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11,(9):17-23
针对川藏公路沿线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公路沿线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10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评估广东省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安全性,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分析影响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的因素,提出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安全性评价方法,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基路面防排水系统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低温冻土地区软土路基蠕变变形规律,考虑低温和含水率对软土路基蠕变特性的影响,结合KBurgers-MC模型,建立了软土路基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利用C++语言编写了蠕变损伤模型动态链接库文件,通过FLAC~(3D)软件对东港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蠕变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桩长对软土路基蠕变沉降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桩长后软土路基蠕变沉降量、蠕变速率和塑性区明显减小;低温环境下含水状态的路基蠕变沉降值小于干燥状态,然而当含水率超过一定界限时路基会发生冻胀现象,导致蠕变沉降量增大;路基的蠕变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将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于北方沿海软土路基蠕变沉降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路基的沉降与稳定性控制是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准确计算路基沉降变形值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文中采用灰色GM(1,1)模型及计算原理,进行某一级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计算得出软土路基的变形曲线。其模型精度评定指标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小,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鉴于分析与判断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异常数据的重要性,对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异常数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应用监测指标、监控预报模型、监测关系曲线作为判断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异常数据的评判准则,并利用相邻监测点间存在的关联性及监测点的时序性判别异常监测数据,为软土路基沉降与稳定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拟建的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济宁南四湖近百公里湖相软土为依托,建立地基沉降流-固耦合模型,对不同路堤高度下软土地基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沉降、侧向位移及孔压等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在湖相软土路基上进行路堤填筑时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进行路基填筑时,必须合理控制填筑速率,避免路基失稳现象的发生,必要时应设置反压护道;高填土路基工后沉降过大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7.
合理地评估软土路基的沉降和稳定性,不仅能保证在建公路的安全性,而且使得在建工程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性,节约投资.文中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传统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软土路基进行计算评价,考虑了众多因素对工程的影响,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8.
邹建洲 《路基工程》2019,(5):145-148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软土路基截面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软土路基填方高度、填筑速率、排水桩间距及真空压力对路基竖向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填方高度的增大,路基沉降不断增大,实际工程中填方高度不宜过大;②随着填筑速率的增大,软土路基沉降不断增加,填筑速率为0.5 m/7d最为理想;③路基的沉降时间随着排水桩间距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间距为1 m时路基沉降最快达到稳定状态;④随着真空压力的增大,软土路基沉降逐渐增大,真空压力选取80 kPa路基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软土路基沉降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柳 《路基工程》2012,(1):15-17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突飞猛进,为保证安全运营,对其路基的处理尤其重要。对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软土路基工程的沉降数据,分别采用灰色模型GM(1,1)和双曲线模型两种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并编程作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灰色模型GM(1,1)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评估更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及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变形破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文中针对山区硬壳软土地基路基,通过离心试验研究不同硬壳层厚度对于软土路基的变形影响,通过对硬壳软土地基路基的离心试验影响对比研究,积累变形资料,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山区软土路基的变形发展规律,为正确分析、评价、防治路基病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蒋向军 《路基工程》2023,(1):159-164
基于某沿海高速铁路采用管桩+桩帽加固路桥过渡段深厚软土路基,建立土-路基-桥台-桩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高铁路基加固后的桥台及台后过渡段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桩和桩帽组成的新型结构对路基进行加固,可较好地控制桥台和路基的沉降,缩短沉降稳定时间,可用于无砟轨道路基软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软基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影响软土路基沉降的因素选取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最终沉降量模型,利用已建高速公路沉降数据,进行了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证明神经网络法能避免传统方法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计算精度高,泛化性强,简便易行,因而具有广泛的工程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周斌 《路基工程》2012,(5):177-179
大量观测数据和理论研究表明软土地基沉降曲线发展规律一般经过发生、发展、稳定后达一定极限,其表现符合成长曲线的基本形式。分析了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沉降特性,建立软土地基全过程沉降预测的MMF模型,利用Origin软件求解模型参数,给出模型的求解方式,讨论了模型预测效果,工程实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评价是一个既含有定量因素,又包括定性因素的问题,运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建立评价模型是比较困难的。该文利用模糊理论对非定量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将复杂的技术评价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对津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技术分别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软土地基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普遍偏大,结构物与相邻软土地基差异沉降造成路面呈波浪起伏,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分别考虑软土地基在CFG桩、袋装砂井、粉喷桩的地基处理方式,分析差异沉对结构物内力分布的影响程度,可为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垦区软土地区的公路工程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从控制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拉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的因素,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交通量、路堤填土高度等;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思路,并总结了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率控制标准,反算出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将Kelvin蠕变模型与Duncan非线性弹性模型串联为非线性粘弹性蠕变模型,来描述非饱和软土路基的本构关系。本构方程结合非饱和土有效应力方程和孔隙水压力与孔隙气压力控制方程,推导出非饱和软土路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蠕变耦合方程,可以求解非饱和土路基任意时间任意位置的孔隙水压力、孔隙气压力。利用求得的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通过积分可求得路基的竖向沉降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方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韩尚宇  项昀  李红 《路基工程》2011,(6):37-40,44
结合公路工程建设期实际情况,对可引起软基路段工后沉降量过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不同约束下样本的评价值与最优值之间相关系数最大原则,借助聚类分析方法、粗糟集理论、专家系统知识,建立了一个影响因素相对重要度评定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诸多工后沉降影响因素中,软土层厚度对工程后期沉降量影响最大,预压时间次之,填土高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