度,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等电纺参数对PVA纤维形成及其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A浓度对PVA纤维形成和形貌起决定作用,随PVA浓度的提高,块体转变为均匀纤维,纤维直径逐渐增加;当接收距离和溶液流速恒定时,随纺丝电压的提高,纤维平均直径有缓慢提高的趋势;接收距离几乎不影响PVA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通过实验确定了制备PVA纳米纤维最佳条件为:电纺溶液组成为10%PVA水溶液,纺丝电压:15kV,流速:0.5mL/h,接收距离:15cm。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PANI)纳米纤维同时具有PANI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纳米纤维特有的小尺寸效应,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PANI纳米纤维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和综合法等。综述了不同方法的制备原理、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化学法中的种子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并预言综合使用各种聚合法将成为制备PANI纳米纤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荧光纳米纤维,并研究不同因素对其形貌及其荧光性能的影响,以聚偏氟乙烯为聚合物母体材料,掺杂负载罗丹明B的MCM-41介孔粉料,通过静电纺丝工艺进行制备并研究其性能.由于MCM-41介孔的形貌特征,罗丹明B可在其中有效负载并均匀分散,从而抑制荧光粉的聚集趋势并促进荧光发光.通过调整纺丝液的浓度和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如纺丝液进料速度、电压等),细化研究了影响复合荧光纳米纤维形貌及其各项性能的因素,掌握了影响荧光纳米纤维荧光特性的规律,有利于其开发并进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稳定剂和模板,利用再沉淀法制备了偶氮苯类有机小分子2-(4-羟基苯基-偶氮)苯甲酸(HABA)的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扫描电镜(SEM)和圆二色谱(CD)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HABA纳米粒子为带状,在无手性诱导剂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子表...  相似文献   

7.
利用TiO_2纳米颗粒为晶种,在200℃的水溶液中制备了规则的TiO_2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了一维棒状纳米材料的晶相结构、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质.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进一步对TiO_2纳米棒阵列的晶相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可调控探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时间、水热温度、生长液配比等因素,能够有效调整TiO_2纳米棒的疏密程度、大小、规则度及物相组成.文中制备的各种单相或混相TiO_2纳米棒阵列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Co(NO3)2·6H2O等钴盐,NH3·H2O,H2O2和NaOH为原料,采用络合沉淀法在水溶液中直接制备出了纳米Co3O4,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等观测,讨论了不同反应物、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等制备条件对反应产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制备工艺能够制得纯度高,分散性能好,颗粒分布均匀,结晶度较高的球形纳米Co3O4.纳米Co3O4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Co(NH3)6](NO3)3与Co(NO3)2 的摩尔比为2.5~31,NaOH 与Co(NO3) 2的摩尔比为0.9~1.21,反应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柠檬酸钠稳定的银纳米粒子,通过向溶胶中加入手性小分子L-组氨酸(L-His),采用非原位法制备了L-His修饰的银纳米粒子.圆二色谱(CD)结果显示非原位制备的L-His修饰的银纳米粒子没有光学活性,但对样品进行离心处理后,CD光谱在400 nm左右出现一个正的科顿效应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溶胶中的粒子发生了轻微的聚集,导致粒子周围局域电磁场增强,引起手性分子和纳米粒子偶极相互作用增强,从而出现手性信号.通过控制银纳米粒子的聚集程度可以调控CD光谱响应,缩小聚集体内的银纳米粒子的间距可以使CD信号红移到长波方向.吸附在粒子表面的手性小分子通过与银纳米粒子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把手性传递到纳米粒子上,从而使银纳米粒子产生诱导手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基软黏土,研究利用再生轮胎聚合物纤维(RTPF)和玻璃纤维(GF)改良对软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制备不同纤维类型、纤维尺寸、纤维掺量的改良土试样,进行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直剪试验,分析最大干密度、UCS、黏聚力、内摩擦角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合理的改良配比方案.结果表明,RTPF和GF的掺入使改良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