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对45例矽肺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全血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粘弹性、触变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矽肺患者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粘弹性降低及触变性(滞环)各个点的数值以及血浆粘度均增加,其中以矽肺Ⅱ期增高更明显,提示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粘弹性和触变性以及血浆粘度与矽肺的发病、病情进展呈互为因果的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子血疗法(QOB)求治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取得显著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观察了血液流学变化。根据66例统计结果表明,QOB疗示对急性CO中毒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各项指标结果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值标准,尤其是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等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结果的差异。方法:106例患者同时采集动脉抗凝血与静脉血,用丹麦生产RADIOMETER—ABL90的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和迈瑞公司生产的迈瑞BS—8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钾离子浓度,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的钾离子浓度差异有显著性(ρ〈0.01),动脉全血的钾离子浓度明显低于静脉血清,并且动脉全血和静脉血清中钾离子浓度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动脉全血中钾离子浓度不能等同于静脉血清中的钾离子浓度,二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静脉血清钾离子[K+]V=0.8×动脉全血钾离子[K+]A+1.36(mmol/L),在知道动脉全血血气分析中钾离子浓度时,可以大致推算出静脉血清钾离子浓度,临床医生可用以判断患者有无钾离子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行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个性化矫形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有40例无脊髓神经症状体征、双髋活动良好的AS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单节段或双节段楔形闭合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组采用个性化截骨方案,B组采用传统截骨方案。记录AS患者矫形前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术前及术后6个月SRS-22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析矫形前后主观评分变化及矫形后PI、PT变量关系。结果:A、B两组术前PI、PT值、ODI指数及SRS-22评分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A、B两组患者外观、心理、疼痛、功能及满意度均趋于正常,且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A、B两组术后SRS-外观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SRS-心理、疼痛、功能、满意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A、B两组术后ODI指数未见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个性化矫形对AS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改善,同时,对颌眉角的纠正也具有更好的可控性。熟练掌握个性化矫形方法后,可以明显简化手术方案的讨论与争议,并能达到与传统截骨方案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动脉粥样硬化症(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用洛伐他汀、通脉降脂治疗,然后同正常组和未经治疗的HC组鹌鹑一起检测血脂(酶法)、血浆GMP-140(ELISA法)和主动脉病变.结果血浆GMP-140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水平呈正相关.三组病变模型随着GMP-140水平的降低,AS病变进展明显延缓.结论GMP-140可作为评价AS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名Ⅰ期、44名Ⅱ期矽肺患者作了反映红细胞变形、聚集状态,Cason屈服值改变及血粘度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高粘滞血症、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Cason屈服值增高是矽肺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之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宣传教育、个别谈话、电话、网络咨询和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途径向糖尿病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知识教育,使糖尿病患者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方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实验室研究与现场验证相结合,观察了高温长跑锻炼对人体的适应性影响。实验室研究长跑组和对照组各15人,现场验证各20人。锻炼期前后,全部受试者各进行一次热应激标准试验。结果显示,锻炼组直肠温度,股温,心率,出汗量,心肌氧耗指数,K值,疲劳状发生率和RPE较锻炼前均显著降低,全血乳酸含量和血压变化明显改善,而Vo2ˉmax和PWC170大大增加。但对照组变化大不,高温长跑锻炼能够明显提高耐热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复制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用洛伐他汀治疗,检测血脂,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正常、高脂(HC)、及通脉降脂治疗HC组鹌鹑对比.结果洛伐他汀治疗组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vWF和反映血小板活性指标的GMP-140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的作用,从而可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通脉降脂对第八因子辅因子(vWF)的影响,探讨其对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HC)鹌鹑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用洛伐他汀、通脉降脂治疗,然后同正常组和未经治疗的Hc组鹌鹑一起检测血脂(酶法)、血浆vWF(ELISA法)和主动脉病变。结果血浆vWF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呈正相关。通脉降脂治疗组随着vWF水平的降低,AS病变进展明显延缓。结论通脉降脂通过其良好的调脂作用使反映内皮损伤程度的指标即血浆vWF显著降低,因而对AS及其所致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术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对199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就诊于我科行高位骶骨肿瘤切除术并有完整病例资料的72例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标准为:骶骨肿瘤切除患者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且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同时排除有持续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禁忌症如脑疝、颅内压明显增高、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或休克、穿刺不能合作、L3以上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等情况的患者。最终符合纳入标准共11例患者。将2005年3月前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使用单纯伤口旁放置引流管引流的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05年3月以后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6例患者为采用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脑脊液漏治愈时间和患者一般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逆行性颅内感染发生,其中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组1例发生手术切口局部感染。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患者脑脊液漏愈合时间中位数为14.5天(12~18天)较对照组患者25天(23~36天)缩短,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腰椎穿刺引流组患者治疗期间骶尾部切口渗液少,肿胀明显较单纯引流组轻,患者自体感觉如伤口疼痛、头晕等症状较单纯引流组轻。两组患者均无低颅压性头痛、无进行性低颅压、气颅、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持续腰椎穿刺引流治疗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较单纯伤口旁引流效果好,并且有效缩短脑脊液瘘口闭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观察桑皮素对正常小鼠血糖、NOD小鼠血糖和胰岛素,II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皮素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对NOD小鼠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可显著升高动物胰岛素水平,对II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58例患者与同期44例开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和随访分析,研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中远期疗效等指标。结果 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时间、疼痛指数等指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而手术时间、置钉准确率、椎体高度的恢复、术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中远期疗效与开放性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颈髓过伸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选择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麻木、触电感评分等指标并纪录。 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早期应用神经妥乐平治疗后在疼痛、麻木、触电感评分等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妥乐平组的颈部过伸伤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较对照组而言,其改善的幅度更高,而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激素冲击治疗方法相比,神经妥乐平对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具有更好疗效,尤其对于疼痛与及触电感症状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多中心性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于我院诊断及治疗的多中心性骨肉瘤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4例(A组)患者在初诊时全身多处骨骼存在骨肉瘤病灶,2例(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多处骨肉瘤病灶。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其余5例患者均接受化疗及手术。手术以切除最大瘤体为主,化疗方案为ADMI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化疗。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患者(A1)存活5月,1例患者(A4)发病至今4个月,仍在治疗中,其余4例患者(A2、A3、B1、B2)生存时间分别为19、6、13、18个月。结论:多中心骨肉瘤预后极差,经积极的化疗及手术干预,部分患者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铁路车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设计铁路客运站站房规模的主要依据之一。文章以成都东站为例,通过提取售/取票设备数据,统计旅客提前到站时间,采用对数正态、复合负指数、威布尔3种分布形式对旅客到站规律进行拟合分析,构建铁路车站最高聚集人数检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对铁路旅客提前到站规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2种分布,基于最优拟合分布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有利于精准掌握车站最高聚集人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吉林市松花江水耗氧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GB/T 5750.1~1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吉林市松花江不同江段的水体进行了耗氧量监测和分析。结果:吉林市松花江各检测点耗氧量总超标率较高(45.00%),其中桥边段采样点的耗氧量均值及超标率明显高于桥中心段采样点的耗氧量均值及超标率;下游五桥检测点耗氧量均值及超标率也明显高于上游五桥检测点。吉林市松花江各检测点耗氧量的均值及超标率都有随时间推移即气温转暖而增高的趋势,但统计学分析不同月份的采样点耗氧量均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吉林市松花江水体上游尚符合水源水耗氧量的标准,但在流经市区时受到了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市区江段两岸生活污水管直排江中是吉林市松花江耗氧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各车站在各时段客流进站速率的协同优化,考虑客流控制和客流承载过程中的各种约束,以列车车厢内客流聚集总风险最低和乘客在车站总等待时间最短为双目标,构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多车站地铁客流协同控制模型。针对模型的非线性特点,设计基于变邻域搜索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依托南昌地铁1号线实际客流数据构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施客流协同控制后,研究时段内全部23列列车的满载率均未超过满载率阈值0.5,且客流聚集总风险值较控制前下降65.41%,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仅为3.87 min;随着列车最大满载率阈值的增加,乘客的等待时间呈指数下降趋势,而客流聚集风险则呈线性增长;缩短发车间隔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列车满载率,但列车运行成本也会急剧增加;按实际发车间隔时间(10 min)实施客流协同控制后,所有列车的满载率均低于0.5,客流聚集总风险值下降22.36%,而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仅增加0.6 min,验证了模型及算法能更加高效地降低列车满载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引入一种新型可远程操作的骨水泥推注机器臂,初步评价在其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年7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30例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A组10例(16例椎体),行传统椎体成形术;B组10例(14例椎体),通过在可遥控操作机器臂辅助下完成。B组整个骨水泥推注过程中,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术者远离手术野、在屏蔽保护下完成遥控操作,从而免受放射线暴露。手术前后记录所有患者疼痛(VAS)评分,同时利用放射线测量仪测量估计患者和术者放射线暴露剂量。 结果 所有椎体在骨水泥推注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渗漏或椎管内压迫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两组中术者在术中的放射线暴露剂量有显著差异。 结论 与传统椎体成形术的操作不同,机器臂辅助下的椎体成形术,使术者在进行骨水泥推注时,完全免受放射线的伤害,与此同时,通过术中X线透视全程监控,理论上亦相对增加了骨水泥推注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比较同一住院周期一次手术、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与分次住院行双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11在我科接受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例共378例,其中352例获得为期两年的随访。根据双侧膝关节手术间隔时间不同分为同一住院周期一次手术组128例(A组)、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组118例(B组)与分次住院组106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因素、疗效差异、术后并发症。结果:1.同一住院周期分次手术组与分次住院组年龄及术前合并症明显高于一期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手术与分次住院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一期手术总住院时间较周期分次手术组与分次住院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一期手术组围术期输血量较分期及分次住院手术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手术与分次住院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三组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差值、围术期总出血量、总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基础条件允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条件下,同期双膝置换可获得与分期双膝置换或分次住院行双膝关节置换同样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