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勇  朱荣泉 《江苏船舶》2009,26(5):26-27,38
通过对全回转推进装置的特性介绍,阐明了内河排档船配备全回转推进装置的优越性,并表述了全回转推进装置船舶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李文成 《江苏船舶》2006,23(2):17-18,31
全回转推进技术主要应用于要求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以及高操纵灵敏度和高操纵精确度的船舶,例如海洋石油工作船、钻井船、大型浮吊、以及客滚船等多种类型的船舶。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海洋石油工程船和辅助生产船,而将全回转技术应用到这些类型的船舶上,将更能适合海上实际生产施工的实际需求,应用前景是比较宽广的。  相似文献   

3.
王世杰 《江苏船舶》2005,22(3):8-10
简要介绍新型20m全回转排档船的设计理念、局部线型特点、排档船舶的结构特征、全回转舵桨的应用、操纵性能及舾装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李源 《中国船检》2012,(5):58-62
1964年世界上首艘LNG运输船问世,在随后的30年时间里,LNG运输船的设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尺度逐渐增加,并稳定在13万至14.5万m3之间。为取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从1996年开始,船东和船厂更加青睐装载量更高的LNG船,其装载量几乎翻了一番。今天的LNG船较以前相比,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体现在船型和推进系统上,  相似文献   

5.
回转支承是起重机中最关键的部件,其强度直接影响起重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在分析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浮式起重机承载工况的基础上,针对回转支承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及倾覆力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接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回转支承的应力主要发生在三排滚柱与滚道的接触处,最大应力发生在第一排滚柱上,并且三排滚柱上都发生了偏载效应及边 效应.  相似文献   

6.
7.
面对溢油回收船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其造价较高,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在常规全回转拖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设计了既满足溢油回收功能又满足港口作业需要的全回转船舶。在不影响全回转拖船进行港口作业的情况下,配备围油栏、收油机和消油喷洒装置等设备,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多船并行时,为精准控制船舶按照期望轨迹航行,研究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算法。构建多船并行航行模型,分析多船并行航行位置与速度信息、动力控制量信息后,从首摇转矩与螺旋桨转速调节的角度,研究轨迹控制方法。将需控制轨迹的船舶当下位置与速度信息、期望位置与信息,作为基于位置与速度调节的多船并行航行轨迹控制算法的控制样本,计算当下位置与速度的误差值后,由模糊控制算法整定航行轨迹控制器3种控制参数,输出位置控制量、速度控制量,作为船舶首摇转矩、螺旋桨转速控制量,实现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此算法,理想工况中多船并行航行位置与期望位置、航行速度与期望速度均一致;恶劣工况中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的X轴位置误差、Y轴位置误差均小于0.2 m,轨迹控制结果精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无人船运行轨迹的规划和识别能力,需要对运行轨迹图像进行细化分割,提出一种基于块匹配和边缘轮廓特征分割的无人船运行轨迹图像的细化分割方法。对采集的无人船运行轨迹灰度图像进行模板分块处理,对分块图像进行二值化分离,采用小波分解方法进行图像的边缘轮廓特征分解和尺度融合,结合统计特征重构方法进行运行轨迹的自适应信息增强,以增强后的轨迹图像为模板进行轮廓套索,实现轨迹图像的边缘轮廓特征提取,在分块图像中以边缘轮廓特征为基准线,实现无人船运行轨迹图像的细化分割。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进行无人船运行轨迹图像分割的特征分辨力较好,分割精度较高,挺高了图像的输出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传航行轨迹精准控制算法在多船并行情况下,由于计算中没有区分航线航向,造成航行精准度较低,为此提出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算法。构建船舶轨迹精准控制模型,根据船舶航行目的生成船舶运行轨迹,以实际航行轨迹为基础计算船舶定位航线,分别计算船舶直线航行控制轨迹以及曲线航行控制轨迹,完成多船并行航行轨迹精准控制算法设计。设计仿真实验,通过模拟使用环境,将提出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计算的航行精准度更高,证明研究方法具备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李丹丹 《船舶》2007,(2):39-41,46
多用途工作船作为一种为海上工程提供服务的工程船舶,已经成为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采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以4 000 hp全回转多用途工作船为例,简要介绍其主要作业功能、基本性能以及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模型试验方法讨论了装有回转导管工作船的操纵性。对装有回转导管及装有舵的船舶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也对三种不同面积的平衡叶及三种尾呆木切割状态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分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装有回转导管的工作船的回转性能比装有舵时为好,倒航时尤为显著。2.变化装于回转导管后面的平衡叶面积,对船舶回转性能无显著影响。3.在相同舵角下,装有回转导管的船舶在稳定回转时的速降大于装有舵时的速降,但在同一无因次角速度下,两者速降一致。4.呆木割除后,船的相对回转直径显著减小,小舵角时更为明显,但航向稳定性随之变差。  相似文献   

13.
14.
船行波对系泊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亥索  杨兴晏 《港工技术》2010,47(5):9-10,35
国外对于临近进港航道建设的泊位,在进行系缆系统设计时,非常重视航道中航行船舶的船行波对系泊船的作用力及力矩,但我国的设计规范中尚缺少相关内容的规定。介绍一种计算船行波对系泊船的作用力及力矩的算法,并讨论作用力、力矩的基本特点以及该算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一般海船都由起动空气进行起动,合理的选择船舶空压机对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和在瘫船状态下顺利恢复主机和辅助机械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对主机起动的要求,计算了2646kW全回转拖船空气瓶的容积和空压机的排量,确定了空压机的选型,同时对瘫船起动步骤进行了说明,并详细计算了瘫船起动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所选用的空压机和空气瓶容积符合国际公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复合三体船模回转模式运动试验,获得了回转运动数据,并将损失函数的优化过程作为辨识准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复合三体船回转运动特性建立了回转运动的数学模型,确立了辨识的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编制的VB程序对数学模型中的变量进行辨识,并预报了角速度值。对辨识结果和实验值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到了理想的预报结果,验证了该套数学模型及辨识程序的可行性。辨识结果亦可用于与船模大小相同的三体无人艇。  相似文献   

17.
可回转多桨推进因机动性好、控制效率高成为无人船重要的推进方式,但其运动控制相对复杂,须对其运动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在可回转双桨电力推进船舶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船舶分离型运动建模方法,分析可回转四桨推进无人船的运动规律及其在纵荡、横荡和艏摇三个自由度上的作用力,建立可回转四桨船舶的推进与回转运动模型,导出无人船运动线性响应方程。选取了4种典型的螺旋桨组合工况:(1)仅船首两桨工作;(2)仅船尾两桨工作;(3)四桨同时工作;(4)仅右舷两桨工作。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对比了不同工况下无人船的回转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无人船在工况(4)下的回转能力最佳,回转半径约为8 m;在工况(1)下的回转能力最差,回转半径约为50 m。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运动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STAR-CCM+软件对考虑浅水效应的智能技术试验船回转操纵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对无界流场中智能技术试验船的流体动力性能评估,并且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智能技术试验船与池底的垂向距离,模拟不同浅水工况下智能技术试验船回转操纵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浅水效应下智能技术试验船侧向力系数显著增大,对应的偏航力矩系数亦有所增加。相关结论可为智能技术试验船浅水航行时安全性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介绍船行波的两种算法,着重运用Flory-Remery算法通过OPTIMOOR系泊软件,结合巴基斯坦某港7.5万吨级煤码头,分析临近进港航道建设码头泊位时船行波荷载对码头泊位上系泊船的影响,并提出不影响系泊船正常作业的临界航速,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船行波对系泊船的影响因素问题,阐述船行波形成机理及重要性,基于工程实例,采用OPTIMOOR系泊分析软件对系泊船舶受到的船行波波浪力和缆绳张力进行计算,得出影响船行波对系泊船舶作用的4个因素,主要表现为:系泊船的缆绳张力随着航行船舶航速、排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船舶横向间距、航行水深的增大而减小。码头运营时应通过合理引航调度船舶并有效约束上述因素以保障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