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对于交通安全有着潜在的危险。车辆由于失控引起追尾甚至冲出长下坡,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文中从安全警示、线形设计、安全设施等方面综合探讨了保障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运用汽车动力学,考虑车辆在长大纵坡下坡路段加速性能,假设减速带减速效果已知,以车速不超过道路设计车速为前提,进行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的研究,得出了在不同的设计车速、不同纵坡坡度下,振动减速带的设置间距。分析显示,车速越高,振动减速带设置间距与纵坡的关系越明显。并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比较了普通路面、防滑路面及设置减速带后汽车行驶速度曲线,结果表明,减速带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最后,对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道路早晚高峰单向拥堵难题,分别对已建和新建存在潮汐车流的道路进行了分析,对设置潮汐车道的条件进行了论证,并对潮汐车道道路的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论证分析,明确了已建道路和新建道路设置潮汐车道的条件及设置潮汐车道要解决的问题,对设置潮汐车道的道路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范杰  张本友  陶华 《中国水运》2010,(6):172-173
我国高速公路行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期望车速、运行车速,要求限速标准得到相应提高,但与设计车速协调性不够,也造成了较多问题,特别是立交路段,问题尤其突出。文中以广东省莞深高速公路提高限速标准为例,对立交各指标进行检验及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提高限速标准交通工程措施,如分车道限速方案、限速标志设置、宽容性的指路信息系统、错视觉设施、交通管理措施等,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快速路互通式立交间的复合枢纽通行能力低、存在较大行车延误等问题,以南京某快速路复合枢纽路段为例,研究了该路段的车流运行特性,并采用数值方法描述该路段车流状态,分析双车道公路车辆在描述路段车辆换道决策,建立描述该路段的车流状态元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交织长度对车流量的影响以确定较为合理的交织长度。经VISSIM验证,改善后的交织段的通行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崔金茹 《港口科技》2009,(11):47-48
日前,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的新港三号路和厂东路改造工程开工。工程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港二号路的交通压力,完善北疆港区路网结构,为集装箱、件杂货集疏港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道。新港三号路改造工程将打通三号路在厂东路与厂西路之间1969m长的路段,把该路段由2车道拓宽为双向4车道,并实现三号路与东环路的连通。同时开工的厂东路改造工程,将把654m长的厂东路由2车道拓宽为双向4车道,两条道路统一拓宽至23m。两项工程同时开工,工期12个月,预计2009年底基本完工,总投资估算为6595.3万元。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部交通拥堵问题,结合堆场平行于码头岸线布置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混合车流影响的隔离式车道布置方式。按照陆侧运输与海侧运输分隔设计的策略,设置港内ART与港外有人集卡专用车道,ART车道与外集卡车道通过自动化堆场进行物理隔离,实现ART和外集卡分别在堆场内沿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行驶,提高集疏运效率。研究表明,隔离式车道设计方法极大增加了ART与外集卡在堆场内的装卸点数量,缩短了自动化轨道吊移动距离,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山区公路长大下坡加小半径曲线是事故多发点。本文以某山区公路事故黑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车速度及车辆行车轨迹的分析,得出小半径曲线视觉信息不良及离心力过大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对车辆侧向稳定性理论分析基础上,对改造前后运行车辆运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的道路安全设计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缓和段,路表合成坡度小,甚至有零坡度处,路表积水不能迅速排走,加之该路段处于弯道,车辆行驶易发生侧滑,出现交通事故。对此路面积水问题,采取改变现有道路纵坡、路拱横坡或者改进路基路面排水设施等措施时对交通干扰时间长,交通影响大,并且工程费用高。本文提出一种路面横向刻槽结构来处理超高缓和段路面积水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山区双车道公路由于地形、环境以及投资等具体条件限制,在线形设计时采用较多极限指标,不利于行车安全。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线形安全评价体系,确定评分标准、建立隶属函数,对各指标赋权,最终评价整体线形的安全等级,遴选出不安全路段,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