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宁夏众多公路的调查、分析,认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病害主要可分为路基沉陷、路基陷穴、边坡冲刷与失稳及高填路基破坏等四类。黄土的特殊结构是造成黄土路基产生湿陷性破坏的内在原因,而排水不畅及合成坡度大等,则是黄土路基湿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合理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是防止黄土路基发生湿陷性破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岩溶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岩溶会危害路基,若是溶洞顶板发生坍塌,就引起路基下沉,破坏公路行车安全;并且,若是岩溶地区的地面塌陷,也会降低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对路基施工质量造成破坏。通过研究基于某地公路岩溶区路基施工项目实例,针对岩溶地区公路路基施工设计提出新的决策,构建了岩溶区路基稳定性评价模型,能够优化设计施工决策,确保提升公路路基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造成公路路基变形和破坏的诸多因素中,水是主要因素。所以,重视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指出了公路路基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了公路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接着介绍了公路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最后讨论了公路路基排水施工的相关问题,旨在促进公路路基排水在设计、施工方面的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公路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过程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毁损路基是汛期山区沿河公路的常见病害形式,是河流洪水与公路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耦合对抗的表象.以大量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实例为基础,根据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宏观表象,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过程概化为三个阶段,即洪水对路基的劣化、弱化阶段;路基变形、下沉、潜在破坏面形成阶段;路基毁损破坏阶段.论述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每个阶段的物理特征,指出了各阶段力学分析可采用的基础力学原理.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角度,论述了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的机理,认为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洪水毁损属于一种被动洪水毁损过程,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抗冲蚀能力是该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方明  张泽丰 《公路工程》2010,35(3):32-35,45
针对高速公路穿越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井工开采活动情况,利用比例模拟方法开展模型试验,研究跨越采空区公路通车运营后重交通情况下路基路面的变形破坏规律,特别揭示了井采诱使加筋板处治拓宽路基路面变形破坏。采用加筋板处治方案时,煤层开采会造成路面的沉降,但是由于加筋板的作用,路面沉降量得到协调控制,差异沉降很小,不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系统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震害调查成果。按照结构功能丧失程度,结合桥梁、隧道、路基的破坏程度、损伤特性,对公路震害进行分级。从破坏机理角度,分别对桥梁、隧道、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提出了分类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7.
山区公路运营过程中路基-支挡结构变形失稳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地层岩性等内因密切相关,气象、水文及施工等外动力条件则是路基及支挡结构变形和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多雨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沉陷变形问题成为危及公路正常运营的典型地质灾害问题之一。通过对某陡斜坡路基病害的工程地质环境、路基沉陷变形过程及破坏机理分析,揭示了山区斜坡路基变形破坏的区域性、渐进式、影响因素复杂、破坏模式多样等特点,提出了动态过程调控理念,对该类路基-挡墙病害治理须选择恰当介入时机,并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的设计思路,获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可为类似路基-挡墙病害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灾区道路的路基边坡的震害调查,分析灾区公路路基边坡及支挡结构典型震害特征,指出边坡破坏与地震断裂带、岩性等的关系;比较了路基边坡有无支挡结构的震害表现形式,并对灾后道路重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因受地形限制,山区公路经常出现高填深挖的情况,因此路基病害也较多。通过G320曲靖—昆明段和G108元谋—武定段路基病害的深入调查,根据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特点,对山区公路路基病害进行了分类,并系统分析了病害的成因。对调查路段存在较多的路基横坡破坏进行了分类,分别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探讨了研究路基横坡破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级公路下伏采空区危害程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采空区引起地表沉陷破坏类型、分布规律及公路结构分析,综述了采空区对高等级公路的危害程度及其主要因素。给出各类采空区对公路危害程度的评价方法与公路下伏采空区的公路抗变护原则。指出采用合适的开采方法减小地表沉陷破坏、改变公路路基、路面结构及材料、提高公路抗菜能力是保护矿区公路,实现安全、经济建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季冻区路基边坡的水稳定性影响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岩土的水理性质出发,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季节性冰冻区公路路基边坡中水的侵蚀机理问题和公路路基边坡溜方的稳定性影响,得出公路路基边坡坡面径流流速的关系公式和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滑动面平行于路基边坡坡面的结论,通过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的应用实践举例,提出季节冰冻地区公路路基边坡水害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公路路基震害特征及震后路基工作状态的安全评估,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的大量路基震害调查、检测与抢通保通的成果,概括介绍了汶川地震路基的损毁情况;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结构的典型震害表现形式及特征;探讨了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的震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扭曲变形、开裂、滑移、路面隆起以及地震对路基结构产生的次生破坏;路基的震害影响因素主要是地质条件、地震烈度、路基结构形式等。据此给出了震后路基结构安全诊断项目及检测结果的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抢险救灾阶段和恢复重建阶段,对不同安全等级的路基结构提出不同处治建议,以期为震后路基结构病害预防、工作状态诊断和病害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何乃武 《路基工程》2016,(3):157-161
季节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往往会发生冻胀、融沉破坏。多年来,由于对季节冻土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忽略了季节冻土的特殊性,季节冻土公路路基在建成运营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冻胀病害。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需要对既有道路进行检测评价,尤其是既有道路的冻胀病害,并通过改扩建工程措施进行一次性改善。结合国道332 线拉布大林至哈达图段公路改扩建工程,对季节冻土特点及季节冻土区改扩建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主要特点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时洪斌 《路基工程》2013,(3):129-132
针对高速公路与铁路并行路段,既有高速公路通行的大型车辆会对铁路路基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在高速公路路肩处设置波形护栏和混凝土挡墙,以防止车辆对铁路路基造成破坏。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车辆-挡墙碰撞模型,通过分析挡墙的极限受力,确定了最大安全撞击力,再由碰撞力计算公式反求得到车辆的初始碰撞限速和车辆限重。计算结果表明:对通过高速公路毗邻铁路路基段载重货车及大型客车进行适当限速和限重,并设置SS级波形护栏及混凝土防撞挡墙,可以起到保护铁路路基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20省道桐庐段路基水毁修复工程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翔 《路基工程》2011,(1):153-154,158
根据对浙江20省道桐庐段改建工程K13+050~+200段水毁路基的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该段路基水毁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修复整治方案。结合设计实践,介绍了对路基水毁修复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黄土地区公路普遍出现的路基沉陷、路面开裂以及过大的工后沉降等病害,以国道109线十七沟至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例,分析了压实黄土的强度特性及影响黄土压实的诸多因素,为黄土地区路基的填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内多条已建成高速公路沟谷地形地段路基病害的调查,基于"沟谷"地形地貌特征与路基横纵填筑高度的差异和软弱地基强度的变异性特点,进行典型山区沟谷地形公路破坏、滑坡现象分析,以合理措施与动态信息指导路基施工,为路基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冻融过程实时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典型季节性冰冻气候区公路路基内埋设温度传感器及单点位移计,采用无线远程自动传输装置,获取了一个完整冻结-融化周期内路基冻融过程实时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路基冻结-融化时间、降温升温幅度、降温升温速率及分层冻胀量和总冻胀量特征,指出下路床下部及有水源补给的冻深线末端是发生冻胀的主要层位,春融期上下冻层双向融化产生的软弱夹层会导致路基承载力下降,应作为冻害防治考虑的重点,对路基冻融机理分析和冻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路基在冰冻春融期,因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质不良、含水过多,造成路基湿软、强度下降,在行车的反复作用下,路基出现弹软、裂缝、冒泥浆等翻浆现象。文章阐述了产生翻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养护办法,以防止或减轻翻浆病害,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董武 《路基工程》2019,(4):125-129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各种类型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频繁出现新建工程与既有工程交叉、并行相互影响的问题。为此,依托广东省内某高速铁路路基上跨既有公路隧道工程,采用结构力学法与岩石力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建路基工程对下方既有公路隧道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引入无限大厚壁圆筒弹性模型推导了两种方法所采用参数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路堑开挖和铁路运营荷载作用会使既有公路隧道结构处于回弹状态,隧道结构安全系数在相关规范允许范围内,即新建铁路路基工程不会对下方公路隧道结构造成安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