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弯复合梁属钢—混凝土结构,先将钢梁预弯,再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通过卸去预弯力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力。文章结合长大线一跨度16.98 m的预弯复合梁的施工,介绍钢梁预弯台座、钢梁制造、钢梁预弯、一期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预压等预弯复合梁的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型钢预弯复合梁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场合,说明了预弯复合梁桥的建造过程,阐明了型钢预弯复合梁在制造与施工过程中对拱度的控制、横向稳定的控制、残余应力的消除以及预弯力的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利用预弯复合梁正式预弯制作前的预弯试验证明了控制这些参数的重要性和如何控制这些参数。在实际预弯制作过程中的实测结果表明,所选定的控制参数是正确的,控制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体量较大,荷载效应中活载所占比例较恒载小。设置恒载预拱度是工程界的共识,但是否需要设置活载预拱度还存在分歧。实际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设计中,设置活载预拱度与不设置活载预拱度的情况都存在。无论梁体是否设置活载预拱度,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上的轨道结构均是按照线路设计纵断面的标高进行铺设的,轨面并未平行于梁面设置活载预拱度,背离了桥梁预拱度设置的初衷。基于此,本文对高速铁路混凝土梁式桥的预拱度设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不设置活载预拱度的建议。实践证明,不设置活载预拱度减小了线路施工放线难度,更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大秦铁路大岭沟隧道为工程背景,就隧道坍方及涌水采用导管预注浆施工阐述了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原理,导管预注浆处理坍方、涌水施工技术。导管预注浆施工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大跨钢桁连续梁结构复杂,预拱度较大,影响预拱度计算结果因素较多。本文通过运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达到准确快速求解桁式方案复杂、拱度值较大的钢桁连续梁桥预拱度曲线的目的,为大型钢桁连续梁桥预拱度曲线实现方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求解桁式复杂的钢桁连续梁桥预拱度,应采用升降温计算方法实现结构预拱度;非线性规划理论优化目标明确,约束方程灵活,可方便快捷地得到结构的预拱度曲线,不失为一种求解桥梁预拱度曲线的普遍方法;本方法仅改变上弦杆的长度,可使设计工作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6.
钢轨预打磨是对铺设上道新钢轨的打磨作业,可以去除钢轨表面脱碳层,消除焊缝不平顺和运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初始缺陷,从而缩短轮轨磨合期,延长轮轨使用寿命。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开通前开展了钢轨预打磨作业,然而尚缺乏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的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质量,加强新建线路钢轨预打磨管理,本文对钢轨预打磨的技术要求、作业要求、质量验收要求及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钢轨预打磨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钢桁梁为实施对象,分析虚拟预拼装的基本原理,设计虚拟拼装流程,研究理论模型创建、实测点选择、测量精度和温度影响等关键要素,搭建包括精度管理和拼装管理两大模块的虚拟预拼装系统。以某实际桥梁工程平面预拼装为基准,采用虚拟预拼装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虚拟预拼装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钢桁梁虚拟预拼装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软弱围岩隧道的变形特点及控制措施,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掌子面稳定性进行分析,包括失稳形式、破坏机理,并提出掌子面加固措施。此外,结合预切槽法黄土隧道试验段实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模型,研究三种不同的掌子面加固方法对围岩变形以及预衬砌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断面预加固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且减小预衬砌所受的拉应力,与预加固且留核心土方式相比,预衬砌的拉应力值相差不大且都在允许的范围内。在实际工程中考虑预切槽法结合大断面机械施工,建议采用全断面预加固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钢桁梁桥的预拱方法及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角形钢桁梁桥的预拱方法及改善郑州铁路局基建处李绍龄在大跨度铁路钢桁梁桥中,为了使机车车辆能够比较平稳匀顺地通过桥跨以及建筑构造的需要,其主桁均做出预拱。兹对三角形钢桁梁桥的预拱方法给以讨论。1原标准梁的预拱方法关于三角形钢桁梁桥的预拱,其拱度曲线一...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中,高精度的吊弦预配非常复杂,是困扰高速铁路电气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详细介绍以Visual Studio 2012 C#平台及Access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完成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多工况吊弦预配软件。该软件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吊弦预配项目,结果表明,吊弦预配结果精度高,可大幅提高预配效率和施工精度,减少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比较4片弯起预筋和13片直线预筋PPC T梁疲劳抗剪试验结果,提出了具有弯起预筋T梁斜截面疲劳开裂剪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符合。并对以主拉应力准则或以斜截面疲劳开裂剪力折减系数两种计算斜裂面开裂剪力的表达式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弯起预筋T梁比直线预筋的抗剪强度有所提高,可偏安全地采用直线预筋T梁计算公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HXD3B型机车设计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主回路、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的预布线工艺方法和预布管、电器台柜预组装工艺特点,充分展示了预组装工艺的优势和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CR H1型动车组用新型底架电缆预组装工装的设计和使用方法。该工装结构灵活、操作简便、效率高,可满足多种不同车型的预组装需要,工装不需换向即可实现双向预组装,满足了快速、可靠、低强度预组装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总结了接触网铝合金腕臂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铝合金腕臂预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铝合金腕臂自动化预配生产线,并对预配过程关键技术及重难点问题进行阐述,经实践推广应用验证了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并结合我国目前现状提出了铝合金腕臂自动化预配产业化布局及腕臂预配集约化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以某在建的一联18跨客运专线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论述了支座预偏量设置原理,并系统分析收缩徐变、施工方案、合龙温度以及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因素对支座预偏量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支座预偏量设置值。研究结果表明:收缩应变及徐变系数终极值对支座预偏量有较大影响,应合理取值;施工方案、合龙温度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对支座预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中需根据实际采用的施工方案、合龙温度和弹性模量实测值计算设置支座预偏量。  相似文献   

16.
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土体性质以及围护结构参数,运用FLAC 3D软件模拟不同钢支撑预加轴力下基坑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变形量随着钢支撑预加轴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当预加轴力达到3倍标准值时,与不预加轴力钢支撑相比,基坑最大变形量可减少64.7%;当钢支撑预加轴力达到3倍标准值时,基坑内部会出现变形异常,不利于基坑的稳定,钢支撑预加轴力宜为1~3倍标准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施工的问题,本文以洪亮营大断面黄土隧道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预衬砌的整体安全性,通过对预衬砌的支护参数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钢拱架间距对预衬砌整体安全系数有显著影响,间距越小,安全系数越高;(2)不同的预衬砌拱脚处理措施,对预衬砌整体安全系数影响较大;(3)由于切槽采用分段施工,各段接头部位的安全系数较低,当预衬砌局部弱化程度超过50%时,预衬砌的整体安全系数不能满足安全要求;(4)本研究以洪亮营大断面黄土隧道实际工程为依托,获取了预衬砌在不同的埋深、不同的钢拱架间距、不同的拱脚处理措施以及不同的预衬砌局部弱化程度条件下的整体安全性,可为预切槽法隧道在今后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GSM-R/LTE-R双模基站中,双带射频功放的非线性使得发射信号中2个频带的信号在时域产生混叠,将有可能威胁通信基站的安全。因此,基于通用通带Volterra非线性系统模型,理论推导得到通用双带Volterra预失真系统模型,对其分别进行简化得到双带记忆多项式模型和双带无记忆多项式模型;同时给出双带Volterra预失真系统模型的参数估计算法。以GSM-R信号(带宽200kHz)和LTE信号(带宽5MHz)作为双带的基带输入信号,信号的长度均为2×104个样本,用于预失真参数估计的样本长度为2 000个,分别采用3种模型进行预失真仿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双带Volterra预失真系统模型不但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而且其预失真效果最优,带外频谱抑制达到约20dB,但实现也最难。因此,在实际功放预失真系统应用中,可根据应用场景的需求,选用预失真系统性能与实现复杂度平衡的模型。同时也验证了通用双带Volterra预失真系统模型及其参数估计算法对预失真系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光 《铁道建筑技术》2008,(Z1):348-349
结合重庆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中高切坡开挖预裂爆破实践,浅述预裂爆破成缝机理,介绍预裂爆破钻孔、药卷、装药结构等爆破参数选取及施工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隧道预切槽施工技术的特点,在预切槽机取得阶段性研究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预切槽机和超前混凝土支护的施工工艺、施工作业循环组织,机具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