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海》2008,31(4)
由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联合研制的“船舶综合性能快速预报系统”荣获2008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船舶综合性能快速预报系统”基于船舶水动力性能理论,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母型法航速预报  相似文献   

2.
正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正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引航家"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产智慧VTS)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902冲翼试验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翼艇是一种利用机翼的地面效应离开水面又十分贴近水面飞行的高速运载工具。它具有速度高、长时间超低空飞行、适航性和经济性好等优点,有广阔的发展前途。902冲翼试验艇是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设计的单座冲翼性能试验艇。试航证明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操纵性和适航性。本文主要介绍该艇的总体布局、气动设计、水动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试飞结果。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航运公司和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370马力/500吨沿海双体顶推船组“浙推1-浙推驳1”号,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沿海顶推船组。至今,这一船组已在浙江沿海、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下游航运四五年,为我国海上顶推运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杨燕  蒋启 《船艇》2007,(3B):34-37
1.我国船舶涂装市场快速发展 我国船舶涂装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船舶工业开始承造出口船舶,较系统地引进了国外先进造船工艺、方法和标准,使船舶涂装技术领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先进的涂装技术和管理模式就替代了落后的“敲铲油漆”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引航家"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产智慧VTS)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 E32、E36、E40和“E36-Z35”钢的应用性能研究、试验证明,这些钢种的性能与国外类似钢种相当,并满足“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和“海上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适用于建造海洋平台和大型船舶。  相似文献   

9.
正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引航家"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产智慧VTS)的研制。交通监视与告警是VTS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主要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船舶总公司主要担负着为我国海军建设和水运提供重要装备的重大使命,自行设计和建造了常规潜艇、导弹核潜艇、导弹快艇、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鱼雷、水雷等多种战斗舰艇及其装备;研制了“远望号”海洋测量船、“向阳红十号”远洋科学调查船等特种船舶;设计建造了各种远洋、沿海、内河运输和工程船舶800余种,为我国海军建设和水上运输建设做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89,(1)
日本三菱重工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套船舶综合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船载天气—路线程序系统为中心,利用通讯卫星线路接收航行中必须的气象及海象数据,把分散在船上的接收系统、监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功能加以综合,使船舶在航行中具有安全性、定时性、经济性和节省人力与能源的优点。这个船舶综合控制系统的名称是“SUPERTONAC”。它是个自动化系统,以TONAC—W3(船载天气-路线程序系统)为中心,使用船内信息网络技术,自动调整船的压舱物重、舵盘、发动机输出功率等,类似汽车的方向盘操作  相似文献   

12.
《船艇》1997,(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决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关于“船舶工业要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的科技资源,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出口—创新—再  相似文献   

13.
大型船舶的柴油机和曲轴的生产,一直是被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我国通过自主创新,结束了“船等机,机等轴”的尴尬局面,让大型船舶有了跳动的“中国心脏”。轮船的心脏就是柴油机,而柴油机最核心且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曲轴了,柴油机发出的强大动力,就是通过曲轴传递给螺旋桨来推动轮船前进的。曲轴是个十多米长几十吨重的“铁疙瘩”,然而,其设计和制造工艺却相当复杂。大型船舶跳动“中国心脏”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当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较具规模的三资船厂刚刚出现时,曾在我国造船界引起很大冲击。一时间,“狼来了”的呼声四起,许多业界人士担心大批外资的进入,将严重威胁我国民族船舶工业的产业安全。如今,外国船厂并没有源源涌进,中国船舶工业照样在生存、在发展。在这短短的7年间,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无论在船舶产品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先进造船企业。它的崛起,不仅是我国造船行业成功引进外资的范例,同时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某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港口导航雷达,由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研制完成。并于1981年12月通过部级科研评议。这台“GLD—1型港口导航雷达”,已安装在青岛港导航台投入使用,对进出港船舶进行导航和监视,特别是在雾天和气候条件不良情况下,为船舶提供导航信息,引导船舶安全进出港,并对锚地船舶和浮标的漂失进行监视。自1981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为40余艘船舶提供导航信息,对加强港口交通管理,保证航行安全,减少事故,提高运输效率发挥了  相似文献   

16.
何崇德 《中国造船》2004,45(B12):279-299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近年来在国外发展迅猛,军民用特种船舶上均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也引起了重视,国内第一艘自行设计设置动力定位系统的无限航区大型船舶是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该船配备动力定位系统后,成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远洋科学考察船,也为我国船舶动力定位技术的实际应用与不断发展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组成、功能、设计要求,并以“大洋一号”船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动力定位系统的论证、设计、主要设备选型、系统调试、以及试验试航的结果,对于国内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船舶出口局面的打开和国内船舶需求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船舶工业改进了一批老船型,发展了一批新船型,船舶科研设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我国船型发展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不小. 当前,国外船型发展的方向是“节能、省力和智能化”型,并强调船舶建造和营运的经济性.这同样是我国船型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我国远洋、近海以及内河航运既有有利条件,也有制约因素,这决定了我国船型发展工作的特点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强碰撞中型冲击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制的强碰撞中型冲击机,是我国第一台满足中国军标GJB150.18-86要求的中型冲击机,这台冲击是用来对中型舰船设备进行冲击试验,也能对各类冲击隔离器和结构物进行冲击试验,本文介绍了这台冲击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大型集装箱船关键技术研究 ,属“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已于日前在沪正式通过国家级验收。该项目的研究 ,使我国在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建造技术等方面 ,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缩小了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 ,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和突破 ,有利于我国在集装箱船建造领域 ,发挥其自身优势 ,进一步提高船舶的承接水平。据悉 ,大型集装箱船关键技术研究 ,由原沪东造船集团即现在的沪东中华造船 (集团 )有限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为主要承担单位。同时专家们对该项目研究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造船企业在船舶建造总体技术水平上较国外(日、韩等国家)的先进造船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船舶的建造周期、建造成本等方面.船舶制造企业在国际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缩短船舶的建造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彻底地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船舶制造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工作行为,在科学的标准化文件、长期积累的准确数据基础上,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处理系统(CIMS系统).规范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从而改变传统的造船模式,使企业逐步由“分段制造、设备密集”的现行传统造船模式,发展到“集成制造、信息密集”的现代造船模式,使我国造船企业的生产在更高的起点上完成“跳跃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