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小雨 《时代汽车》2009,(9):116-119
1980年7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第二汽车制造厂视察的时候,提到自己和汽车工业的渊源,他说20世纪20年代初曾经在法国雷诺汽车厂做过钳工。  相似文献   

2.
谈及我国微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日本铃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铃木汽车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国微型汽车工业的起步,得益于引进了铃木微型汽车的车型和技术。目前国内五大微型汽车巨头,有3家企业微型汽车的技术来源于铃木汽车公司。与国外汽车巨头刚刚进人中国汽车市场就在新闻媒体面前公布“豪言壮语”的发展战略不同,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收获颇丰的铃木汽车公司却一直低调行事。  相似文献   

3.
陈祥麟 《上海汽车》1998,(12):10-12
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基础,对20多年来上海汽车工业坚持对外开放,充分有效利用外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了回顾和分析。同时提出上海汽车工业应提高水平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汽车情报》2007,(3):30-34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吴贤明 《汽车情报》2007,(24):24-29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宝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6.
1.今天的汽车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人类进入21世纪,现代汽车工业已进入成熟期,世界汽车生产能力已大于需求总量的20%。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进一步争夺世界市场,不断增加开发投资力度,试图从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性、减低能耗、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扩大功能范围方面继续保持汽车工业的生存,从而推动汽车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其重要标志是汽车技术向机电一体化迈进,汽车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孟加拉等传统的黄麻生产国就开始研发将黄麻用于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并积极调整产业政策,促进黄麻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更加重视麻类天然纤维汽车内饰材料的开发和研究,目前各汽车工业大国已大量使用黄麻纤维复合材料,大大减少了汽车工业对不可持续原材料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杨絮 《世界汽车》2009,(1):92-96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不寻常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艰难的自主摸索、80—90年代的大范围合资和90年代-21世纪初的自主群飙3个阶段。面对纷繁的中国汽车企业,广大消费者可能一时无法弄清汽车企业之间的归属关系。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6,(6):20-23
20世纪的汽车工业,扩大了生活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货物运输.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汽车量产化,导致价格降低,在发达国家,汽车已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的必需品。很显然,汽车工业是各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工业之一,诸如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瑞典、法国等,皆有相当规模的汽车工业。韩国在欲挤进发达国家之初,即以发展汽车工业作为起步,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境,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动汽车再次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关注的焦点。电动汽车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绿色清洁”交通工具,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已纷纷投主巨资进行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更为突出。我国汽车工业应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抓住机遇,加快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步伐,以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以来,汽车制造能力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制造国力的体现,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一个单项制造业能够如汽车制造这样高度总结一个国家的冶金、电子、化工和机械制造工业,它所集合的工业制造能力,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战略能量储备。在上个世纪爆发的世界大战,可以看出汽车制造国的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说,汽车制造国挑起并主导了战争的发展,而汽车的战斗形式由坦克、装甲车来体现,在汽车生产线上,还源源地产出歼击机和轰炸机:在那个时代,可以设想不会有哪一个国家试图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千方百计去获得与推动。  相似文献   

12.
彭德豹 《汽车维修》2004,(10):22-23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机在汽车上应用后,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将当今科技的最新成果应用在汽车上,使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今天的汽车已进入了全面微机控制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06,(50):12-12
东盟——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汽车工业繁荣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主要有五个汽车市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其中印尼、泰国正成为多用途汽车与小型货车的制造中心.而东盟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马来西亚,其汽车工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耕耘.现除拥有Perodua、Proton这两个全国汽车制造厂外.一些国外公司也看中了这块市场.纷纷前来设厂.如丰田。本田、日产、起亚等等。马来西亚无疑将是本区域最理想的私家车制造中心,同时.它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销售国.而且每年的销售比例都在上升。  相似文献   

14.
《经济导报》2008,(1):34-34
在与本刊(《汽车工业》杂志)谈及汽车这个融入现代科技,发展蒸蒸日上的工业时,Dorken MKS不但提到了产品的耐久性,也提到了把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联合引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新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兴国家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新产品推出快,市场需求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6.
晓青 《汽车情报》2004,(6):28-31
纳米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其新颖、独特的思路和首批研究成果的问世,在科学技术界和汽车工业界引起巨大反响。有专家甚至预言,纳米技术在21世纪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必将引起21世纪又一场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汽车情报》2007,(9):32-34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宝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2005年,马来西亚国产车和组装车的总产量为55.1042万辆,比2004年增加19.4%。其中轿车总产量为45.116万辆,商用车6.7647万辆,四轮驱动车1.5983万辆,其他1.6252万辆。宝腾汽车公司和马来西亚第二国产车厂生产的轿车占轿车总产量的82%,生产的商用车占商用车总产量的28%,商用车的产量比2006年增加了4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东南亚地区的汽车工业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长足的进步。这里,对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情况作一番快速的扫描。 泰国 泰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三菱、尼桑、丰田、铃木、五十铃公司,美国的福特公司,德国的奔驰公司到泰国合资建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泰国的汽车厂现今已达16家,主要是合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是泰国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9.
段志坚 《汽车运用》2004,(12):18-19
英国汽车工业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起直到50年代,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汽车生产大国的地位。而罗孚汽车更被视为汽车业界的传奇典范,不仅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中央底盘的汽车,而且开创了首次使用汽车燃气涡轮发动机和轿车运用四轮驱动技术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时代汽车》2007,(8):16-17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利用低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投资者,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先后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将其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然而,在汽车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只能在世界汽车工业的价值链中获取较小的利益。正是在竞争和发展的压力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逐步迈出创立自主品牌和国际化发展的经营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