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稿启事     
(1)研究与应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交通运输中反映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学术发展述评以及专项课题综述。内容包括:计算机在铁路运输及经济、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电气工程、铁路工务工程、节能环保、经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安全、资源广泛的能源,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此文介绍了北京南站工程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过程,论证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可行性,并结合绿色奥运主题,就晶体硅、非晶硅及铜锢镓硒电池板方案进行比选。此外,还结合国外大型车站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案例,从建筑设计角度,分析了何种电池板更适合北京南站,电池板的应用部位及构造设计等。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本刊征集并择优刊登以下内容稿件(1)研究与应用: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交通运输中反映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学术发展述评以及专项课题综述。内容包括:计算机在铁路运输及经济、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电气工程、铁路工务工程、节能环保、经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铁路桥梁下部结构建模过程中,参数化程度低、各专业协同数据传递不畅等问题,对铁路桥梁下部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协同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为铁路桥梁应用较为广泛的桥墩、基础类型提供了参数化建模方法,提出下部结构协同设计功能的实现方式和流程,并从数据、建模、应用三个层面对开发工作展开论述。在数据层面,提出桥梁下部构件数据结构的定义思路,并基于Bentley平台EC框架建立参数化数据与三维模型间的联系,解决了设计信息的传递问题;在建模层面,基于平台图形接口与参数化模板技术,实现不同截面、不同类型实体的创建,提高了参数化建模功能的适用性;在应用层面,对软件界面及主要功能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将三维参数化建模方法与协同设计数据融合,开发了基于协同接口的三维建模与下部结构计算功能,实现了协同数据的高效利用,保证了三维模型的准确性与设计数据的统一性。该参数化建模方法在通苏嘉甬铁路项目信息模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实现了设计成果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与各专业接口的快速核查。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铁两用车的应用,围绕以用途分类的公铁两用牵引车、公铁两用工程车和公铁两用运输车,介绍了国内外公铁两用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为公铁两用车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另外结合我国积极鼓励发展的多式联运方式,对公铁转运模式进行了分类概述,同时阐述了公铁联运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公铁两用运输车联运方式在公路与铁路之间转运便捷性的优势,对我国公铁联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突出德技并修,应用信息技术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调查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发现不足,研究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与作用。课程思政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了高职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创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资源制作、促进了多元协同育人,应注意保护信息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应用原则及它的优点与不足,列举了公允价值在具体准则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背景,从信号专业角度分析虚拟编组的技术特点,从信号专业行车控制与防护的间隔防护、协同控制、地面防护与行车调度组织4个角度探究了信号控制与虚拟编组的关系,提出了虚拟编组技术的技术创新点与研究方向,分析列举了技术应用时可能的风险与挑战,并对虚拟编组技术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应用原则及它的优点与不足,列举了公允价值在具体准则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铁路设计人员对三维大场景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以及铁路三维GIS技术研究及三维可视化平台开发在勘察设计多专业综合应用方面尚存在不足的现状,开展了基于三维大场景的铁路数字勘察与设计优化技术研究,提出了不同阶段铁路三维大场景的制作方法,构建了铁路勘察设计数据库并开发了后台数据管理系统,研发了大场景铁路线路设计优化与决策系统(简称“大场景平台”),实现了铁路三维大场景网络化构建、多源数据管理以及三维虚拟踏勘、专业调查、线路优化、专业设计验证、成果展示等应用功能。经过铁路工程项目实际应用,大场景平台能够满足铁路勘察设计人员室内开展三维数字勘察与设计优化的应用需求,可明显提高铁路勘察设计作业效率及数字化技术水平,并为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铁路已经全面推广实施电子客票,为进一步适应城际旅客需要,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基于移动支付技术与电子账户应用,充分利用电子客票应用系统和设备,对新一代中铁银通卡应用进行研究。基于简单、适用的“一键开卡、一键充值、一码乘车”原则设计产品功能,研究以二维码为载体的自助验、检、乘车支付的一体化流程。该研究成果已经在部分城际铁路得到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商用密码技术在铁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结合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对铁路商用密码与新技术的融合进行了研究;结合铁路信息系统的实际安全需求和密码应用要求,提出了铁路商用密码的安全技术体系,为商用密码在铁路行业更加正确有效的全面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中国RFID技术与应用普及建设,促进RFID技术与应用事业可持续发展,3月27日-28日,2008中国(北京第三届)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副会长戴定一出席了会议。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清华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香港物流及应用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上海科识通公司等国内外在RFID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电话订票在西安铁路局火车票预订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铁路局客票电子应用系统是在西安局现有的铁路客票的基础上,以铁路客票安全系统为保障前提,建立完整的系统平台。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实现铁路客票的查询、预订、网上订票、售票等业务功能。建立客票电子应用系统,是以人为本,由过去传统的窗口排队购票改为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方便、快捷、高效的预订车票,创造了新的客票销售模式,提供全新、全方位的服务。本文从客票电子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运营及应用,对客票电子应用系统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钢铁材料热浸镀铝技术的工艺原理、镀层结构与性能,结合热浸镀铝技术的应用实例,分析热浸镀铝技术在我国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刘彬 《中国铁路》2023,(10):15-22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理念,从模型管理角度出发,构建一套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将其划分为规划设计、研发验证、运营维护3个阶段,并对技术、过程、质量等内容进行全流程把控。在模型应用中将框架进一步扩展:一方面,通过构建共享知识库,形成图形拓扑结构,提升知识图谱可视化,为模型研发人员提供工作支持;另一方面,提出模型个性化定制新应用方向,为模型应用人员提供便利,提升PHM系统建设的柔性化,为动车组PHM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可视化技术定义、展现要素及特征的分析,结合可视化技术分类与应用场景,对铁路出行数据可视化研究进行归纳和阐述,并对部分应用案例进行介绍,包括铁路出行OD客流可视化、铁路出行热点数据可视化、铁路客运量分析可视化等。同时,对可视化应用在铁路行业的发展做出总结和展望,表明在铁路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和信息管控方面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等优势,开展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的区块链基础平台、支撑平台与业务平台功能分析,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备设施履历管控、物资与采购管理、碳循迹及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议。基于“区块链+”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与设备设施核心数据的结合,可有效提升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履历数据在城轨交通的应用价值,为实现设备设施运营管控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铁运行车速快、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制约5G高铁专网应用的因素较多等问题,探究如何充分利用5G网络优势支撑信息化、智能化高铁发展成为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归纳近年来国内外5G高铁专网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现状,指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然后,通过经验总结与理论推导对5G高铁专网SA与NSA(独立组网与非独立组网)部署架构、站址规划选择方法和设备选型策略进行分析并给出指导性建议;接着,对影响5G高铁专网质量的3个主要基础优化方向和原则进行理论分析并特别针对切换问题提出“日”字形切换方案;最后,结合5G高铁专网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对3个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基本方案设计与概述并说明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成果解决了我国5G高铁专网部署与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部分规划、建设、优化及应用方案设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6月3日,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组织的“铁路工务工程新材料应用技术座谈会”在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嘉苑饭店顺利召开。会议就目前行业所关注的“铁路桥梁,隧道裂纹修复,加固材料与应用”、“轨道及城轨提高承载力高性能材料与应用”和“内饰设计”共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