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第一财经日报和中国光大银行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以后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路径为主题,探讨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略。从198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至今,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之路已经走到了今天的第30个年头。如果说三十而立的话,那么以2013年作为分水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汽车产业也受到深刻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如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条件,更好地发展自己,本文提出了对策建议。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3.
2005是汽车产业政策的执行年,许多汽车产业政策的细则相继出台。涉及汽车生产领域的有“整车管理办法”、涉及汽车流通领域“品牌管理”“二手车管理办法”等等。最可圈可点的政策当属《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它使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不仅有利于合资企业的的发展,而且为中国的零部件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了消费者的最终利益。但“管理办法”的颁布,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工业在发展了50多年后,人们突然发现,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取得成功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自身的巨大牺牲。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汽车工业一样依赖于合资模式,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并没有如期望的那样带来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缺乏自主的品牌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低,国内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中,没有话语权。“拿市场换技术”的传统合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事实上,早在1997年,  相似文献   

5.
信心指数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不在这个漩涡的中心,但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毋庸质疑。面对危机,中国车企如何面对?新的一年,中国车市发展的趋势是起是落?  相似文献   

6.
“第一辆车买,第二辆车学,第三辆车造”,这是韩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越过了买车和学车的阶段,正在致力于“造车”。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强调自主开发,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胶着拚杀的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向何处去?是继续走开放竞争的道路,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一部分,还是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扶持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同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努力建成一个自成体系、自我满足的完整汽车工业?围绕中国汽车产业新的五年发展规划,业内对这一问题有各自的说法,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此,记者采访了我国汽车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张老强调.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当走第三条路.即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新春贺词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上最跌宕起伏、最令人激动和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遭遇世界金融危机、世界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形势下,逆市而上,一年增产500万辆,突破千万辆大关,凸显了中国对拉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过去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现了汽车大国的地位,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未来1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实现汽车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与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本文将国内生产制造汽车整车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作为研究主体,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进行比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汽车消费环境的变化,1994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有些方面已经不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制定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汽车产业的重视。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的发展阶段总的指导方针,它将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制订好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永钧 《上海汽车》2007,(11):44-46
2007年汽车业从行业、企业到市场以及汽车营销环境及消费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新趋势、新情况,这需要汽车厂商在营销策略、新产品投放上更具针对性。●步入创新主导时期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汽车产业在逐步深化和重组的过程中,已经真正进入了创新主导的发展阶段。20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基本上走了一条依靠引进促进产业迅速发展的道路。但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自主能力的培育却相对弱一些。不管是传统的老企业或新企业和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都达成了共识:中国汽车产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持续走下去。如果说前几年对于自主创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创新…  相似文献   

11.
1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展望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是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理由可概括如下 :第一 ,汽车作为支柱产业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 ,汽车开始成为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产品 ,并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大众消费趋势 ,是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历史性标志。第二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 ,中国汽车产业动向已影响到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同时 ,中国汽车市场由潜在的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三大地区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崛起 ,是世纪之交世界汽车产业最重…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抓紧研究制订《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一政策可望近期出台。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汽车产业政策的目标是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汽车产业政策的制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后WTO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政府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决心。对此,在中国投资的海外汽车生产商从其自身利益出发,无不表示了忧虑。对此,我们认为这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3.
1953年,中国汽车业正式轰轰烈烈地展开,1984年成立了第一家轿车的合资企业,1993年,中国汽车的产销量突破了一百万量,2004年产销突破500万辆,2006年突破一千万辆,去年接近两千万辆,出口超过了一百万辆。这60年中,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猛,风光无限。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中国汽车还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汽车产品的使用与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市场上有中德合资、中美合资、中法合资、中日合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汽车产业对自主品牌力重视程度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设计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高品质汽车。目前,国产汽车主要有三类:一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1364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1].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报废车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对于报废汽车回收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也愈加严重.本文只对报废汽车发动机回收处理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6.
《时代汽车》2009,(10):18-29
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望,新中国“汽车大国”的梦想一度那么遥不可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汽车工业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起步格外艰难。随后,上海大众、北京吉普等首批汽车工业领域合资企业成立,与外商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在中国不再是不可触及的禁区。而这些企业,如今已成为改写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中坚力量。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自主品牌轿车如今也已逐渐成熟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 汽车工业的变迁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最近举办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汽车工业将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和向好做出重大的贡献,“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汽车产业将是一个不能动摇的支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在祖国60华诞之际,让我们一边回忆那些曾经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车型,一边去为逐渐成熟的自主品牌汽车喝彩吧。  相似文献   

17.
6月1日,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在中国持续了十年之久的94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标志着我国一个新的汽车时代的开始.新的产业政策旨在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沿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汽车工业研究》创刊于1986年,32年来已出刊285期(2018年2月)。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仍保持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成为知网、万方网、维普网多年合作伙伴。《汽车工业研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汽车产业惟一的软科学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47X,国内刊号CN22-1231/U。办刊方向是"聚焦汽车产业战略、探讨汽车产业走势、追踪汽车产业动态"。《汽车工业研究》面向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汽车销售网络、市场决策者,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预测研究机构、信息中心从业者,以及广大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走向和汽车爱好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汽车工业研究》创刊于1986年,32年来已出刊285期(2018年2月)。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仍保持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成为知网、万方网、维普网多年合作伙伴。《汽车工业研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汽车产业惟一的软科学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47X,国内刊号CN22-1231/U。办刊方向是"聚焦汽车产业战略、探讨汽车产业走势、追踪汽车产业动态"。《汽车工业研究》面向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汽车销售网络、市场决策者,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预测研究机构、信息中心从业者,以及广大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走向和汽车爱好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汽车工业研究》创刊于1986年,32年来已出刊285期(2018年2月)。是国内管理类期刊中创刊历史较长、仍保持创新活力与市场地位的杂志之一。成为知网、万方网、维普网多年合作伙伴。《汽车工业研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汽车产业惟一的软科学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847X,国内刊号CN22-1231/U。办刊方向是"聚焦汽车产业战略、探讨汽车产业走势、追踪汽车产业动态"。《汽车工业研究》面向汽车企业中、高层管理精英,汽车销售网络、市场决策者,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汽车行业预测研究机构、信息中心从业者,以及广大关注汽车行业发展、走向和汽车爱好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