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将货车转向架日字形焊接构架简化为等截面直梁组成的模型,通过考察各梁在扭转载荷下的变形分布,研究降低构架扭转刚度的措施,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计算表明将鱼腹形端梁变为平直形端梁后,构架扭转刚度降低0.38%;降低侧、横梁中央截面高度后,构架扭转刚度降低8.4%;随着侧梁上盖板和横梁下盖板开槽宽度的增加,构架扭转刚度呈线性下降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构架端梁的结构型式对构架扭转刚度影响不大;构架侧梁上盖板开槽虽能降低构架扭转刚度,但将引起局部区域较强的应力集中;横梁弯曲、扭转刚度对转向架构架扭转刚度有较大影响,将横梁截面由闭口变为开口能够显著降低构架扭转刚度.  相似文献   

2.
CRH2型动车组网侧变流器谐波研究及电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RH2型动车组网侧变流器采用单相三电平拓扑结构.以单相二电平网侧变流器输入电压的谐波计算为基础,进而分析单相三电平网侧变流器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谐波特性,最后研究了影响其输入电流谐波畸变率的因素,并详细介绍了电感设计原理.MATLAB仿真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流体动力学理论出发,对汽蚀现象的产生机理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变流器水冷系统管道中存在变截面的90°弯头段为例,建立三维模型,采用Realizable k-湍流模型并借助SIMPLE算法对管件内的流体运动进行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当截面平均速度保持在2.38 m/s以下时,管道内部理论上不会形成汽蚀;当速度高于3.1 m/s时,流体的压力将低于空气析出压力,溶解在流体中的气体便会迅速析出,使管道系统中存在极大的汽蚀隐患。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一种高可靠的列车通信网络梯形冗余结构的组网方案,分析了该网络的故障保护及冗余切换机制。针对梯形网络这种复杂列车通信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K-端连通性检测简化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并利用二元决策图简化了故障树计算过程。文章提出的算法综合考虑了通信网络中系统结构、组件的动态修复情况以及拓扑结构对于网络可靠性的影响,简化了故障树模型建模和计算过程。文章采用提出的算法对梯形冗余网络可靠性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演算分析。计算表明该梯形冗余网络在相同情景下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比采用PRP延长1 513.32 h,比采用HSR延长5 034.61 h,可靠性明显提高。文章构建的组网方案以及提出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可为高可靠列车通信网络的网络结构设计与可靠性分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人工冻结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人工冻结法中选用合适冻结壁厚度的重要性。现有的冻结壁厚度设计方法无法适用于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壁厚度设计计算,因此结合地铁联络通道的实际受力特点,提出采用结构力学力法设计冻结壁厚度。建立了新的冻结壁结构计算模型,求解冻结壁各截面内力;再利用冻结壁应满足的应力强度条件推导出冻结壁厚度与任意截面所受内力的关系式,计算联络通道的冻结壁设计厚度;利用推导出的冻结壁厚度计算公式,结合哈尔滨地铁联络通道的冻结法施工案例,计算出该联络通道冻结壁设计厚度取2.0 m;利用ANSYS数值分析软件验证了该种冻结壁厚度设计方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以叶轮式风速表作为百叶窗空气流向及流速传感元件,以霍尔开关作为风速表叶轮转速传感元件的试验方法。在室外环境温度平均为3℃~5℃的测试条件下,列车运行速度到250km·h-1时风机大部分时间为半频工作,250km·h-1~280km·h-1时采用2 3频方式工作。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动力车百叶窗空气流向和流速试验方法满足实车测量要求;一位百叶窗处于有效工作状态;风机半频工作状态下的百叶窗风向变换的车辆运行临界速度为210km·h-1;动力车作为尾车时,一位百叶窗空气风向及风速与列车运行速度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某轻型地铁列车客室地板型材的稳态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在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和算法准确性的基础上,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了翅片厚度、翅片个数和翅片倾斜角度对型材导热系数的影响,并拟合得到型材导热系数与相关研究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同时对计算公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长度地板型材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相四象限变流器基于坐标变换双闭环控制方法的不足,通过建立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电流状态反馈和预测电流控制的改进算法及实现方案,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网侧电流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准确控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采用仿真软件搭建了系统模型并进行计算,对2种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单相四象限变流器的稳定工作,并且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主动式供电中双向变流器的智能应用,针对其数学模型和调度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利用满功率和恒电压模型分别模拟双向变流器的2种不同工况,并采用内外双层迭代算法进行潮流计算。当所有双向变流器处于恒电压模式时,提出以全网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牵引变电所输出电压的含等式和不等式约束的优化模型。当双向变流器中存在处于满功率模式时,提出抬升或降低相邻牵引所电压以分担功率的策略,从而降低双向变流器满功率持续时间。经实际地铁线路数据仿真,结果表明纯牵引能耗下降12.97%,满功率持续时间下降62.4%,提高了牵引系统能量利用率,减少了双向变流器出现限功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粒径对块石层自然对流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粒径为5~8,8~15和15~20 cm的3种块石分别填筑成块石层模型,在实验室内研究它们的空气自然对流特性。结果表明,在块石层模型下表面保持20℃而上表面从20℃降至-20℃的过程中,模型内均产生了Benard流,而且模型内空气自然对流的强弱与块石的粒径有关,粒径为15~20 cm的块石层模型内气流速度最大,约为2.2 m.s-1;粒径为8~15 cm的最小,约为1.5 m.s-1,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块石层内热弥散效应以及块石与空气间接触面积的改变而引起的。控温方式对空气自然对流影响的研究表明,由模型上表面降温所产生的空气自然对流效应强于在块石层模型下表面升温,故在实际工程中,冬季块石层内的空气自然对流更易于发生。针对模型内空气流速计算值均比实测值小的问题,建议在进行多孔块石结构对流换热理论计算时,应考虑块石层模型的假设条件、热弥散作用、流动惯性以及空气热物性随压力的变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蓝浩伦  巨建民 《铁道车辆》2011,49(10):1-4,47
以轨道车辆为背景,依据转轴公式和平行移轴公式得到车体截面内任意倾角部件的惯性矩,进而获得截面的刚度及其灵敏度。在已知车体刚度分布的前提下,依据车体刚度及其灵敏度,通过调整刚度薄弱位置相关部件的截面尺寸,可达到提高车体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铁路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时钟同步的意义,时间基准的选取以及时间信息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精度高、可靠性好、成本较低并满足铁路信息系统对时钟精度的要求的时间同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精调主要是基于全站仪的绝对测量精调模式,其是以外部几何状态来控制内部几何状态,该方法与轨道平顺性的概念并不完全兼容。本文从绝对测量精调技术的误差分析出发,分析在轨道平顺性模型中该精调模式的控制精度。研究结论: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表明,配以高精度全站仪,绝对测量模式能够保证高速铁路±2 mm的平面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地下工程,尤其是隧道,通风用电是其主要能耗。为了实现地下工程通风的风能主动利用,对其关健问题——功率级匹配、机械连接方式以及转速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结论:(1)通过对风力机和地下工程用通风机的功率级别比较,得到利用风力机替代电能驱动地下工程通风机,可实现地下工程通风的风能主动利用;(2)分析得到垂直升力型风力机从结构上更适合与地下工程轴流通风机连接;(3)提出了通风机和风力机的转速和功率匹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地铁盾构隧道机电设备安装钻孔施工对区间隧道结构的损伤,近几年盾构隧道管片预埋槽道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以南京地铁"十三五"线路研究为背景,为解决预埋槽道费用高、耐久性差及后期更换困难等问题,提出专用固定件+外置槽道系统和预埋套筒+外置槽道系统两种设置方案,也是对盾构隧道槽道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和延伸。通过选型、计算模拟分析,对专用固定件+外置槽道系统和预埋套筒+外置槽道系统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两种设置方案都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可根据线路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以达到方便施工、易于更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哈大线接触网锚段关节的设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改造方案。通过论证后指出,我国既有线已采用的3跨、4跨锚段关节稍加改造,即可满足列车2 0 0km/h运行速度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介绍了教育部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方法,阐述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探讨了数据兼容,对时间的处理以及报表打印的关键技术问题.并针对该系统最关键的评审部分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既用基于WEB的知识挖掘的思想,知识挖掘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来选择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岩爆是深埋长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测试,依据Russenes判据、Turchaninov判据及Hoek判据等准则对隧道施工期岩爆发生的倾向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隧道存在岩爆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数值计算中,主要考察了LM、LMA、S1002和XP55等4种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由1350 mm到1360 mm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且LMA型车轮踏面与1353 mm的轮对内侧距匹配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要确定合适的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须从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出发,综合评估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国际工程报价中汇率风险费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下,在确定国际工程投标报价时,汇率风险在风险分析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如果在投标阶段不能合理估算汇率风险费用就有可能使项目蒙受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影响涉外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此文重点讨论在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编制阶段,如何对报价组成中的涉汇费用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估算汇率风险费用。汇率风险费的估算可以有效规避汇率波动对项目造成的经营风险,保持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