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应运而生的企业监控平台,论述了企业对其建设的需求.介绍了监控平台的基础架构、软件设计和技术实现原理.通过WMI协议、SNMP协议、SMI-S协议,分别实现了对Windows主机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的无代理监控.阐述了各种监控方式可以达到的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救生钟与失事潜艇的对接成功率,分析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建立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判据.分析了救生钟受力,建立了平衡方程组.在假定缆形为抛物线条件下,计算得到了恺装缆的张力.通过编程解算平衡方程组,得到了引导缆倾角与海流、工作深度、推进器推力、正浮力、恺装缆冗余长度和水面母船定位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海流、工作深度和推进器推力对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影响大,推进器推力决定钟体倾角,但对于钟体移位作用不明显.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操纵建议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10月11日,由鹿特丹新任市长I.W.Opstelten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陪同前来的有荷兰驻华大使Monique Muller女士、Li Liqun女士、鹿特丹市政府官员H.J.A.van de Braak、W.J.M.vaN_Oostcrhout、鹿特丹港货运公司总经理T.A.Jansen、货运公司主管F.Torfs、港口使费部主管C.G.Sehoutsen、跨洋公司总经理J.Mannie、曹延路、以及鹿特丹港码头公司A.J.Kleijn等一行13人。中远集团副总裁高伟杰、发展部副总经理钟鸣、研究中心主任吴子恒、运输部商务处处长王诚等会见了客人。 I.w.Opstelten市长认为,鹿特丹  相似文献   

4.
《航海》2013,(6):26-27
毛国整先生喜欢航海模型制作,在圈内都知道是出自其内心喜爱,这种爱更是深入骨髓.他制作模型始于20世纪60年代上小学高年级时候.当时,有个同学给他看了鱼雷快艇模型图纸,顿时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的羡慕、好奇之心油然而生.那个年代,学习压力不大,他一有空就到南京路“翼峰”模型商店看模型,买材料.慢慢地,兴趣成了爱好,他做了大量的船模.在参加工作之前,他做了鱼雷快艇、江湖游艇、“和平”号货轮、“大庆”油轮、 “北京”号护卫舰等模型.  相似文献   

5.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用于智能疏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阐述了应用智能疏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系统的5个流程,即计划下达、制卡、进港、装车过磅和出港的具体做法.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ASP.NET的网站新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SP.NET和ADO.NET技术开发的网站新闻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站新闻的动态管理,使得对信息的管理更加及时、简单、高效.同时对系统的开发原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险的舰船火灾爆炸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基于风险的舰船火灾、爆炸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归纳.对如何进行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辨识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事故危险源进行了归类.提出了舰船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接受准则确立的建议,并将FTA法应用于舰船火灾、爆炸事故评估,构造了整个事故的故障树以及研究框图.从风险的角度评估及减少舰船火灾、爆炸事故提出了建议,指出了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松花江沙河子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臣 《水道港口》1996,(4):33-39
本文分析了沙河子河段水流、泥沙特征、汉道兴衰变化与上下游河段的关系,指出了碍航主要原因.提出了整治原则.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陶继东 《船舶》2004,(5):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船舶设计和实际制造过程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船舶设计呈现了集成化、面向制造、灵活的新特点.由此,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加快了制造的进程,降低了船东和制造商的成本,提高了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俊生(1890~1982年),是我国造船工业著名的实业家,大中华造船厂的创始人,并长期担任该厂厂长.他忠诚爱国,一生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造船事业呕心沥血.他设计建造了大批内河及沿海船舶,教书育人培养了许多造船人才,为我国发展造船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本文简要回顾了杨俊生的崇高理想和主要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