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蔡经 《珠江水运》2012,(11):90-91
是哥伦布最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吗?不一定。一位叫盂席斯的英国退休海军官14年潜心研究郑和,3年前出版(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以大量史料公开挑战两方历史学定论,认为郑和发现美洲新大陆,也许要比哥伦布早70年。这一惊世新论引发的争议至今不绝,从亚洲到非洲,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无数不同肤色的人,越来越被这位14至15世纪的中国入所打动。  相似文献   

2.
李海 《中国船检》2010,(7):90-91
<正>2006年年初,身为律师的刘钢先生将一幅名为《天下全舆总图》的地图公之于世,在国内外史学界引发了巨大争议。这幅图上面文字注明是清乾隆年间(1763年)仿绘明永乐年间(1418年)的《天下诸番识贡图》。这是一张用东西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交通部、上海市等单位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以示纪念。笔者在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证这是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如图)。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2002年,在航海史学界发生一件震惊世界却又争议颇多的新闻:英国人加文·孟席斯提出一个新理论:中国明朝郑和率领的船队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比麦哲伦先100年绕行世界一周,比达伽马领先一步到达印度,比库克早到澳洲,航线一度延伸到了南极,即"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最先实现环绕地球航行".  相似文献   

5.
《珠江水运》2011,(10):78-79
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成书。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1375年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相似文献   

6.
《魏源全集》经过几代学人21年的辛勤编辑,终于在“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的时候得以付梓。两位命运相似的人被奇妙地联结在了一起。1405年,因为郑和,这一年被众多学者定义为“中国发现世界”。但随后的禁海政策将七下西洋的辉煌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最终湮没不彰。直到几百年后,  相似文献   

7.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出使‘西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组合编的《江苏史话》郑和下“西洋”篇  相似文献   

8.
智者乐水     
《游艇业》2007,(5):12-12
在数亿年前生命从海洋走向陆地的一刻起,人类便和海洋结下不解之缘,也开始了数亿年的渴望与迷恋。人类在沉淀着陆地文化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与海洋的亲近和对她的探索:六百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以航海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等等。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洋已经变得越来越易亲近。扬帆出航,[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06,(4):F0002-F0002,1
2006年4月18日《中国船检》杂志社在“郑和1405雅宴好望角”会所揭牌成立。新闻出版界、中国海事界的政府要员、行业领袖、专家学者纷踏而至,共祝《中国船检》杂志社奔向远大前程。  相似文献   

10.
丘克辉同志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载《航海》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文中,介绍了学术界、航海界对宝船尺度的不同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经查阅有关史料,我认为,《明史·郑和传》关于宝船尺度“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能轻易否定。明代人对宝船尺度的记载并非仅见于《<瀛涯胜览>序》。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刺诸国。通计官校、旗员、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笔者按:《明史》作‘六十二’。一艘之差,显为记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