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近年来有不少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它们在港集资.可吸收国际经验及资金.亦可学习企业管治。随着内地的持续经济增长.投资者对在港上市各大大小小的中资企业充满着憧憬,以及现在的H股企业相对於其在内地挂牌的A股价格的确十分吸引.就同一内地企业的A股与H股出现差价情况,按恒生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对H股的加权平均溢价近七成,因此不少投资者纷纷争相入市.希望在H股市场上创出一个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林俊泓 《经济导报》2010,(26):12-15
乘着内地国企“走出去”的东风,过去十年,香港集资功能得到飞跃性的发展,IPO集资规模从1999年只有155.58亿港元,十年间以年均逾130%的复式增长.至2009年IPO集资规模已高达2.435.12亿港元,摘下全球最大0PO集资中心的桂冠。  相似文献   

3.
以往,不少内地企业都会选择本港作为集资上市的基地。而过去数年内地市场暂停新股上市(IPO)期间,这情况亦更明显。然而随着大型国企陆续回流A股市场上市,港股市场独大的局面似乎正酝酿改变。外界担心,本港作为内企主要集资中心的功用,将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4.
原本计划於去年7月来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发展商——宝龙集团正酝酿卷土重来。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许健康在宝龙厦门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仍然有意前往香港上市,惟他不肯评论具体挂牌时间及集资金额。他只强调企业若要有更佳发展,必须要有更多投资者参与现时公司已就上市作好准备,待适合时间会再在港IPO。  相似文献   

5.
常云夏 《经济导报》2009,(45):31-32
随著股市持续回暖,一度“冰封”的全球IPO市场也在不断解冻。就在中国重新开启IPO开门之际,美国市场也迎来一个IPO的小高潮。  相似文献   

6.
刘勘 《经济导报》2010,(26):18-19
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型的招股活动——中国农业银行招股,已于6月30日率先在香港启动H股招股行动,A股发行也于7月1日展开。此次A+H首发募集资金规模达230亿美元,意味着年内全球最大IPO启动。  相似文献   

7.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17):44-45
国企南下上市热潮.可能会于不久将来冷却下来。有传闻指.内地证监会已向一众国企发出指引.如果集资金额不逾10亿美元将只准许留在A股市场.而不能在本港上市。即使达到标准.企业也不能单独在本港股市挂牌。若传闻属实。这意味着国企今后在本港的集资规模将比以往大减。一众从国企新股大赚的股民望门兴叹之余.本港集资额不及去年也有机会成事实。  相似文献   

8.
A股市场将重启IPO的消息终于靴子落地。6月18日下午,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发行批文,当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刊登招股说明书。另有消息称,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家润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成为IPO的“第二梯队”于下周获发批文。  相似文献   

9.
近年大型内企陆续回归内地登陆A股市场,以达到集资壮大的目的。中石油(857),平安保险(2318)等熟悉的名字,如无意外不久将展现于内地交易所的名板上。AH两股之间的关系看似相近。但由於两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两者也各自产生一种独立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虽然香港去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但对许多中国内地企业来说,美国资本市场仍是首选的融资之地。  相似文献   

11.
黄毅杰 《经济导报》2009,(33):20-21
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2008年IPO市场紧急煞车,2008年下半年以来,IPO陷於停顿。而在资本市场门外等待的优质公司为数众多,除了在证监会等待过会的至少300家企业,还有翘首企盼创业板的创新型企业。根据某研究机构的预计,在2009年新股开闸仍然较难的情况下,借壳上市将成为一些企业积极应对的选择之一。而且经过一轮大跌後,沪深300市盈率已经大幅度回落,都使得借壳成本处在历史低位。  相似文献   

12.
5月9日,比亚迪A股IPO申请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上市发行不超过7900万股,计划融资近22亿元。比亚迪回归A股近日实现了新突破,中国证监会5月9日正式通过了对比亚迪首次A股发行的审批。比亚迪历时三年的回归A股计划至此尘埃落定。预计将于年内登陆深市。  相似文献   

13.
尽管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萦绕在全球大部份国家.但2009年下半年IPO(首次公开募股)市场回升之快着实令经济学家惊喜。在2010年1月4日举行的.“IPO市场2009年回顾及2010年前瞻”新闻发布会中,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预测.沪深股市2010年融资金额有望超过3,20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郭家耀 《经济导报》2010,(28):46-46
联储局调低经济增长预测,市场近期焦点转移至企业季度业绩;A股方面.近期虽然自低位反弹,惟升幅有限’加上农行A股首日表现乏善足陈,拖累港股表现反覆不前.过去一个月维持在“双底”颈线约P9800点和21000点关口之间窄幅上落,後市料持续穿梭於各条平均线横行整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报》2007,(18):44-44
中信银行(下称信行)上月以“A+H”股形式在中港两地上市,成为近年以来第六只来港上市的内地银行股,而相关窝轮亦于同日在香港挂牌,是继工行之后,另一复获准正股与窝轮同时上市之股份。  相似文献   

16.
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扮演着全球金融中心及贸易枢纽的角色,世界各国企业均乐於在港进行各类商业活动。随着中国开放,香港更成为海外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踏脚石.更多外资企业在港成立办事处以发展内地业务;同时间,亦越来越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公司,准备踏足国际市场。凭藉各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加上中外环保市场的曰益扩展,香港环保产业拥有一定的优势,可望发展成为香港经济另一主流。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球汽车行业逐渐恢复增长。发达国家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有所改善,新兴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IPO活动大幅增加,显示投资者信心恢复。许多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看到他们在2009年为存活而进行的重大组织结构和运营重组促成了其2010年盈利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安华 《经济导报》2010,(19):24-24
沪深股市4月19日的大幅下跌催化了市场的深幅调整。上证综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跌去500余点,跌幅接近20%.在此轮下跌中,新股“破发”成为A股市场独特的风景。而5月6日挂牌交易的沪深两市IPO第一高价股海普瑞,成了引人注目的“跳水明星”.  相似文献   

19.
白韧 《经济导报》2007,(7):27-27
众所周知,2006年是中、港资本市场牛气冲天的一年。在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加上两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招股上市,令全球资金大量涌入,带动香港国企(H股)指数上升94%,而上证综合指数更狂涨1.3倍。踏入2007年,此热潮似乎仍方兴未艾,但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字却使部份投资者感到不安,现在就让我们看一下这些统计数字到底意味什么,而它们又将为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香港受益最大的是内地企业的境外上市集资活动。从2004年开始在港掀起的新一轮内地企业集资潮.参与者包括内地五家最有实力的商业银行等高增长的大型优质企业,大大扩阔丁香港股市的发展基础,给香港金融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