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茹 《路基工程》2009,(5):109-110
使用JL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选用四种常用水泥,进行了不同掺量的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以及不同掺量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动度的经时损失试验,对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JL减水剂能适应四种水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荆州长江公路大桥正在使用的高标号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高效减水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着重阐述了高标号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高效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使用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根据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的正交和平行试验结果来选择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3.
高效减水剂与高标号水泥之间的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荆州长江公路大桥正在使用的高标号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高效减水剂的特性和作用机理;着重阐述了高标号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高效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使用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根据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的正交和平行试验结果来选择高效减水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公路工程建设中逐步应用的混凝土减水剂,对改善施工质量、节约水泥起了一定作用。为使它进一步推广应用,获得更大的效益,要注意正确使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对目前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1.减水剂对不同水泥品种、施工条件有其适应性问题。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5.
外加剂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水泥混凝士路面工程中,但外加剂对水泥具有选择性,本文分析了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以期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外加剂,得到性能优良的路面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聚羧酸系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在较低的掺量条件下,它具有净浆流动度大、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水泥适应性强、环保等突出优点。通过试验表明,在保证流动度的情况下相对于萘系减水剂,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低温条件条件下灌浆料的凝结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克服了前两代减水剂减水率低、过分缓凝、与水泥适应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正逐渐成为工程中配置高性能混凝土的首选减水剂。本文通过对早强型、抗泥型、保坍型和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从合成方法、作用机理和结构与性能的关系3方面对每一类型的聚羧酸减水剂进行阐述,得出结论:(1)功能性组分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的方式在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2)聚羧酸分子结构中羧基(-COO-)含量是聚羧酸减水剂功能调控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并总结出今后的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方向为:(1)通过分子结构设计或接枝多功能单体,以实现开发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聚羧酸减水剂;(2)研发环保、高效、稳定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8.
蔡灿柳  张春晓 《隧道建设》2003,23(1):24-25,28
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减水剂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混凝土减水剂与水泥不适应的几种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施工中处理减水剂与水泥不适应的几项措施。可供工程施工与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缓凝剂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天玲  李红  傅智 《公路》2006,(4):23-26
为配合交通部2006年发布的《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应用技术指南》的宣贯,介绍了公路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缓凝剂与缓凝型减水剂的主要品种、适用范围和施工技术应用,期待在公路水泥混凝土工程中正确使用缓凝剂与缓凝型减水剂,以确保热天施工的水泥混凝土密实度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种聚羧酸减水剂与天然火山灰的适应性研究,对比优选出适应性最优的聚羧酸减水剂,并对肯尼亚两种天然火山灰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KL-3聚羧酸减水剂与#2火山灰完全能够配制出兼顾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国内重卡悬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和橡胶悬架代表了目前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方向。橡胶悬架和空气悬架使用环境不同,空气悬架不能超载,因此在牵引车上应用广泛;橡胶悬架适应能力强,可用于超载环境,因此主要应用在非公路用车或使用工况恶劣、对车辆载荷要求大的汽车上。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在社会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因此正确评价高速公路与社会经济的适应性就显得尤为关键。介绍了社会经济适应性理论及其内涵,并结合湖北省高速公路的实际案例,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来简化指标,然后运用DEAHP模型(含AHP约束锥的数据包络分析)对高速公路社会适应性做出评价,得出DEA有效性及其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分析湖北高速公路整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峰 《隧道建设》2013,33(11):949-955
针对北京地下直径线大直径泥水盾构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件复杂、盾构独头长距离掘进、变形控制标准严格、多工法交接施工、施工场地狭小和环保要求高等重难点,从刀盘刀具与地质适应性、高压环境下盾构刀盘刀具检修、环保型泥水系统、城市核心区地表建筑物变形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这些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表明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具有施工安全性高、富水地层适应性好、地层沉降小、可控且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可以向全地层、大埋深、长距离、复杂环境条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通过催化转化器起燃温度所引发的催化转化器评价试验方法及其适用性;二次空气阀匹配过程中应注重高速高负荷的补气效果,同时应安装二次空气截止阀;应积极开展催化器失效研究,为提高催化器耐久性能提供技术支持;催化器安装对排气噪声产生影响,应注重排放与噪声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5.
赵雪  顾伟红 《隧道建设》2022,42(11):1879-1888
为准确评价隧洞施工TBM掘进适应性,保障TBM安全、高效施工,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TBM掘进适应性预测模型。首先,从地质条件、掘进参数、不良地质、施工组织4个方面综合考虑,初步选取13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隧洞TBM掘进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利用GRA分析指标与掘进适应性间的关联性,引入SSA优化Elman神经网络,提高模型性能,并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使得模型最接近原始数据分布特征; 最后,结合北疆水利工程某标段中待测样本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同时与Elman、PSO-Elman、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及现场实际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SSA-Elman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工程结果吻合度较高,该模型能够正确、有效地对TBM掘进适应性进行预测评价,且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为隧洞TBM适应性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桥型方案比选的工程实践中,还较少通过方案适应性的评价以达到优选桥型方案的目的。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桥型方案适应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结合突变理论,建立了基于桥型方案适应性评价的桥梁方案选型的突变级数法。首先对桥型方案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及评价指标属性值数据的归一化处理;然后根据相应的突变数学模型计算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值;最后计算总突变级数值,据此对桥型方案进行优选。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靠性高、客观性强,为工程实践中桥型方案选型提供了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纳米改性沥青相容性和分散稳定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升  李志  李明田  徐静  尹文军  刘隆 《公路》2005,(8):142-146
纳米改性沥青是交通材料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纳米粒子与沥青材料的相容性以及纳米粒子在沥青中的分散和稳定是纳米改性沥青发挥优异性能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纳米改性沥青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改性沥青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粒子与沥青的相容相,研究了改性沥青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对乳化纳米沥青等课题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车速控制措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性和适应性2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集,并根据实际道路上的车载实验数据,分析了限速标志、振动减速标线、减速丘这3种典型车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车速控制措施的实时速度曲线均为"不完全对称V形",瞬时心率曲线随时间而下降;有效性方面,减速丘的减速效果最明显,限速标志最弱,但其作用时间最长,对驶出速度影响最大,振动减速标线对驶出速度的影响最小;适应性方面,限速标志对驾驶人造成的紧张感和不舒适感最弱,减速丘最强。  相似文献   

19.
用多用户类型随机用户平衡描述实际路网中出行者的路径选择行为。根据出行者对路网状况认识的不同程度,将出行者划分为具有相同特性的多个类型。将多用户类型随机用户平衡问题表示为一个无约束极小化问题,并提出了该问题的一种基于路段水平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建立了多用户类型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连续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启发式算法。实例的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般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基于弹性层状多层体系理论和国外容许应变设计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级配碎石和较厚沥青层的沥青路面结构、一种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运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3种路面结构中路堤的沉降、结构层底面的附加应力等力学响应;采用灰色关联决策理论,确定了3种路面结构的软土地基适应性以及底基层合理的弹性模量。分析表明,级配碎石夹层沥青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软土地基适应性,其底基层材料宜采用较高的模量;而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软基的适应性较差。分析结果可为软土地区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