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5,(12):20-28
我国轿车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2003年的高速增长和2004年的增长乏力之后,2005年一季度对于各厂家乃至整个轿车市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季度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不但能缓解各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消除消费者的持币待购情绪,并为我国轿车市场尽快走出低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车     
小米 《汽车导购》2007,(3):78-79
“女性车”逐渐得到了厂家与消费者的认可 几年前,如果有人冒失地评价某某厂家的某款车型为“女性车”,那么该厂家通常都会非常愤怒地回答为“不是”。因为有这样种观点,即:男性才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在当时,甚至更远的过去,事实确实如此。在男女购车比例相对悬殊的情况下,厂家是坚决不会把自已的产品盲目地定位于“女性车”的。  相似文献   

3.
文龙 《汽车导购》2006,(10):56-57
油价的不断上涨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消费者的神经,随着油价的上涨,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加重视燃油经济性,低油耗的车型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先机。厂家在新车型上市时也纷纷将宣传的重点转移到油耗上,但是从厂家给出的技术参数中,并不能看出同级别车型的百公里油耗指标有多大的差别,而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油费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本期的个性推荐将向消费者介绍三款节油车型,它们分别是家用经济型、中级和中高级三个级别中相对比较省油的两厢利亚纳、CIVIC和2006款雅阁。  相似文献   

4.
文龙 《汽车导购》2005,(4):45-47
2005年2、3月份,中高级轿车雅阁、君威和蒙迪欧接二连三地降价,生产厂家为什么会不谋而合呢,难道只是巧合吗?其实,这都是厂家“蓄谋”已久的。在2005年年初的时候,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2005年市场会议就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通过经销商反馈的市场信息,厂家早已经暗中拟定了新的价格政策,只等着在适当(竞争对手宣布降价或者销售不畅)的时候公布。春节前后,各类车型的价格纷纷反弹,因此厂家并没有马上宣布降价,一直到了2月28日,还是由中高级轿车的价格“风向标”——雅阁最早点燃了降价的导火线,随后君威、蒙迪欧纷纷跟进。如果厂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是不可能在短短8天的时间内纷纷宣布降价的。  相似文献   

5.
姜霞  陈元民 《客车技术》2005,(1):39-39,4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道路状况的改善,极大地刺激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生产大客车的厂家由原来的几十家猛增到现在的几百家,而且许多厂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质量高、价格低。通过对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D6103HSC城市客车与国内同行业同类产品进行分析比较,发现DD6103HSC城市公交车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整车配置及内饰上质量和性能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只是侧窗涂胶部位过多,而且窗锁涂胶部位处理不干净,  相似文献   

6.
赵航  乃馨 《汽车知识》2008,(12):98-99
很多次参加厂家组织的场地试驾或是安全驾驶体验活动,在正式上车前,厂家聘请的专业车手们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参与者进行“安全普法”工作。而这些“普法”的内容,往往从被我们很容易忽略掉的坐姿和方向盘的操控开始。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时还为厂家如此的安排感到多少有那么点多此一举。然而,  相似文献   

7.
马文龙 《摩托车》2009,(12):48-53
驾驶历史悠久的老牌厂家生产的摩托车,车手往往得补习部分历史知识,了解他们光荣的历史,缅怀曾经的风云车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铁骑,无论造型风格还是技术结构,甚至只是某种颜色喷涂或者某个零部件细节,很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可能都蕴藏着设计师的良苦用心和厂家的光荣。  相似文献   

8.
《中国客车》编辑工作会议于2008年5月26日在杭州召开,并于6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二级目录审定会议,审定了《中国客车》篇章结构和二级目录的主要内容。与会代表对如何编辑好《中国客车》一书,展开热烈地讨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目前行业中的客车厂家、零部件厂家都积极参加编辑工作,编委会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龙 《汽车导购》2005,(8):65-67
转眼闻2005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前几年曾经频繁出现的大幅降价在2005年上半年嘎然而止了,除了几款中高级轿车在3月份左右由厂家宣布降价之外,其他厂家很少宣布降价,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畅销的中级轿车,价格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并且经销商的优惠幅度还不如2004年年底大。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也都保持着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上半年已经过去,轿车厂家上半年市场销售同预期的目标比较怎样,下半年预期将有何变化?眼下各种传媒比较多的信息,基本都集中在或报道、或议论某些企业调高预期销售目标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
国Ⅳ排放,国内主流厂家比较认可SCR技术路线。预计国Ⅳ时代,高速物流用牵引车会采用SCR技术路线,而对于中短途载货车及自卸车将会采用EGR+DPF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眼花缭乱的新车上市、目不暇接的价格调整,2006年的中国车市在销售大战和成本恐慌中接近尾声。主销车型的更迭和新车狙击战的惨烈,让厂家们为自己的生存而担忧,生怕在激烈竞争中落后于对手,或因此而一蹶不振。于是,降价成为各厂家保护自己市场份额的法宝。尽管在某些情况下,降价只能解决一时的“温饱”,但面对还未完成的年终销售任务,没有任何一个厂家敢于按兵不动,因为对手的价格毒药很可能致自己于死地。市场需求只有那么多,你放弃一个地盘,会有一群人毫不留情地侵占过来。  相似文献   

13.
活塞式内燃机问世已经100多年了,其控制系统虽然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但其机械构造至今却没有根本的变革,只有进、排气系统成为众多厂家研发的焦点,同时,五花八门的新名词,例如VTEC、i—VTEC、VVT、VVT—i.VANOS等,也纷纷出现在厂家的广告和车型技术介绍中,那么这些东  相似文献   

14.
东风雪铁龙打造的第一款中级轿车C5,上市以来市场表现不够火爆。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厂家适时推出了2012款雪铁龙C5。再接再厉,以便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很多新车在上市时,厂家都会给它定义一种生活理念,但凯越旅行车的出现却是实实在在地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5,(7):29-29
6月份的车市是比较热闹的,上海车展上各厂家推出了约20款新车将于今年投放市场。车市好像已经从去年的萎靡不振中苏醒,很多厂家的新车上市计划都安排在6月以后,因此下半年无疑会有一个新车上市的高潮。随着荣御、新奥迪A6下线,车内下线的还有国产奔驰、新宝马3系等不下七八款车型。国产中高档轿车市场为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降价将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隆重的北京车展完美谢幕,对于本届车展的规模和阵容,很多人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它赞许之声。北京车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一是与各大厂家的支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陈然 《汽车导购》2007,(9):84-85
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东风标致的“蓝色承诺”两岁了。对此,有人曾经质疑过:11项承诺,在普遍缺乏监督机制的今天,厂家能游不打折扣地履行吗?在我们的车主们开口之前,请先允许我以一个小故事来开始——  相似文献   

19.
降价车型     
《汽车驾驶员》2005,(4):31-31
3月的车市很热闹,各大厂家纷纷以更低的价格推出新车型,而老车型则毫无疑问地加入了降价行列。没有新车推出的厂家也调低售价以应对竞争。由于厂方指导价的下调,经销商优惠的幅度相应减小。不过进入4月,在新车上市的热乎劲减遇之后,为取得销售上的突破,尤其是迎接“五一黄金周”的到来。相信加大优惠幅度的促销手段还是会成为经销商们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厂商纷纷上演“变脸”戏法。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新车型.层出不穷的“04”款新车成了今年年初车市的一道独特风景。从“老三样”中的桑塔纳、捷达、富康,到黑马奇瑞、新秀马自达福美来、东南菱帅等等。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对应的新款车型。虽然还有部分厂家的“04”款车型尚在酝酿之中,但大部分厂家的“变脸”车型都已经掀开了盖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