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伴压疰者道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正在成为汽车产业链上利润最大的一块“蛋糕”。但是,汽车售后市场普遍存在着无序的竞争以及管理上的不规范等厂口了题,给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本身带来诸多法律风险,严重制约着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着实让汽配流通企业困惑。今年,本刊召开了两次汽配经销商头脑风暴,覆盖到汽配经销商、零部件供应商、终端快修连锁企业、售后数据提供商、展览服务商以及汽配电子商务的运营商等等,他们从不同侧面讨论当今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热点问题。我国汽配市场改革开放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这期间,从单一的门店式经营发展到汽配城的门店集约化经营,之后经销形式又从连锁  相似文献   

3.
司库伯这个听起来仍然有点新鲜感的售后市场流通企业,其在德国和欧洲却是一家业内声名显赫的跨国企业。司库伯中国公司正式营业一年多之后,在其主要面对社会独立维修企业的扁平化业务模式基础上,又出新招,成立了由德国技师任职的维修培训中心,并且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心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培训站的资格。  相似文献   

4.
<正>在当前的汽车行业,配件在售后市场的流通极为关键,各类创新型渠道模式令配件交易变得越来越高效。面对汽车售后产业链上的一系列企业——配件生产商、流通商、维修终端等,如何为之提供增值服务?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打通配件销售的各大环节?应当如何找到最合适的渠道及市场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中汽车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售后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国内外汽车售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实践,对我国汽车国际售后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给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卓雅 《商用汽车》2021,(9):72-74
受产业变革、技术迭代、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无论是整车行业,还是售后市场,近年来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课题。走好可持续发展的升级之路,持续探索和开发具备领先技术和创新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全球汽车售后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采埃孚售后事业部更是早已预见到这一趋势,在产品和服务支持领域做好了准备,为经销商及维修企业指引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在汽车经销店的售后部,让售后部快速运转的是有效的、优秀的流程。流程是连接各个节点的"线",是售后部的中枢神经。而对车间维修来说维修质量和维修进度缺一不可,就像人用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快走得稳。少了一条腿就出问题了。汽车维修企业也如此。光有质量,企业有可能不盈利;客户等待时间太长,满意度低。光有进度(速度)不保证质量,客户同样不满意,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企业可能还要投入  相似文献   

8.
<正>行业背景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正逐渐走向成熟,同时由于售后市场的规模日趋庞大。售后配件的销售额估计约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每年还将以400~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增长。有鉴于此,其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无论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配件渠道商和经销商,更或是整车企业的售后部门、独立维修企业和快修连锁等等,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历炼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富于创新的经营模式,给售后市场增添了强劲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李白 《汽车与配件》2010,(51):20-25
<正>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正逐渐走向成熟,同时由于售后市场的规模日趋庞大,售后配件的销售额估计约在2500亿元人民币以上,每年还将以400~5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增长。有鉴于此,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无论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配件渠道商和经销商,更或是整车企业的售后部门、独立维修企业和快修连锁等等,经过这么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化学品领域的领先者和全球500强企业,汉高为全球许多汽车生产企业提供了原厂零配件。其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解决方案也促成了汉高在全球汽车售后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在汽车售后产品市场中,汉高始终坚持一个标准:维修一次成功,而且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交通运输部施行新版"规定",其主旨是鼓励汽车维修配件自由流通,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标或标识的独立售后配件,鼓励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转售、提供原厂配件;破除维修配件渠道的垄断。交通运输部2015年7月的部务会议,通过了对2005年版《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相应修改,修改后的"规定"自8月8日起施行,并于8月26日在其官网公布了新版"规定"。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和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牵头制订的《关于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2013年底,我国机动车维修企业数量达到447,273家,其中汽车维修企业373,037家。在373,037家汽车维修企业中,一类企业13,788家,二类企业67,624家,三类企业291,625家,从业人员310多万人,年维修产值达400亿元以上。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汽车销售量以每年30%以上的惊人速度递增。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年产值将达到1~1.5万亿元。然而,在我国规模庞大的汽车服务市场中,快修连锁这一模式却未能迅速崛起,发展也没有像专家们期待的那  相似文献   

13.
正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售后市场,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维修终端,都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行业也会涌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汽车售后产业链上的多方,将面对哪些挑战,有哪些应对方法,本期专题将聚焦汽车售后市场"痛点"这一话题,聆听行业各方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每年在上海、北京轮流举办的国际汽车展被定位于整车+零部件OE市场。但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多,车龄的增加,汽车售后市场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届上海国际汽车展零部件展馆就有许多售后元素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售后元素不乏有专门为售后市场提供服务的零部件供应商,还有零部件贸易公司、配件流通企业,以及市场单位等等。车展上的售后元素充实了国际汽车展的内容,完善了整个汽车工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4亿辆,为汽车售后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全国现有汽车修理厂达40多万家,汽车改装与美容企业有近万户,汽车配件流通企业多达20万户。但相当数量汽车配件流通企业出现了“好不过三年,活不过五年”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汽车配件流通企业营销模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汽车维修企业的售后部门,从财务角度,我们需要关注2个业绩指标,一个是售后综合产值,通过这个指标看出售后经营规模;另一个是售后综合毛利润,通过它可以看出售后综合运营和管理能力。在目前汽车后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若要扩大汽车维修企业售后经营业绩规模,需要很长的发展时间及长期沉淀,并且它受市场影响较大,例如本月事故车产值占比急剧下降,会导致当月售后产值发生“滑铁卢”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7日,由《汽车与配件》杂志、全国商用车配件产销联合会、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共同主办的"2011汽车售后市场模式创新高峰论坛"暨"2011中国售后市场最受欢迎汽车零部件品牌"颁奖庆典仪式在Automechanika Shanghai 2011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首日成功举办。"2011汽车售后市场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国内售后市场的主流元素,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社会独立渠道商、经销商及汽车维修商出席,另外还有部分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整车企业售后部门等相关行业250余人汇聚一堂。本刊去年第51期已经刊出了此次会议的精华摘要(一);2012年1月16日第3期刊出了此次会议的精华摘要(二);本期将继续刊出演讲内容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特约维修站是汽车生产厂家特许授权承担某一品牌汽车售后服务任务的汽车维修保养企业。曾几何时,特约站凭借汽车生产厂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雄厚的技术支持在汽车维修行业中异军突起,迅速成为行业中的一股强势竞争力量,尤其在某一品牌上市的初期,特约站几乎垄断了该品牌的整个售后市场。但是,随着近几年由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而带动的汽车维修业的空前繁荣,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和技术培训等途径其竞争实力已今非昔比,同时连锁店、快修店、汽车百货超市等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配件》2012,(50):29
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售后市场产业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包括独立售后市场的份额在逐渐增多;零部件企业的售后渠道向扁平化方向发展;汽配渠道商将目标锁定在为终端客户的服务;维修企业开始在专业化和深度服务方面掘金;汽配电子商务的发展初见端倪;本土数据服务商崭露头角……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下,国内汽车销售市场颇有凉意,销量下滑。而隶属于4S店中的汽车维修企业依托前几年良好的汽车销量,似乎在保养维修方面的收益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发现客户流失率也在增加,导致维修企业的效益逐步下滑。在日益艰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管理好原有基盘客户、减少客户流失率、实现售后产值效益最大化,是摆在各汽车维修企业经营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一些企业的先进做法,提出了汽车维修企业在新形势下客户管理模式的改善建议,希望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