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相四柱式三相变四相变压器差动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相四柱式三相变四相电力变压器三相侧与四相侧的电流变换关系,提出3种简单实用的差动保护接线,基于保证差动保护在各种情况下正确动作的前提,从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接线,辅助交流器的配置数量等方面,比较分析3种接线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接线方案1和方案2都能满足实际要求,其中方案1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永磁同步液压电机泵模型,即把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作为液压泵缸体,以进一步提高液压传动的整机效率.通过控制电机转速直接调节泵的输出流量,使电机泵提供的功率与负载匹配,从根本上提高液压调速系统的效率.同时建立了该液压电机泵变速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将模糊和滑模控制理论运用到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对转速阶跃变化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用微机实现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的改进算法和保护系统方案,研究设计了一种高精度综合优化数字滤波器用作差动保护涌流检测与判别的元件,并提出一系列提高保护灵敏度、速动性和减小计算量的方法,本算法与保护方案经模拟和仿真试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压离心水泵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发现系统的固有频率与系统的运转频率有较大的差异,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对抗震性能影响较小,因此可采用静强度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泵系统在自重、接管载荷、螺栓预紧力和震动载荷同时作用下,能够保证承压部件的完整性和转子系统的可运转性,泵与底板、电机与底板连接螺栓和地脚螺栓的应力满足ASME-Ⅲ-NF中对三级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原边相电流构成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的差动保护,当阻抗匹配系数K2≠√3 1时产生固有的不平衡电流,易引起误动作.按变压器原边相电流差构成电流差动保护解决上述问题.针对3段折线的动作特性,给出了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差动保护整定计算原则与公式,其中考虑了正常运行的不平衡电流、电流互感器饱和及最大励磁涌流对差动保护动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电机运行电流检查离心泵的工况,找到泵的最佳工作点,降低电耗。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运行的试验,着重研究了起动接线方案、电机绕组电流、电机转矩及功率、控制电路等,并提出多组实用计算公式,以便选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门式起重机的运动中出现的两电机不协调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采取变频调速,PLC和上位机相结合的最优控制方案,使双电机达到自动同步,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电压模型与电流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磁通观测器矢量控制系统方案,建立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与状态方程,进行极点配置,用计算机仿真对该系统进行动静态特性分析与零极点轨迹的研究,证实本系统对电机定转子电阻变化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半潜船吊舱推进电机控制系统中负载扰动造成的转速跟踪性能差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吊舱推进电机转速矢量控制方法; 对包含未知负载扰动的推进电机转速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 给出关于输出转速与输入电流离散后的非线性转速系统; 由于非线性转速系统方程中变量较多且负载扰动模型未知, 设计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 并给出了伪偏导数估计算法; 采用滑模观测器观测螺旋桨负载扰动, 同时给出了滑模控制器; 结合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和滑模控制给出了负载扰动下的无模型自适应滑模(MFASM)控制方案; 构建了吊舱推进电机无模型自适应滑模矢量控制调速系统, 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给出了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在船舶正常作业恒定转速下, 在0.3~0.5 s时间区域内, 采用MFASM矢量控制方案和PI矢量控制方案的吊舱推进电机的转速误差分别为2、6 r·min-1; 在0.8~1.0 s时间区域内, 采用无模型自适应滑模矢量控制方案和PI矢量控制方案的吊舱推进电机的转速误差分别1、3 r·min-1; 对于船舶操车作业的可变转速情形, 采用MFASM矢量控制方案的推进电机转速和转矩达到稳态的时间比PI矢量控制方案少0.01~0.03 s。可以看出, 采用MFASM矢量控制方案可改善吊舱推进电机转速跟踪性能, 是一种有效的抑制负载扰动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蓄电池轨道工程车续航里程短、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启动电流大等问题,基于液压泵/马达能量逆向传递特性,提出了利用液压泵/马达逆向驱动的电机启动电流控制新方法. 通过使液压泵/马达工作在马达模式将电机驱动至一定初始转速后接通电源实现电机带速启动,抑制或削弱电机启动电流;永磁同步电机带速启动采用无位置矢量控制方式,结合短路电流矢量法对电机启动时刻的转子转速和位置进行计算,并通过AMESim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 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机启动电流控制新方法能让电机的启动峰值电流最大降低70%左右;启动电流与电机接通电源启动时的初始转速有关,且初始转速越接近需求转速则启动电流越小;电机转速稳定后电流大小仅与电机负载有关;液压泵/马达工作排量或蓄能器充液压力越大,电机被逆向驱动时的转速响应越快.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对水泵电机实行无级调速,依据用水量及水压变化通过微机检测、PID运算,自动改变水泵转速保持水压恒定以满足用水要求,是目前最先进、合理的节能供水系统。与传统的水塔、高位水箱、气压罐等供水方式比较,不论是投资、运行的经济性,还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大功率履带推土机差速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进行了讨论与分析。由此导出转向液压马达的旋转方向决定了推土机转向的方向,转向液压马达的旋转速度决定了推土机转向半径的大小,同时说明了差速转向机构具备转向轻便、转弯半径小、不需维护与调整的优点。结果表明差速转向技术比传统的转向离合器-制动器式转向技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液压调速的缺点和融雪剂洒布车的作业环境,提出将液压变频调速技术运用于融雪剂洒布车,通过电动机带动融雪剂泵,运用闭环控制,从理论上分析该方案的特点以及自动洒布核心算法和流程。结果表明,该方案弥补了液压控制冷启动困难的问题,而且节能、调节方便,能够控制洒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速轮对空心轴式转向架驱动制动单元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地分析了高速轮对双空心轴式动力车转向架驱动制动单元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悬挂方式,对转向架运行过程中单元的运动情况作了详细的计算分析,证明了这种新型驱动方式在实现牵引电机体悬的同时,能够满足高速动力车转向架运动关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双轴二倍频振动筛的自同步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振动筛的运动微分方程和两激振器的回转运动方程,建立了双轴二倍频自同步振动筛同步相位差 角的微分方程;通过研究该微分方程状态方程的平衡点,提出了振动筛实现二倍频自同步的必要条件,应用 Lyapunov稳定性理论,建立了振动筛的运动稳定性条件,并通过实例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振动筛满足同 步条件和稳定性条件时可以实现二倍频的自同步并稳定运转;当扭振固有角频率与低速轴激振角频率之比的平 方等于4/7时,振动筛处于临界状态,当该值小于4/7时,振动筛的运动稳定.   相似文献   

17.
船舶液压推进的模块选择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轮机设备管理的角度,针对液压推进船舶的设计问题,提供一种确定模块选择、设计的依据.介绍了液压推进船舶的原理和功率传递及控制方式,给出柴油机与液压泵站、液压泵站与液压马达、液压马达与螺旋桨之间的选择规则,并建立船舶的动力装置仿真模型用于验证模块的选择,证明了此规则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航向控制系统的船舶动态避碰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航速矢量变化与船舶避碰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避碰机理),研究了结合船舶领域和速度障碍等方法的静态避碰机理,确定了不考虑船舶改向运动过程与周围环境变化前提下,本船可避让所有物标的航速矢量区间;建立了基于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和船舶运动方程的航向控制系统,再现船舶改向过程中的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基于静态避碰机理和航向控制系统研究了船舶动态避碰机理,求解了符合船舶操纵运动过程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 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水域随机设置的多物标环境中,可得到符合航速矢量非线性变化的动态避碰改向区间集合 [?90°,?72°]、[31°,47°]、[62°,79°],受动态船舶主要影响形成改向范围为(?72°,31°)、(79°,90°] 的碰撞航向区间,符合船舶操纵运动对改向避碰的影响规律,可为实现船舶避碰辅助决策、自动避碰和动态避碰路径规划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立汽车二自由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给出相应的汽车运动方程,并应用拉氏变换建立角位移输入与力矩输入的传递函数,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求解角输入与力矩输入2种输入条件下汽车二自由度模型的特征参数,绘制特征参数随速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变化趋势,从而对2种不同输入条件下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响应品质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