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郑捷  孙树 《中国水运》2007,7(12):247-249
本文简单介绍了无船承运人的涵义,并基于《海商法》和《国际海运条例》的规定和从协调二者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无船承运人签发提单的性质和效力,是否享有海商法第51条所规定的免责和是否享有海事责任限制等几个问题,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丽娟 《珠江水运》2007,(10):39-40
分析了有关无船承运人规则产生的社会依据,根据《国际海运条例》的规定,探讨了无船承运人这一概念在海运行政法上的意义,并结合《海商法》的规定,分析并指出该概念对海商法律体系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长久以来都争议不断,《海商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而国际海运公约中的"实际承运人"、"喜马拉雅条款"和"海运履约方"等相关制度,似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引起国内外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对中国来说,为解决港口经营人法律地位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直接引进相关制度,只能在研究其内涵的基础上,将相关制度的精髓贯彻到《海商法》修改当中。结合《海商法》修改中可能的三种方案,在对比研究国际海运公约相关制度后,建议我国在将其定性为实际承运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际海运条例》和《海商法》的规定,分析了无船承运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无船承运人对不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以及无相应经营资格对其民事责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9年新年伊始,《海商法》修订列入立法规划成为航运业持续热点,《海商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后,共收到有效反馈意见827条,目前正对该法进行审核和修改完善。国际海运、沿海运输和内河运输该如何适用法律?承运人责任又该如何界定?《海商法》能否适用于内河运输和内河船舶?种种议题引起国内海商法理论与实业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海上运输承运人的货物留置权是民法中的留置权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海上货物运输中,当货方不支付相关的运输费用时,承运人可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运输的货物,并可在一定条件下处分留置物以优先受偿其债权的权利。综观我国的民法通则、担保法、海商法、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承运人享有留置货物的权利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些法律却极少涉及承运人如何行使这一权利的问  相似文献   

7.
在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面临着诸多风险。合同留置权作为承运人享有的一种权利,起到了保护其权益、弥补其损失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海商法下留置权的定义入手,通过对法律与实践的比较与分析,探究行使留置权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我国海商法的修订与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船承运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认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丽娟 《世界海运》2007,30(5):45-47
结合《国际海运条例》和《海商法》的规定,分析无船承运人与货主托运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指出其与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者间的法律关系存在的困惑,并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危险货物的海运量不断攀升,事故频发,经常造成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事故发生后,往往取证困难,不易确定承运人或托运人的责任.于是,世界各国都对危险货物运输实行严格的行政技术性立法管理,预防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鉴于此,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中的承、托双方,不仅要把握好普通货物运输中的权利与义务,更应该结合国际和国内的技术性规范来领悟海商法中有关危险货物的特殊规定,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15,(4):50-54
通过对《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第68条的分析,以及与我国《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国际公约的对比,从法律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立法目的等角度分析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中托运人所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对《海商法》第68条中危险货物的概念加以匡正。《海商法》虽未明确规定,但海上危险货物托运人违反特殊包装义务、告知义务、加标志标签义务,都要承担严格责任,而且承运人都可以行使第68条规定的货物处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